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湾区周边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0-03-25阮翀

中国市场 2020年8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阮翀

[摘要]产业创新是当今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部署。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延伸的第一个毗邻城市阳江为例,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湾区周边产业将形成经济、社会、政策三方面辐射效应,充分利用湾区建设辐射效应,构建阳江刀剪产业“产业联盟”“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制度环境”三条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对提升地方产业经济竞争力、加快周边城市融入湾区建设、推动湾区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产业创新能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联盟;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制度环境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8010

1引言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是创新能力,产业创新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与此同时,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摆在国家建设的战略位置。

阳江刀剪产业是阳江经济核心产业,也是广东乃至全国重要的產业集群,在广东经济的贡献率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阳江也是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西发展的第一个毗邻城市,必然能受到湾区建设的多重辐射效应。充分利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带动效应,加大力度提升阳江刀剪产业的创新能力,对推动阳江当地经济发展,拉动湾区周边城市建设,促进湾区周边城市与湾区对接,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文献综述

产业创新能力,当前学者没有给出统一的概念界定,但大体涵盖三点:一是产业创新能力为产业内部企业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二是产业创新需要管理、技术、制度、市场等多方力量支撑;三是产业创新最后以竞争力提升、产出能力、技术转化能力等形式体现出来。[1]

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国内学者们对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主要从实证和构建模型框架两个方面进行。实证方面,杨慧力(2018)基于东部11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据此提出建立产学研+中介联盟,整合资源提升区域产业创新能力。刘树林(2018)采用VAR模型,提出稳健规范的制度变迁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冯云廷(2018)引入系统经济学核心概念“资源位”,构建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系统动力学建模。构建模型框架方面,李力(2014)通过构建“产业联盟”模式,利用产业联盟下的网络结构效应、关系效应和位置效应,推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王晓鸿(2018)通过构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模式、技术创新企业联盟模式、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和技术跟随与二次创新模式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李玥(2018)基于知识整合视角,构建基于供应链、基于产业联盟和创新平台的三条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总的来说,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对产业竞争力提升、地区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产业创新能力提升需要结合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产业联盟、产教研融合、制度优化等都是提升地区产业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

3阳江刀剪产业发展现状和挑战

广东省阳江市是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延展的第一个城市,是阳江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广东省具有较强辐射力的产业集群。目前,阳江刀剪产业集群已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成为我国最大的五金刀剪产业集群和刀剪产品的出口基地,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刀剪产品占全国产值的60%、出口额的80%,市场覆盖国内各省份和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刀剪之都”“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中国美容化妆工具中心”等荣誉先后落户阳江。

但阳江刀剪产业发展依旧存在着种种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产业融合生态薄弱,配套体系有待加强。阳江刀剪产业企业间各自为政,缺乏整合、分工和协调,产业链中的企业以简单、松散的合作状态为主,技术同质化严重,企业协同效应有待提高。产业人才和资本引入机制、金融和科研机构、政府政策体系等均有待加强。

(2)研发投入水平低,创新能力较弱。截至2018年年底,该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大部分企业当前所使用的生产设备仍以旧工艺、旧方式为主,研发积极性较弱,产品功能、设计均有待创新。

(3)产学研融合度低,地区产业科研成果少且转化率不高。该市当前缺乏与刀剪产业配套的高校专业,缺乏相关科研支持,地区产业发展与科研相对脱节。此外,高校、科研机构目前以论文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缺乏对成果转化的重视,进一步影响科研成果与产业融合的转化率和效果。

(4)知识专利保护环境有待改善,跨省市联动合作机制有待建设。企业科研成果、专利被模仿成本非常低,造成市场恶性竞争,大大打击产业科研、创新热情,跨省、市合作较少,不利于资源整合利用。

总的来说,阳江刀剪产业是阳江市乃至广东省重要产业,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利用湾区建设辐射效应,提升阳江刀剪产业创新能力,对提升粤港澳周边城市经济和促进湾区周边城市与湾区经济对接,均有积极意义。

4模型设计和具体路径

41路径设计

郝洁(2013)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产业转移会对周边城市产生技术扩散、经济增长、市场变化等经济效应,人才流动等社会效应及政策效应。郭文伟等(2018)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会产生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及行业异质性。周勇等(2019)认为,区域产业转移会使得知识、技术、人才等多资源共同转移,使得承接地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再创造,提升承接地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湾区经济发展会对阳江产生经济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技术扩散、经济增长、市场变化)、社会效应(人才流动、就业效应、环境效应)和政策效应(政策辐射、城市群一体化)三方面的辐射效应,借助湾区建设的辐射效应,可构建“产业联盟”“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制度环境”三条提升阳江刀剪产业创新能力的路径(如图1所示)。

