APP下载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0-03-25周凯宋嘉

中国市场 2020年8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区域经济产教融合

周凯 宋嘉

[摘要]文章从相关概念概述入手,着重分析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背景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要性联系,探索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在实现“校、企、师、生”多方共赢的同时产生显著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区域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8023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这一文件当中,产教融合被确认为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文件提出要将其贯穿于转型升级的整个过程中,与人才开发融为一体。应建立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发展格局,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学科专业建设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及协同融合。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这一文件当中同样提出应重视产教融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同进步。从国家的层面看,产教融合和区域经济发展也得到了科学地规划,这为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达成区域经济的和谐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相关概念界定

11产教融合

“产”和“教”分别代表的是产业与教育,可以理解为职业教育,在社会生产环节当中,职业教育和产业是存在本质性区别的两个经济部门,因为其职责和作用不同,所以其行为方式也各不相同,为了促进社会再生产而协同配合。产教融合具体就是物质生产、职业教育、社会服务等行业进行协同性的生产、教育与服务活动,并最终衍生出一种单一的教育或产业的新的组织形式,其需要担负学校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人才的培养并帮助人才可以順利胜任社会工作的发展重担,是连接产业与学校的一座桥梁。政府可以为这座“桥梁”的运行提供保证,具体表现为制定相关政策方面。这种情况下,产教融合“政府-企业-学校”的这种三重螺旋结构即形成,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具体分析其内涵,即:从宏观角度讲,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是和国家、区域经济社会的现实发展需求、发展目标一致的;从中观角度讲,高等职业院校和经济部门、相关产业是相互补充与借力的关系;从微观角度讲,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围绕企业生产过程、职业标准、岗位需求,来对自身课程进行优化升级,保证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2协同创新

所谓协同创新,即充分凸显政府的管理作用,保证教育层面的供给,对企业进行引导,使其加入创新协同育人系统,从而推动产业链和教育链的深度结合,对教师进行引导,逐步形成多产业、多专业结合的开放型科研理念,对专业、课程、项目进行创新,进一步深化产业和教育在“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结合。注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的产业进步提供充分的支持。

2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21教育质量的要求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都存在与现实应用相脱离的问题,学生所接受到的教育并不能为其充分提供工作上的支持。所以,校企合作型的产教结合可以使学生对今后的职业岗位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还可以通过专业教师的充分指导,让学生在学校教育环节就能够明确自身需要掌握的技能,从而能够更加针对性地学习和训练,最终也将能够使院校教育的价值和有效性得到增强。

22经济发展的要求

近几年,我国经济一直处于稳步提升的状态,各行各业也都体现出了新时代的新变化,社会对于应用型、综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大型工业设备普遍投入使用之后,员工自身素质水平也亟待提高。所以,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就应当抓紧落实校企合作模式,在进行产教结合的基础上,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做出优化,并对加强学生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提前了解工作岗位的相关要求,从而使其能够在后期的工作中快速适应,最终为我国经济的和谐、平稳发展提供保证。

23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高职院校是应用型教学,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专业技能。产教融合型教学可以让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自身目标有正确认识,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更大程度地激发,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知识体系,同时可以使其准确掌握学习的侧重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学习。不仅如此,学生在对自身后期发展有明确认识之后,其对自身的认可度也将提升,进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现阶段来说,多数高校都存在忽视自身办学条件、办学资源、不考虑社会需求、经济发展需求、企业需求,而盲目地追求数量和效率,从而在专业设置上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不高。这样的办学模式沿袭多年,改变起来已非常困难,在这种模式之下,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都和现实需求相脱离,行业特色不明显,也忽视了对行业动态发展方面的深刻研究,从传统的“舒适区”跳脱到更加科学的“阵痛区”,这是多数学校都不愿意面对的问题,所以,仅凭学校自身的自觉性进行调整是非常困难的,学校没有足够的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人才培养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不容乐观,人才培养不符合产业的现实需求。就算是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已经做出了较为可靠的预判,并针对性地设置了相关的课程与专业。不过,因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有长周期、系统、稳定的特点,但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产业演变越来越快,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快速发生改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供给侧是很难与产业需求侧达成完美结合的。所以,在进行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时,应当动员学校、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行业等多方主体,形成多主体联动,从而一同建立科学、完善的产教融合沟通机制,建立起更为灵活的专业设置调整体系,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及时、科学的调整。

