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的四维世界
2020-03-24肖雪莹
肖雪莹
[摘 要] E.T.A.霍夫曼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著名作家,《金罐》是他的重要代表作。这部小说看似情节怪诞,但其中有精致的结构:霍夫曼在小说中构造了三个三维世界和一个二维平面,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四维世界。尝试分析《金罐》中的四维,并且得出结论:只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语前感知,就能意识到自己生活在诗的世界,从而幸福地生活。
[关 键 词] 四维世界;霍夫曼;语前感知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204-03
E.T.A.霍夫曼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的一位著名作家,在德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德国浪漫派的代表人物,作品的很大一部分是被称为“艺术童话”的小说。与以狼、山羊或公主、女巫为主人公的情节单纯、善恶分明的儿童童话不同,艺术童话属于成人文学,一般以现代社会为背景,与社会现实关系更紧密。艺术童话的情节一般看似怪诞,却隐藏着作者对现实的揭露和抨击。
《金罐——一则现代童话》是霍夫曼的重要代表作,发表于1814年。创作这篇作品的时候,霍夫曼一家正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1812年霍夫曼失去了他在巴姆贝克剧院的职位,于是他接受了德累斯顿剧院的邀请,于1813年赴德累斯顿担任乐队指挥。途中他们遇到了交通事故,霍夫曼的夫人身受重伤。到达德累斯顿后,等待他们的是被法国人占领的黑暗城市。这年冬天,霍夫曼一家在经济上和生活上都陷入了困境。即便如此,霍夫曼仍然顽强乐观,在文学创作中寻找乐趣,写出了这篇德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
当时生活的困頓,致使霍夫曼希望逃离现实世界,他向往无忧无虑的诗的世界。在小说《金罐》中,他构造出了一个精致的时空结构。本文尝试去分析这部作品,着重分析探讨《金罐》里的四维宇宙。
一、小说的结构
表面上小说是清晰地分为了十二个章节,然而字里行间却隐藏着另一个结构,那就是19世纪的霍夫曼构造的四维世界。
现代科学认为,一维是一条线,二维是一个平面,三维是一个立体空间,四维就是在一个立体空间的基础上还存在其他的三维空间。
笔者认为,这部小说中有三个同时存在的三维立体空间和一个作者向读者搭话以实现互动交流的二维书面平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神奇精致的四维世界。
(一)世俗世界
世俗世界里有保尔曼副校长、赫尔波兰特文书和德累斯顿以及它的黑门、易北河、林基浴场、宫院街、皮尔纳城门和十字架教堂等。在这个世界里有两面:一面是富裕的理想境界,如焰火、林基浴场的浓啤酒和保尔曼副校长家的混合甜酒之夜;另一面人们必须刻板精确地守时,过度地看重头衔,思想被完全物质化且小市民们的生活其实都很困窘。
当安泽穆斯刚开始还在这个世界里追求理想的世俗生活,梦想着浓啤酒和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们时,他已经发现,他与这个世界似乎总是格格不入,可以说这个世界并不是他的家。他的霉运和笨拙使得他总是被人拒之门外。而以物质和头衔为标志的世俗世界的另一面,好像也向他关上了大门,因为仅有的一次应聘机要秘书的尝试,失败在了崩开的假发头绳上。
世俗世界的两面其实是紧密相连的,因为只要安泽穆斯没有符合世俗世界的一般规则,他的朋友们便不愿意接纳他。只有当他步履轻盈地把茀洛尼卡领回家中,保尔曼副校长才“对他重又产生好感”;在赫尔波兰特文书预言他可能当上宫廷顾问后,茀洛尼卡才开始爱上他。
(二)幻象世界
