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化非遗少数民族锦织艺术的传承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2020-03-25陆垚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2期
关键词:产业化创新

【摘要】怀化地处雪峰、武陵两大山脉,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这片土地厚重多彩的文化底蕴。“追根溯源,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足迹已延伸至此”,也是汉、侗、苗、瑶、土家等51个民族长期聚居的地方,这里孕育而保存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织锦艺术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現实载体,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还展示了当时的民族外部生态环境和内部生存技能等情况。怀化地区非遗织锦艺术包含侗锦织造、花瑶挑花和苗族织锦,其已经减弱了原本的实用性作用,重在研究织锦艺术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本文将从非遗织锦艺术的历史生态背景出发,以民族图案为基础提炼艺术符号,尝试建立新的符号组合方式,融入新的艺术元素并综合运用,以期促进产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怀化地区;非遗少数民族织锦艺术;创新;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本文为省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非遗语境下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织锦艺术基因图谱与活态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8YBX014);怀化市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课题“促进怀化少数民族手工艺产业经济高质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SP2019YB0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发扬工匠精神,建立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体系。而当代的民族手工艺术多运用于旅游纪念品,小部分用于收藏,不仅违背了最初的实用价值,而且使产品脱离了对精神内涵的追求。粗制滥造的产品和消费的一次性,导致民族民间艺术技术的没落和经济价值的严重下降。

一、怀化非遗少数民族织锦艺术的基本现状

(一)外部生态环境

侗族、苗族、瑶族长期聚居在雪峰、武陵两大山脉,生产、生活与外界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侗锦织造、花瑶挑花和苗族织锦作为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产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水平和地域特色,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立的精神文化内涵。

传统织锦艺术采用自然生态中的花、鸟、虫、兽以及古老吉祥文案等,使用特殊的技法,用针秀、纺织等技术勾勒出符合民族特色审美的精美图案。在当代,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变,动植物品种的丰富使织锦艺术采集素材的地域性局限越来越小。人们对艺术追求的风格的多样化,汉族地区文化的涌入,甚至是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少数民族崇尚当代的流行艺术文化,对民族的特色艺术文化越来越淡化。

而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热衷于特色的民族风格,图案设计需求强烈,需要我们提供正具备民族特色、最具民族文化精髓的现代产品。

(二)内部生态环境

在传承创新的过程中,由于当代社会对手艺人的社会认同价值不高,不仅是非遗织锦艺术,甚至是大部分民族民间手工艺都面临着手工艺的断层,许多绣技和纺织技术都慢慢缺失,更难达到被称之为艺术的层面。

市面上各类同质同类的旅游产品织锦艺术没有与现代艺术风格、设计技巧、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实质上的、有益的对接或者融合,多表现为断章取义、理解片面的运用,简单选取表面的视觉纹样进行运用,对织锦艺术本质和精神内涵没有进行深入的融合。

民众物质生活的提高和对精神追求的增强,对于工业革命与人类中心论而导致的破坏自然、污染环境等弊端进行了反思与超越,追求人与自然的“共生”“家园”“场所”“参与”“四方游戏”等重要美学概念,要求民间手工艺产品和织锦艺术有更高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二、少数民族织锦艺术的创新

(一)纹样的提炼

少数民族织锦艺术纹样图式可分为三种 :民俗类图式、自然类图式、信仰类图式。在服饰中,有男、女区分,男士色彩单调,图形简单,女士色彩华丽、花样繁多,布局呈严格的左右对称、二方连续、纵向三层空间,艺术品还可织绣成单独图形。民俗类图式表现的是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风俗,如打滔成婚;自然类图式主要为通过独特审美和构图提炼而成的自然环境中的花、鸟、虫、鱼、兽,如杯嘎哟、龙蛇纹、葫芦纹、牡丹纹和蜘蛛纹等 ;信仰类图式主要描述的是少数民族对生命的敬畏、对繁衍的希望、对爱情的追求,是祈福避祸的集中表现,如乘金鸡街石榴、龙过海、蛇图腾等。此外,还有与汉文化融合而产生的具有民族特的卍字纹等。

首先,传统纹样中常常利用象征的手法,将物体形状挑绣成几何形的块状,间以直线纹、斜线纹、锯齿纹,均衡地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的几何化处理,设计成为更加简洁、易复制、具有现代特点几何图案,再将这些几何图案模数化,提高纹样的标准性,设计的方式还可运用在新的具有当地特色的事物的提炼中;其次,利用解构拼贴的手法将选取的纹样进行解构拼贴,用传统的纹样元素,相互组合拼贴,组合成具有传统又区别于传统的新纹样;第三,图文融合。图文融合常出现在单幅画中,表达方式为图形配主题文字或吉祥话语。而创新的设计图文融合是讲传统的吉祥文字以几何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或以文字排列的方式达到图形的美感;第四,符号同构。抽象化、几何化提炼出的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可复制、利用在传统服饰装饰、布艺、包装、室内装饰等各设计领域。

