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身养性 享乐终生

2020-03-25崔利军

养生月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早餐饮食运动

崔利军

当下,管住嘴、迈开腿是人们总结的一句广为流传的养生健体格言,意思是说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喝的不喝,多走、多动。这句格言,适合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少年人的养生保健,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时代,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舒适和快乐。

顺应自然 珍惜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已由无病即是健康发展为身体、心理和社会三者的和谐才是理想的健康状态的新理念。面临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探索人类衰老的机理,采取措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受世人重视。

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加,催生了一大批胖妞、肥仔。皮下脂肪的增多必然会导致内脏脂肪堆积。随之而来的则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痛风等疾病的发生,人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的今天,许多人的健康水平却下降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我们也把这类疾病称为“生活方式病”。我们在体魄上要强壮,首先要涉及到的就是“管住嘴”和“迈开腿”的行为问题。管住嘴、迈开腿这是减少内脏脂肪的好办法。人生的养生真谛在于自身的运动锻炼,也就是说要从管住自己的嘴、迈开腿进行新生活开始。

现代社会的很多人看似知道运动的必要性,却总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而久坐不动。其实,久坐不运动对健康的损害很大。与其盲目的吃补药,不如花点时间运动起来,这对健康更有帮助。中医养生注重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养生重在养心、养形、养神,以科学的方法养生,就能拥有和谐人生,健康长寿。

科学养身心情要舒畅

要做到修身养性,心情舒畅是首要因素。现代医学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如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等,因此,这类病被称为“心身性疾病”。

人身是一个整体,人的身体健康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心情舒畅了,身体也会觉得轻松,好的心情能够避免很多疾病的产生,也会对一些疾病的治愈起到积极的作用。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高兴、愉快、欢乐、喜悦、轻松、欣慰、悲伤、害怕、恐惧、不安、紧张、苦恼、忧郁等都属于情绪活动。仁者能够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正确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做到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关系各方面团结、融洽、和谐,具有平和心态的人自然易于长寿,“气之温和者寿”即是此意,这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是有科学道理的。中医学里专门有情志致病学说,很多病都与不良情绪有关。人在世上,社会和谐安定,阳光温煦,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就应该生活得高高兴兴,愉愉快快。年轻人事业上进取,感恩孝敬老人,老人安度晚年,大家其乐融融,自然心情就舒畅了,身心也健康了。但社会是复杂的,人人都会碰上不愉快的事。有人看得开,不计较;有的人斤斤计较,遇上大事情更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长期郁闷,就会生病,甚至生大病。平和的心态,豁达的为人处世,对于老年人也很重要。荣誉也好,不愉快的往事也好,都过去了,没有理由沉缅于往事,跟别人过不去的同时,也和自己过不去。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不钻牛角尖。不要追求事事完美,给自己增加烦恼。生活中不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只减压,不加压。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去体会,与友交流,欣赏音乐,观赏美景,方便他人,都会给自已带来快乐。

在生活中,有的人遇事沉着应对,有的则急躁冲动,大吵大闹,得理不饶人,惊动四邻,甚至污言秽语,拳脚相加。后者的脾气对健康非常不利。火气太重的人遇事更要冷静,切莫火冒三丈、寻衅滋事。轻者不利健康,更谈不上长寿,重则扰乱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中医养生之本就是修身养性,文明做事礼貌待人,保持心情舒畅才有利于健康。养生先养心,养心就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完善人格,使自己成为心地善良、心平气和、心情愉快及心胸开阔的人,既有益健康,又有益社会,此乃长寿之道。

科学养身饮食要适宜

饮食适宜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常言食贵有时,时贵有节,意思是一日原则上吃三餐,每顿饭要有一定的量,这样饮食中的营养才能满足人体需要。饮食中应该多蔬菜、水果,少肉类,这样的饮食搭配比较适宜,对健康也大有益处。饮食适宜,营养丰富,气血流通、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工作热情高,就少生病、不生病。若食品丰富就无节制地豪吃猛喝,不仅容易导致肥胖,疾病也会随之而来,肥胖者易伴随高血压病、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15%决定于遗传,10%决定于社会因素,8%决定于医疗条件,7%决定于气候影响,60%决定于自己。在健康问题上,自己比老天爷管用。吃饭最好是要: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现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马虎,中午对付,晚上大吃大喝,这可能就是百病之根。早上这顿饭,等于吃补药,是最重要的一顿饭,一定要吃营养早餐。营养早餐必须具备四样东西:牛奶、豆浆、鸡蛋或者肉食,主食必须要有蔬菜加水果。假如只有两种以下的营养早餐,就属于低质量早餐。现在我们好多人不吃早餐,或者说不会吃早餐,早餐营养不好,中午、晚上是补不回来的。

食物多样化是中国传统饮食的一个显著特点,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提出的解决营养问题的第一条原则就是食物多样化。一个消化吸收功能正常的人,只要做到了食物多样化,就不需要膳食增补剂或保健品等的补充。天然食物中的营养素更丰富,“药补不如食补”正说明了这个道理。要坚持健康的膳食结构,增加食物的种类,把握好每日进食数量与能量消耗的平衡。

修身养性身体要锻炼

养生的最大秘诀就是锻炼身体,锻炼能强身健体、祛除病症。因为人体气血的流通有赖于运动锻炼。舒展肢体、行走跑步、扩胸呼吸、打太极拳、广播操、登山体育运动、瑜伽等都有益于健康。运动可增强呼吸、心跳等心肺功能,而日常体力活代替不了锻炼,要想身体好就得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就是要多动。每天上午跑步、打太极拳、练太极剑,这样,身体既散发了热量,又不会过度疲劳,同时,早上太阳当空,空气清新,对身体的吐故纳新十分有好处。此外去爬爬山,春天去野外踏青,山光水色,十分怡人,有益身心。

迈开腿就是要有适量的运动。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不同年龄、体质和健康状况的人,运动量、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选择不一样,但对一般人来说,要达到运动的效果,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都应该坚持半小时以上,要能达到“微微汗出”的效果。对于那些已经患有慢性病或其他疾病的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以免发生意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步行、爬楼梯、骑自行车、做家务等都是简便易行的运动方式。

健康是可以走出来的。多项权威研究发现,坚持每天快走,能有效对抗糖尿病、减少中风、预防老年痴呆等。健走标准姿势是:目平视,躯干自然伸直,身体重心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与肘关节成90 度夹角。手臂摆动能带动左右肩活动,还能运动腰腹,活动腿脚的同时还能锻炼上肢力量。走路时,尽量用腹式呼吸,与地面接触的一只脚要有个“抓地”的动作(脚趾内收),能缓冲足弓压力,促进腿脚微循环。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快走时最好随身带块糖,防止发生低血糖意外。

通过身体锻炼不仅能享受阳光、新鲜空气和强健体能,更重要的是使自己融入美丽的大自然之中,开阔了胸怀,净化了心灵,消除了烦恼,换来了好心情。健康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抛洒汗水争取来的。通过锻炼用汗水换来健康体魄,精力会更加旺盛。

总之,意识决定行为,行为来自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科学养生就是为了生的有意义,生的有趣味,如此,我们才会有快乐的心情,进而快乐一生。人人都会老,不能不服老,只要心态好,一切都美好。珍惜生命从现在开始,应关心并照顾自己,同时带动家人和周围的朋友,管住嘴,迈开腿,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走向健康的生活。

猜你喜欢

早餐饮食运动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春节饮食有“三要”
早餐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不正经运动范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丰盛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