幻象世界就像是世俗世界的写照,但是却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在那里,安泽穆斯每天获得一枚银币,可是他却毫不在意物质的奖赏,吸引他的是林德霍斯特花园里艳丽的色彩、四溢的花香和悦耳的音响。只要他进入幻象世界,他就“全身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恬适感,这感觉有时升华为无比的欢乐”。虽然相对世俗世界来说,幻象世界让人感觉很陌生,但是我们读者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两个世界是确实同时存在的。人物和行为好像仅仅是因为经历者、作者,有时甚至就是读者的不同视角而区分开的。比如说友善奇怪的保尔曼副校长对应同样稀奇古怪的林德霍斯特。更为明显的是茀洛尼卡和同样是蓝眼睛的赛佩狄娜之间的相似之处。保尔曼家舒适小资的居所,钢琴、壁炉、咖啡壶和摆着混合甜酒的桌子也对应着林德霍斯特馆长的宅院,棕榈树、小鸟和放着金罐的斑岩石盘。
就像混合甜酒盆是世俗世界舒适小资生活的中心一样,朴实的金罐便是幻象世界精神和魔法的中心。围绕着它,房间和走廊显得无穷无尽,声音和香气萦绕着造访者,令人如痴如醉。保尔曼家的居所只能允许有限的活动,而在林德霍斯特馆长的宅子里却可以动感十足。
当然,幻象世界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那里的生活空间实际上还是明显受限制的。而世俗世界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在保尔曼家我们读者还是能够感觉亲切舒适。
与世俗世界有两面性一样,幻象世界也明显有着不好的另一面,在那里撒旦的伎俩和女巫的巫术可以大行其道。茀洛尼卡的保姆莉西,在幻象世界里是个邪恶的女巫。她觊觎金罐,施展巫术,帮助茀洛尼卡控制安泽穆斯,使他栽进水晶瓶,承受了很多痛苦。林德霍斯特馆长,幻象世界里的蝾螈,经过一场大战才战胜了这个萝卜化作的女巫,解救出安泽穆斯。
(三)亚特兰蒂斯仙境
小说中的第三个空间是亚特兰蒂斯仙境,那是一个“跟大自然完全和谐一致的奇异国度”。根据塞佩蒂娜和林德霍斯特的讲述,它是幻象世界的起源。在塞佩蒂娜讲述的亚特兰蒂斯的故事中,幻象世界在世俗世界里的存在得到了解释,它是蝾螈不顾妖王磷火的反对与绿蛇结婚所必须承担的后果。他被贬到地上变成人,作为档案馆长在德累斯顿生活,必须忍受堕入窘迫生活而带来的种种困厄。只有当他的三个女儿在世俗世界里找到三个能识别幻象世界的年轻人并与之结婚,蝾螈才能重回天国。
(四)虚拟讲述者的书面平面
作者诙谐幽默地化作一位讲故事的人在小说当中出现,实现了上述三个世界的交织和连接。通过向读者搭话,讲述者突破了各个世界的界限,并且把读者的想象越来越深地引入故事中。
刚开始他小心翼翼:“善良的读者,我希望你在九月廿三日的夜晚刚好在去德累斯顿的途中。”德语语法上他完全正确地使用了用来表达愿望的第二虚拟式。然后他用过去式这个典型的讲述故事的时态,继续叙述他所期望的读者去德累斯顿并半路搭救保尔曼小姐的旅途。其实,在这里他非常巧妙地运用了第二虚拟式和直陈式过去时在语法变化上的相同性。可能在这里他本就是用虚构的第二虚拟式,可是给我们读者的感觉却是已经发生的过去式。但是当然他还是用直陈式结束了这一长段关于茀洛尼卡被救的假想:“善良的读者,不管是你,还是别的什么人,都不会在九月廿三这一天,在风雨交加、玩弄巫术者的夜晚乘车或者徒步赶路的。”
同样机智的是他此后要求读者去体会被关在玻璃瓶里的安泽穆斯的感受。开始他表达了自己的怀疑:“善良的读者,我有理由怀疑,你也曾领略过给关在玻璃瓶里的滋味。”不久以后他就把这样的经历当作是安泽穆斯和读者共同拥有的,至少是读者可以想象或是梦中经历的,而这样来描述安泽穆斯的状况:“你为耀眼的光辉包围着,你周围的一切东西……”此时,他都不再使用非现实的第二虚拟式,而是大胆地使用现在时直陈式,并且是用“你”作为主语,好像这一切都切实发生在读者身上,让读者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大学生安泽穆斯的极度痛苦。
小说的读者们就这样渐渐地往故事里越陷越深,差不多自己就要变成小说的一部分了,就像安泽穆斯越来越深地陷进他开始时只是在抄写的世界一样。作者巧妙地通过突破读者的局限性,让读者参与进小说中,从而从根本上唤起了读者的兴趣。比兴趣更为重要的是使“善良的读者们”意识到,幻象世界,或者更为具体地说,诗的国度是真实存在的。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于此。只要读者意识到,幻象世界强大到无视一个人,即读者本人不存在,它都是存在的,那么作者的目的就算达到了:读者理解了诗的不可或缺性,认同诗的重要性。有了这个经验,那么读者就有可能在读完小说后回到他日常生活的环境中,还继续注意世俗世界和幻象世界的不同,从而像安泽穆斯一样,迈向诗的国度。
二、象征
在世俗世界和幻象世界里,一些物品被赋予了象征意义。比如引人注意的是反复出现的镜子和镜中影像。小说中的这些象征和象征意义使整个故事更加扑朔迷离、引人入胜,使小说更具童话色彩。
