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下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

2020-03-25谌爱群吕淑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香菇食用菌标志

谌爱群,吕淑芳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广东 罗定 527200)

1 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概况

1.1 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

根据农业农村部2008-2019年发布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单,食用菌类农产品地理标志共有67个。2008年作为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元年,只有5个食用菌产品入选:岫岩滑子蘑、嘉荫木耳、房县香菇、房县黑木耳、宁陕香菇。地理标志作为最重要的亲农性知识产权,越来越得到生产经营者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党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地理标志所蕴含的经济、生态、文化价值契合了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已经成为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引擎。2018年,新增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达279个,其中食用菌类农产品地理标志12个,为近十年数量之最,促进食用菌产业向高数量和高质量协同发展。

1.2 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分布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生态环境如气候、温度等特色鲜明,孕育了丰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但是,食用菌农产品的培育不仅对生态环境要求高,还对生产技术、加工工艺、操作流程等有独特的要求,导致可培育的食用菌农产品相对单一、分布不均。从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地域分布来看,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有20个省或自治区进行了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申请。从食用菌地理标志产品的地域分布来看,黑龙江、陕西、吉林、湖北已经成为食用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省,其所保护的食用菌产品均有5个以上,占总量的44.7%,其中黑龙江利用地理标志打造品牌发展相对快速,目前,其所保护的食用菌产品有14个,为全国之最随着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一些偏远省份如青海、四川、广西、重庆等也将食用菌地理标志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在2017—2019年实现了食用菌地理标志保护零的突破。

1.3 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我国作为世界上食用菌的生产培育大国,历来十分重视食用菌农产品的研发和保护,当前在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67个食用菌农产品中,呈现出多品种多元化发展态势(表1),其中包括食用菌类、药用菌种类、食药兼具种类,有木耳、香菇、草菇、茶树菇、双孢菇、银耳、灰树花、灵芝、猴头菇等。这些食用菌地理标志农产品绝大部分是初级农产品,其中珍稀菇品十分稀少,有岫岩滑子蘑、伊春榛蘑、祁连黄菇、黄松甸灵芝、迁西栗蘑等10余种,仅占总量的14.9%。另一方面,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政府、农户、企业的重视,申请地理标志食用菌农产品保护的主体也越来越多元化,主要包括三种:政府(如蔬菜生产管理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食用菌办公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等)、行业协会(如绿色食品协会、原产地保护协会、食用菌协会、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等)、专业合作社(如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有力提高了农民生产食用菌的积极性,带动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表1 2008—2019年各省在农业农村部登记的食用菌地理标志情况

资料来源:农产品地理标志信息查询网(http://www.anluyun.com/Home/Search)。

2 实施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意义

2.1 有利于食用菌产区的经济发展

地理标志作为一项集体性知识产权,其所蕴含的经济利益是对农产品进行地理标志保护的原动力,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也不例外。从我国各地食用菌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情况来看,地理标志保护不仅能够拉动食用菌农产品的价格,还能帮助农民从食用菌产区的土地上解放出来,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壮大,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休闲农业等,从而有利于食用菌产区的农民脱贫致富,最终促进食用菌产区经济的增长。如河南的“汝阳香菇”登记保护后,鲜香菇价格上涨1~1.5元·kg-1,香菇种植由2 500万袋发展到3 000余万袋,香菇产业产值达4.8亿元以上,带动5个乡镇42个村2 164户约6 200人(贫困户1 000 余户)从事食用菌产业,香菇产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1];福建的“古田银耳”,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鲜品年产量达33万t,产值近20亿元,当地农民约70%的收入来自银耳等食用菌产业[2],银耳产业不仅成为古田县的特色精准扶贫产业,还带动了食用菌产业链的形成,2017年食用菌产业链总产值达100多亿元,推动了古田县的区域经济增长[3]。

2.2 有利于食用菌产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食用菌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首先必须是能彰显特定地方自然资源禀赋的特色农产品,该产品赖以生产的自然生态环境无法人为整体搬迁,其他地方难以生产出具有相同品质的食用菌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而这种独特性和稀缺性往往容易产生巨大的产品附加值,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价值,生产者和经营者必然会维护好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如庆元作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当地民众也十分重视对良好环境的维护,为庆元灰树花无公害化栽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庆元的自然生态环境很好地满足了灰树花对环境的严格要求,作为地理标志的庆元灰树花特色鲜明、子实体肉质脆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营养丰富。其次,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食用菌必须是品质优良的农产品,要保证食用菌产品的品质,其生产必须遵循科学的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这些规范严格规定了无公害栽培的生产方式,如大村香菇主要原料为木屑、麦麸等,环境质量必须符合国家NY/T 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灌溉用水必须符合国家GB 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安全要求必须严格按照NY/T 749—2003《绿色食品食用菌》执行,有效保证了大村香菇的质量安全,也大力促进了大村香菇产地的生态环境。

