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及隔物灸在治疗虚寒型胃脘痛方面的护理探析

2020-03-24金胜永

健康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穴位贴敷

金胜永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及隔物灸等中医护理方式在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4-2019.4,选取76名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调研研究,等分为X组与Y组,X组给予常规护理,Y组在X组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及隔物灸等中医护理,选用疗效评级、疼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三个指标对调研结果进行测评。结果:Y组疗效评级有效以上患者占比为92.11%,X组疗效评级有效以上患者占比为78.95%,Y组显著高于X组(P<0.05);Y组疼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数值均显著低于X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及隔物灸等中医护理方式在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贴敷;隔物灸;虚寒型胃脘痛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262-01

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类型,其中虚寒型胃脘痛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能引发患者出现上腹部胃脘处疼痛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当前临床上针对此类疾病多采用西医方式治疗,但临床实践表明西药治疗后,患者疾病易于复发,并且不良反应较多。本医院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穴位敷贴以及隔物灸等中医护理干预,有效提高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治疗效率。在此基础上,笔者2018.4-2019.4,选取72名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调研研究,探讨穴位贴敷及隔物灸等中医护理方式在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8.4-2019.4,选取76名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调研研究,将其随机等分为X组和Y组。其中男女性别比例:x组为21:19;Y组为20:18。年龄:X组平均数值为(39.94±5.47)岁;Y组为(38.17±5.66)岁。病程:x组平均数值为(2.13±1.03)年;Y组为(2.17±0.98)年。X组和Y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实验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调研者均同意实验并签订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X组应用常规护理,具体包含遵医嘱给予止痛解痉、护胃抑酸西药治疗;对患者进行胃脘痛方面的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生活和饮食指导等。

Y组在X组基础上进行穴位敷贴以及隔物灸等中医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含:将丁香、三七、吴茱萸和肉桂等与姜汁进行混合均匀制成膏状,并对实验患者的足三里、内关、中脘和神阙等穴位周围皮肤应用酒精棉进行清洁,然后将调制好的膏状中药贴敷于患者上述穴位进行穴位敷贴治疗,贴敷时间控制在4-6h左右。另外对患者的气海、中脘等相关穴位进行隔姜灸,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30min,每天治疗一次。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持膏药贴敷位置干燥,并对膏药进行有效固定。治疗完成采用轻柔手法将膏药去除,并避免损伤实验患者的皮肤,对贴敷处皮肤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彻底清洁,以有效避免患者发生红肿、瘙痒等不良癥状。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引导患者以积极形态接受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

1.3评价方法

本实验选用疗效评级、疼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三个指标对调研结果进行测评。其中评级依据为《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指南》。其中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好转,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胃黏膜未检测到异常,将此类实验人员疗效评级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疼痛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和护理前一定程度好转,发作次数较治疗和护理前一定程度降低,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胃黏膜损伤较治疗和护理前一定程度改善,将此类实验人员疗效评级为有效;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要求,将此类实验人员疗效评级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20.0分析,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x±s)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X组和Y组疗效评级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疗效评级中,Y组中占比57.89%(22/38)实验人员疗效评级为显效,占比34.21%( 13/38)实验人员疗效评级为有效,占比7.89%(3/38)实验人员疗效评级为无效;X组中占比42.10%(16/38)实验人员疗效评级为显效,占比36.84%( 14/38)实验人员疗效评级为有效,占比21.05%(8/38)实验人员疗效评级为无效。Y组疗效评级有效以上患者占比为92.11%,X组疗效评级有效以上患者占比为78.95%,Y组显著高于X组(P<0.05)。

2.2 X组和Y组疼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分析

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1 X组和Y组疼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分析结果

注:a表示Y组各项指标数值显著高于X组干对应指标数值(P<0.05)。

表1结果显示:Y组疼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数值均显著低于X组(P<0.05)。

3讨论

中医上认为虚寒型胃脘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寒邪侵胃,饮食不节,使得肝气犯胃以及脾胃虚寒等。穴位贴敷联合隔物灸是依据上述病因,利用膏药贴敷发挥止痛散寒的作用,同时结合艾灸的热力以保证药效经内达脏腑,从而有效改善虚寒型胃脘痛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穴位贴敷及隔物灸等中医护理方式对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进行护理,患者疗效评级有效以上患者占比为92.11%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疗效评级有效以上患者占比为78.95%),并且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数值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患者,说明穴位贴敷及隔物灸等中医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治疗效率。因此穴位贴敷及隔物灸等中医护理方式在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分析
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晚期终末阶段症状的临床观察
大黄穴位贴敷联合隔盐灸在肺癌化疗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患侧穴位贴敷药物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肢体偏瘫76例疗效观察
不同证型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的疗效比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