(一)镜子
镜子,作为现实的物品,在现实生活中也总是反映出非现实和虚假的影像。(人们在镜子中看到的东西都是触摸不到而且左右颠倒的。)这样的物品就非常适合像《金罐》这样由魔法和神怪统治的志异小说。可能正因为如此,霍夫曼在小说中多次使用了镜子。首先是在林德霍斯特馆长的宝石戒指上出现了镜子这个题材。在惊讶的安泽姆斯眼前,“宝石像光的焦点向外发射出光芒,道道光芒相交在一点,构成了一面明亮的水晶镜子,三条小金蛇在镜子里”。此后在第七章里也清楚地出现了镜子。女巫莉西和茀洛尼卡一起,在秋分之夜炼出了一面魔法金属小圆镜。这面镜子能让照镜者,在这里则是茀洛尼卡,看见自己爱的人。“……当她逐渐把她的思想牢牢集中到他身上的时候,他便从镜子里和蔼地对着她微笑,宛如一幅逼真的微型肖像。又过一会儿,她觉得她看到的不再是画像——不,那是大学生安泽穆斯本人。”
(二)金罐
地神送給塞佩蒂娜的结婚陪嫁金罐,也含有镜子。他用最精美的金属制成罐,“用钻石的光芒把它打磨得铮亮,……在它的光辉中反映出”神奇的亚特兰蒂斯,由此金罐成了浪漫诗意的象征,它引领乏味枯燥的现实回到它闪耀着金色光芒的初始。金罐的镜子映照出一个诗意的现实,包括颜色、动作和声音,这是普通的镜子不能反映的。
总的来说,所有文中出现的镜子都有着心灵感应的特性,可以经由它看到另外一个世界。镜子是小说中不同三维空间联系的一个纽带。
(三)水晶
和镜子一样多次出现,并且与之紧密相关的是水晶。首先是声音,绿蛇和茀洛尼卡的声音都被描述成水晶铃声般的声音。林德霍斯特馆长的花园里“水晶般的水柱交错喷出”,使用玻璃般透明的水晶作为象征,集明亮、清澈、清脆悦耳和光芒闪烁于一身,但是也有冰冷和锋利的感觉。
三、解救的主题
E.T.A.霍夫曼是19世纪“艺术童话”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金罐》第一眼看上去就和传统的童话不同,有故事发生的准确时间和地点,并且强调故事里的人物,有的“至今仍然生活在德累斯顿”。当然,小说也有童话的固有元素,比如巫婆、魔法和亚特兰蒂斯仙国。
《金罐》中还出现了一个童话所特有的主题——解救。传统童话中,英俊的王子被施了魔法,变成青蛙或熊等动物,需要被解救。而霍夫曼明显打破陈规,小说中的档案馆长是被惩罚而变成的,他的真实身份是亚特兰蒂斯仙境的蝾螈。这表明,有着混合甜酒、钢琴之夜的世俗世界只是恶毒的魔法,是需要被解救的;而亚特兰蒂斯仙境和幻象世界即诗的世界才是原本存在的。从安泽穆斯身上也能证实这一点。他从世俗世界被解救出来,在那里这位大学生被逼要努力当上宫廷顾问,这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很高的职位。但是他并不想做宫廷顾问,追求茀洛尼卡,送她美丽的耳环,而是去到亚特兰蒂斯,在那里成为诗人。
传统的童话故事会异化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并且简化它,从而使读者很容易就能分辨善恶真假。
霍夫曼也进行了异化和简化。但是他的巧妙之处在于,亚特兰蒂斯仙境的深层真相是真与善,而现实的德累斯顿则是它可怕的异化。由这一点纵深思考,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诗的世界代表着生活的更深层次,是人们的语前感知,即人们学会语言之前对世界的感知。它的存在受三维的“现代”世俗生活束缚甚至排挤。只有意识到世俗生活的束缚,冲破这个束缚,唤醒我们心灵深处的语前感知,才可以像安泽穆斯一样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亚特兰蒂斯,拥有幸福生活。霍夫曼给了我们希望:林德霍斯特馆长还有两个美丽的女儿还未出嫁。虽然只有两个“名额”,但是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就像霍夫曼自己,虽然要去“忍受困窘生活的苦恼,千百种弊端像浓雾一样包围着”他,但是他坚持写作,书房是他“美丽的房间”,因此,林德霍斯特说,他在亚特兰蒂斯“至少也有一个美丽的农家庭院作为心灵里诗的国度”。只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语前感知,就能意识到自己生活在诗的世界,从而幸福地生活。
参考文献:
[1]都筑卓司.四维世界:由超空间到相对论[M].周莲,石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高超.时间的第四维世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