42基于“产业联盟”的阳江刀剪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产业联盟”是指通过企业之间聚集、合作,共享科研、设备等多方资源,具有一定拓扑结构的自组织和自适应的高度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复杂但高效的网络体系。

基于“产业联盟”提升阳江刀剪产业创新能力的路径,是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经济辐射影响,构建复合式产业联盟网络,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可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内部产业向外部转移、湾区技术扩散等辐射影响,可形成阳江刀剪产业链纵向联盟。构建形成技术研发在湾区、生产基地在周边的模式,周边产业做好湾区腹地,同时,借助湾区扩散影响,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再促进湾区建设的良性循环;二是借助湾区建设带动经济增长和市场变化的动能,阳江刀剪产业内部企业进行横向联盟。通过联盟成员合作研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大大降低产业内部企业恶性竞争和各项创新研发成本,形成成熟的产業分工、共享、协作体系,提升地区产业创新能力。

43基于“科技创新平台”的阳江刀剪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科技创新平台”是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第三方服务中介机构、政府及消费者等多个社会主体,通过战略布局、组织协作、知识及资源共享打破壁垒,充分释放人力、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知识等创新资源而构成的系统化、集成化的支撑体系。

“科技创新平台”的阳江刀剪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需要从内外两方面进行。从外向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会带来人才、资本、技术等多方面流动及扩散,阳江作为湾区向西发展第一个城市,应借助其地理优势,积极吸纳正面的社会辐射效应,完善阳江人才引进机制、科研支持制度、基础设施配套等软硬件方面建设,吸引各项湾区辐射的创新要素,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从内向方面,阳江产业需要迎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结合阳江自身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服务机构,打造高效的“创新科技平台”。

完善阳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做到依托“科技创新平台”进行专业技术获取、技术检测检验、创业孵化、专利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一系列创新服务,使得阳江刀剪产业能借助该平台进行持续性资源、成果积累、研发、创新和转化,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44基于“优化创新制度环境”的阳江刀剪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优化创新制度环境”是指通过政府、事业单位或相关机构制定一系列法律、制度、办法,用以支持、鼓励创新活动,以及对创新科研成果、科研专利等进行合理保障的环境体系。

基于“优化创新制度环境”的阳江刀剪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一方面要求当地政府、产业协会等,吸收湾区建设中相关政策、制度制定的辐射影响,结合当地产业实际,制定相关的支持创新活动、科技金融、招才引智及保护知识产权、保障科研专利等的优化创新环境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也需要当地积极融入湾区建设、利用城市群一体化影响,打造和谐、积极的科研、创新环境,让当地产业创新有活力、有生机、有保障,从而促进地区产业创新活动良性地持续进行。

5结论和建议

创新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背景下,周边城市产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既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具有融入湾区建设发展的迫切性。作为湾区向西延伸的第一个城市,结合阳江产业的现状,文章提出如下三点对策建议。

(1)发挥产业链整合优势,积极构建“产业联盟”。通过不断增加联盟内各企业和合作伙伴的信任程度和合作流畅度,促进市场、成本、竞争、科研成果等技术创新方面资源的共享,增强地区产业创新意识,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进程,打造地区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2)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深化产业内各机构分工合作,建立一批地区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两条腿”走路,形成优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地区为“创新人才高地”,推进地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创新效率,推进科技金融,促进资本支持。围绕地区创新平台需求提供配套资源,依托平台提高地区产业创新能力和效率。

(3)建立鼓励创新的奖励机制及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通过鼓励创新,并保护创新成果,预防科研成果流失、关键技术暴露、专利知识被侵权等风险,建立不断激励及不断完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机制,这将有助于地区产业创新活动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牟绍波,张秋凤国内产业创新能力研究述评:2007—2017年[J].商业经济研究,2018(19).

[2]冯云廷,张娜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及提升路径探析——一个理论框架[J].科技管理研究,2018(18).

[3]李力,王宏起,武建龙基于产业联盟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理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5).

[4]王晓鸿,吕璇经济新常态下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探索[J].科学管理研究,2018(4).

[5]李玥,郭航,张雨婷知识整合视角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8(1).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
以自贸区法治创新推进深港深度合作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化深港合作创新
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圈的建议
以“双转型”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从设想走向实践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几点思考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