32合作机制不完善,合作关系不紧密

首先,企业对于产教深度融合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价值没有正确认识。作为产业的主体,更重视的是怎样以更小的投入获取更大的收益;反观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因其属于一项周期较长的工程,是无法在短期内获取收益的。其次,企业普遍不够认可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所谓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采取的是较为封闭的培养方式,教学期间未能与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对于企业的具体工作内容、流程没有正确的认识,企业未能参与到对学生的培养和考核的过程中,未能与学校方面一同设计与开发更具实操性的课程,所以,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无法充分结合的问题,并且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也不足。最后,合作机制不健全。产教主体两者间未能形成密切、牢固的结合,缺乏一个可靠的组织性平台做中介桥梁,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较为松散,没有可持续性,后续的很多问题都可能会引发合作关系的断裂,再加上没有有效的修复机制,校企双方也未建立起科学的产教融合机制,所以在实践上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最后多不了了之,很难真正克服企业参与热情不足的问题。

33合作主体的“权、责、利”不清晰

产教融合和职业院校、企业、高校、行业协会、政府等多方主体相关,各主体有不同的目标和诉求,并且秉承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各自都有自身的立足點和出发点,其他合作各方并未被摆在平等位置,在合作期间很难真正做到求同存异,共赢也成了空想。在实施期间,很多合作主体都存在责权不明、利益诉求不对等的问题,从而使合作期间产生各种责任推脱、权力争夺的问题,最终各方将产生各种矛盾,合作育人的诉求无法落实,产教深度融合不具可持续性,各主体的团结性不高,企业和相关教学部门较为被动。要想真正克服上述几项问题,首先需要教学部门和主体以契约的方式对合作中的“责权”进行明确,各方秉承契约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4实现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41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发展相吻合

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稳步进行的过程中,当下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社会的人才需求,由此,院校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立足点,基于“校协企”等产教融合组织的方式来把握社会的人才需求,从而针对性地培养专业型人才。在市场的宏观调控背景下,掌握各个阶段的发展需求,对教学机制进行动态调整,进行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的优化升级,使其紧跟产业升级的步伐,在进行内部人才培养要素(如课程体系、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的调整之后,和区域经济发展协同结合,保证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2构建牢固有效的产教深度融合平台

院校需要将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院校等主体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探索如何建立校企协作性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办学联盟等教学模式,并且使各方主体的人才、专业群、地理空间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克服传统合作关系中随机性强、松散度高以及持续性弱的问题,和企业、行业协会、政府单位等多方主体一同来构建产业园区、创业园区,坚持服务育人和服务企业同步进行,打造科学的教育园区,搭建稳定、牢固的融合性教育平台。

43制定产教融合相关利益机制

从本质上界定产教融合中高职院校、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主体的“责、权、利”,做到公平互惠、互利共赢,院校可考虑设立专项基金,从而为走在产教融合前列、为产教融合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院系、行业协会或教师等予以奖励,并使相关利益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凸显,使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能够取得可靠成效。另外,对于一些在产教融合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入园企业,可考虑予以相应的政策优惠和资金上的扶持,建立科学、有效的区域高职教育产业全面融合运行体系,达成多方利益主体的互惠共赢,保证产教融合的稳定、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深化产教融合笔谈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6-32

[2]周绍梅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症结与破解[J].教育与职业,2018(2):8-14

[3]祁占勇,王羽菲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变迁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8(5):40-45,76

[作者简介]周凯(1974—),男,汉族,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就职于北京物联华通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方向:产教融合;宋嘉(1976—),男,回族,北京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副研究员,就职于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研究方向: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区域经济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