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杀菌剂对蓝莓枝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2020-03-25毛雪琴张慧琴黄武权王艳丽孙国仓
毛雪琴,张慧琴,黄武权,王艳丽,孙国仓*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a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b园艺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2.绍兴市上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绍兴 312300)
蓝莓,学名越桔,为杜鹃花科越桔属多年生落叶或常绿果树,呈灌木。在栽培学上,蓝莓属于小浆果类果树,原产北美洲,是地球上少有的真正的蓝色食物之一。蓝莓果实近圆形,单果重0.5~2.5 g,最大可达3.5~5.0 g,果肉细腻,种子极小,其果味甜酸适度,风味独特,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气。蓝莓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果汁饮料、果酒饮品等[1]。
我国对蓝莓引种栽培研究始于20世纪末[2]。据统计,经过多年的发展,截至2015年,我国蓝莓种植面积超过3万hm2[3],浙江省蓝莓栽培面积超过5 300 hm2,产量超过2万t,省内种植已遍布11个地市,主产区以浙北的绍兴、杭州、宁波以及浙中的台州、金华为主。随着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蓝莓病害也日趋严重,尤其是蓝莓枝枯病,已严重影响和制约蓝莓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浙江上虞地区蓝莓园内枝枯病发生逐年加重,病害造成枝条萎蔫枯死,花朵、果实干枯脱落,常造成几十株甚至上百株树体死亡。本文通过调查并进行病原菌分离,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探明引起该地区蓝莓枝枯病的致病菌为乌饭树拟茎点霉(Phomopsisvaccinia),并选用9种高效低毒的新型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期为该病害的田间防治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病原菌
从位于浙江上虞的绍兴鑫和生态农业蓝莓种植园采集蓝莓枝枯病病株,并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获得菌株BPV-17-21,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为乌饭树拟茎点霉(Phomopsisvaccinii),将菌株BPV-17-21置于4 ℃下保存备用。
1.2 供试药剂
5%己唑醇微乳剂(惠州市中迅化工有限公司);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南通神雨药业有限公司);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43%戊唑醇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陶氏益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噻霉酮水乳剂(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40%嘧霉胺悬浮剂(广东中迅龙科股份有限公司);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 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4-5]测定9种杀菌剂对菌株BPV-17-21的毒力,用无菌水将供试药液稀释成一系列梯度浓度:5%己唑醇微乳剂0.8、0.2、0.05、0.012 5、0.003 125 μg·mL-1;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2.025、0.675、0.225、0.075、0.025 μg·mL-1;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5 000、1 000、200、40、8 μg·mL-1;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25 000、5 000、1 000、200、40;43%戊唑醇悬浮剂0.202 5、0.067 5、0.022 5、0.007 5、0.002 5 μg·mL-1;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25、0.675、0.225、0.075、0.025 μg·mL-1;3%噻霉酮水乳剂1 000、400、160、64、25.6 μg·mL-1;40%嘧霉胺悬浮剂8、2、0.5、0.125、0.031 25 μg·mL-1;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30、15、7.5、3.75、1.875 μg·mL-1。稀释后配制含药PDA平板。取培养4 d的病原菌菌落,打取直径为6 mm的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倒扣在含药培养基中心点上,每皿接入1个菌饼,以加入无菌水的培养基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接菌后将培养皿倒置放入28 ℃恒温培养箱中黑暗培养,5 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菌落直径平均值,计算菌丝生长平均抑制率。
1.4 数据分析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出各药剂毒力回归方程、EC50值和相关系数,根据EC50值评价杀菌剂毒力大小。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药剂对蓝莓枝枯病菌的毒力,各药剂对蓝莓枝枯病菌的抑制效果差异明显(图1),由测定结果求得毒力回归方程(表1)。抑制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5%己唑醇>43%戊唑醇>70%丙森锌>80%代森锰锌>40%嘧霉胺>50%烯酰吗啉>0.3%丁子香酚>3%噻霉酮>3%中生菌素。其中,己唑醇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166 μg·mL-1;其次是戊唑醇、丙森锌和代森锰锌,EC50值分别为0.076 1、0.086 6和0.105 3 μg·mL-1;嘧霉胺的抑制作用再次之,EC50值为0.546 6 μg·mL-1;烯酰吗啉、丁子香酚和噻霉酮的抑制作用较弱,EC50值分别为13.382 1 μg·mL-1、39.351 7 μg·mL-1和55.132 1 μg·mL-1;中生菌素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值为179.293 8 μg·mL-1。
A—5%己唑醇;B—43%戊唑醇;C—70%丙森锌;D—80%代森锰锌;E—40%嘧霉胺;F—50%烯酰吗啉;G—0.3%丁子香酚;H—3%噻霉酮;I—3%中生菌素;J—无菌水对照。图1 9种药剂对蓝莓枝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表1 9种药剂对蓝莓枝枯病菌的毒力
3 小结与讨论
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蓝莓枝枯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5%己唑醇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仅为0.016 6 μg·mL-1,可优先考虑用于田间防效试验;43%戊唑醇、70%丙森锌、80%代森锰锌和40%嘧霉胺的抑制作用也较好,EC50值在0.07~0.6 μg·mL-1之间,可以进一步用于田间防效试验;50%烯酰吗啉、0.3%丁子香酚、3%噻霉酮和3%中生菌素的毒力相对较弱,EC50值大于10 μg·mL-1。己唑醇
和戊唑醇都属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引起的病害有广谱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丙森锌和代森锰锌都是广谱、高效的保护性杀菌剂;嘧霉胺是苯氨基嘧啶类杀菌剂,抑制病菌侵染酶的分泌从而阻止病菌侵染,并杀死病菌。以上3类杀菌剂的作用原理不同,可以在田间防效试验的基础上,考虑三类药剂的轮流施用,以达成高效防治病害,并有效防止抗药性的产生。
本研究仅就9种杀菌剂对乌饭树拟茎点霉菌的室内毒力进行了分析,并未开展蓝莓枝枯病防治的田间试验,因气候和环境因子对药剂药效的发挥具有较大影响,其田间防治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