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3-25王鑫伟
王鑫伟
(涉县医院,河北 涉县)
0 引言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1],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一旦患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2]。当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溶栓、降压等办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多数患者还会出现重度残疾[3]。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型的电生理技术,对于精神分裂以及重度抑郁都有一定的疗效。
1 基本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4例)。其中研究组共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53~74岁,平均(59.36±5.73)岁;参照组共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54~75岁,平均(60.27±5.25)岁。研究组与参照组两组之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研究组与参照组扩张血管、营养神经以及抗凝等常规治疗,待神经系统恢复后采取康复训练。采用经颅磁刺激仪以及“8”字形线圈对患者的右前侧额叶背外侧进行刺激,频率1 Hz,阈值100%,20次脉冲/序列,一共30个序列。而参照组使用磁刺激线圈垂直于颅骨表面,并且仅能听到机器声,但是没有效果。研究组则将线圈与颅骨相切,中心置于刺激点。研究组与参照组1 d/次,5 d/周,疗程1个月。
1.3 评价标准
①研究组与参照组在治疗前后实施LOTCA认知量表以及MMSE精神状态检查表来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②采取BI指数来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与参照组的LOTCA评分、BI指数、MMSE以及RBMT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研究组的四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组别LOTCA BI MMSE前后前后前后研究组65.35±7.58 75.29±7.23 36.42±9.21 56.21±3.82 15.20±4.78 19.25±3.85参照组66.20±7.24 71.98±6.85 37.23±10.39 42.79±4.90 15.85±4.50 17.96±4.0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卒中的发病通常与肥胖、缺乏运动以及不健康饮食有关[4],通常发病比较紧急而且容易复发,死亡率也比较高,严重者还会发展成痴呆[5],对于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的生活能力会造成巨大的干扰。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将特殊的短电波置于患者的头皮[6],但是更集中,能够将神经通路进行激活,使得脑活动降低[7]。其能够对皮层的兴奋进行调节,使得受损的神经功能达到修复的效果。促进身体释放多巴胺,使得机体的代谢水平得到提高,大幅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升了日常生活的能力,多次进行刺激之后,效果更为强烈[8]。治疗前研究组与参照组的LOTCA评分、BI指数、MMSE以及RBMT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研究组的四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效果显著,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