(二)色彩的搭配

不同的少数民族有其特殊的色彩搭配模式,在织锦艺术中色彩元素分为彩色和素色两类。彩色织锦,多以鲜艳的桃红色、粉蓝色、粉绿色和白色等丰富多彩的彩线织成各类纹样。如,湖南通道博物馆中陈列的八盲太阳纹侗锦,色彩鲜艳、极具趣味,充满生命力;素色织锦主要以黑、白两色为主,对比强烈、端庄稳重,加入小面积的彩色纹样点缀,如鱼纹和凤鸟纹,层次丰富,在视觉上极富美感。因此,创新设计时要整体设计色彩方案,将传统特色的色彩搭配模式、不同的材质建立起相应的色彩模块,运用在整理设计中,增加了民族特色,传播了少数民族对色彩的感悟和追求。

(三)现代化技术的融入

首先,科学技术的创新,使文化艺术的传承传播不再局限于实际产品的销售、传播,更多文创产品融入游戏、AR展示等科技产业中。数字文创带来模拟现实的用户体验、实践操作和更加持久多样的视觉图像,对特色文化原生的开放分享、去中心化、创造了大量的经济价值,也聚集了众多的受众群体。传统少数民族元素全方位的数字化和少数民族非遗织锦艺术原生复刻,结合当代审美趋势、设计风格,采用娱乐化、产品化的推广策略,使人们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认知传统文化,增加了非遗少数民族织锦艺术文化内涵的传播范围和速度,推动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在普遍民众心理认同。

其次,科学技术带来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寻找传承与发展的平衡点,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新材料和新工艺,增强了产品创新力的延续性。

三、怀化非遗少数民族织锦艺术的产业化发展

(一)非遗传承者的身份认同和培养

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令第217号发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目的是为了保护传统工艺美术,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早已实行的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的命名制度为保护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工艺名师社会地位也起到重要作用。但非遗少数民族织锦艺术传承人学习的时间累积较长,产生的社会经济价值有限,在经济转型的冲击下,年轻人更多愿意去大城市寻求发展。非遗少数民族织锦艺术的技艺传承人之间口传心授,是一种无形的、以传承人为载体的活态传承方式,保护传承人即是保护非遗少数民族织锦艺术。

(二)政策的支持和产业链的完善

一些地方在国家保护非遗、创新传统文化的政策引导下,积极保护、发展非遗少数民族织锦艺术。因为缺乏统一、合理的规划,非遗少数民族织锦艺术与其他地域同民族的织锦艺术同质化严重。为快速达到经济目标,还未建立完善的产业链,观赏对象不断流失。怀化要汲取经验,正确地认识保护、传承、利用的辩证关系。完善现有的非遗传承人资格认定标准,以事实为基准,公平公正评选,或者以团队的方式对艺人团队进行认定。完善生产产业链,对普通产品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同时组建一个非遗少数民族织锦艺术的有机团体,不同技艺人负责不同的生产环节,保证产品质量,高质量的工艺产品,则由传承人带领团队制作,形成两种不同的生产模式。

(三)知识产权的保护、品牌打造

政府、传承人在保护非遗织锦艺术的同时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对非遗织锦艺术地域特色的保护,寻求法律武器,保证艺术的独特性。

由于消费结构的转变,品牌作为企业的重要传播手段,也是大众认可的重要标志。要注重打造民族性、地域性的特色品牌,加强品牌之间的合作,才能达到推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毅.生态设计理论与实践[D]上海:同济大学,2006.

[2]维克多·巴巴纳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林日葵·艺术经济学[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

[4]江心英,季莹.产品生态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国际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

[5]史志呈.产品生态设计与我国发展现状[J].质量与认证,2015(6).

[6]李立新.设计价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英]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刘淑华.文化产业与民俗艺术的现代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

[9]童杰.多感官体验视角下传统手工藝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以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为例[J].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6.

[10]柳宗理.《民艺论》中译本序[J].装饰,2001(4).

[11]陆垚.新时期山背花瑶挑花的应用性传承与发展[J].艺海,2018(9).

作者简介:陆垚,女,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产业化创新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浅谈构建林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