2.3 有利于食用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在我国,食用菌的生产培育和食用历史悠久,历来推崇“一荤一素一菇”的生活方式,食用菌的生产劳动与人们的生活长期融合,产生了丰富的菌菇文化。食用菌作为我国地理标志优势产品,民众在食用菌生产培育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劳动,食用菌文化类型和挖掘途径广泛,逐渐形成食用菌历史、传说、品牌,产生了食用菌生产工艺、艺术、科教等工艺品,形成了食用菌相关习俗[4],这些凝聚着菌农独特情感,包含历史、宗教信仰、审美观、道德等复杂的内容,世代相传,是祖先留给民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庆元香菇为例,庆元香菇文化源远流长,在800多年前,庆元吴三公发明了“砍花法”“惊蕈术”栽培香菇的方法,被菇农膜拜为“菇神”,2013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追奉为“香菇始祖”。庆元栽培香菇的传统渊源衍生出许多传说、故事、典故等,2007年“菇神”庙会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香菇功夫”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依附于地理标志产品得到广泛传播,庆元香菇因其蕴含的非物质文化被消费者青睐,从而带动了食用菌产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3 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发展路径

3.1 打造品牌,强化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意识

目前,全球约有2 000种食用菌,我国境内出产的食用菌约占食用菌种类的一半,约40种食用菌可大规模生产[5], 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国。但是,由于品牌意识不足、地理标志认识不清,缺乏对食用菌地理标志所蕴含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的理解把握,生产者对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重视不够、既不积极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也不主动维护地理标志食用菌农产品的信誉;我国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稀少,仅仅67个,特别是一些食用菌生产大省如山东、河南,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食用菌农产品各3个。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首先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建立各地地理标志食用菌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宣传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法律法规,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法治观念,深入挖掘并广泛传播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事例,建立地理标志保护食用菌农产品的生产示范基地、生产示范村等,推进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落到实处,从而让更多的企业和农民明白地理标志所蕴含的经济、生态、文化价值,逐步形成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意识。其次,各地还应立足本地自然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当地人文历史,大力打造特色食用菌农产品品牌,努力培育特色食用菌农产品区域性公共品牌,积极申报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走品牌富农、地标富农之路,将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强化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大力发展特色食用菌农产品产业,推动特色食用菌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生态、文化的全面振兴。

3.2 构建标准,加强对地理标志食用菌农产品质量的控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用菌产量的增长,食用菌已由餐桌上的奢侈品转变为家常菜,大众对食用菌的消费心态也由仰视消费转向常态消费[6],地理标志食用菌农产品消费持续增长,大量的地理标志食用菌农产品远销欧美等国际市场。但是由于缺乏对食用菌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导致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如漂白“毒口菇”事件,严重影响了地理标志食用菌农产品的整体形象。无论何时,消费者需要的都是质量安全、品质优良的产品,如何控制食用菌农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实践表明,制定科学的食用菌农产品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是控制食用菌农产品质量的基础。当前我国制订的食用菌现行有效标准共计213项,其中国家标准30项,行业标准68项,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不完全统计)115项[7],但是地理标志食用菌产品标准却相当缺乏。

要加强地理标志食用菌农产品质量的控制,首先要加快制定地理标志食用菌产品标准,推进标准化工作,构建地理标志标准体系,包括食用菌产品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以及包装、储运、标签等相关标准[8];其次,新时代人民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质量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食用菌产业中,生产经营者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巨大,地理标志是优质食用菌农产品的名片,承载着食用菌农产品独特、不可复制的品质,生产经营者唯有从供给端进行改革。维护好地理标志食用菌农产品原产地的生态环境,严格遵循地理标志标准体系生产,平衡好产品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保证好食用菌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唯有此,地理标志食用菌农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才能使生产经营者获得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所蕴含的增值回报,充分激发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3.3 完善法律,加大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力度

我国农产品物产繁多,拥有丰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继粮、棉、油、蔬、果之后的第六大产业,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开展,地理标志保护已经成为提高菌农收入、控制食用菌产品质量、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重要抓手,加大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力度显得十分必要和尤为迫切。食用菌作为“21世纪最健康的农产品”,健全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制度是加大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力度的必由之路。从国际上看,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力度最大的方式是立法保护,对乡村振兴的效果也最为典型,其中法国效果最为显著。因此,为更好地凸显地理标志的独特价值,我国有必要出台一部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法》,协调好现存三种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商标法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之间的关系,各地政府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专门管理各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地方规章,健全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体系,最大限度保护好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此外,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必然要求加强监管。我国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管理主要由农业农村部、知识产权局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三个部门交叉共管。三个部门交叉共管看似完备,实际上由于各部门的职责彼此交叉,缺乏统一协调,往往容易导致“九龙治水”或“空头管理”等问题,这对我国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培育和保护是一个严重的桎梏。因此,首先要理顺食用菌管理体制,理清农业农村部、知识产权局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三大部门的基本职责,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得三大地理标志部门在地理标志食用菌农产品的市场准入、质量监管、标准体系制定等方面能够协同一致,引导和督促食用菌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从而推动地理标志食用菌农产品从高产量向高质量转型,为质量兴农、品牌富农、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4 小结

经过11年的发展,我国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不仅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增加了食用菌产地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区域经济、生态、文化的全面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开辟了新的道路。“农民、农村、农业”是国之根基[9],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深化,已经成为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最为重要的战略部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最具有亲农性的知识产权,进一步挖掘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所蕴含的经济、生态、文化价值,大力保护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必将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香菇食用菌标志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当代标志设计的创意构思和发展趋势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香菇接种三招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小香菇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