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岗位需求下培养中药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思考
2020-03-24张培培
张培培
[摘 要] 中药在中华民族生存繁衍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为了确保中药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中药专业学科开始广泛涌现,相应地对中药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加强对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不仅能够保障就业岗位需求得以充分满足,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和患者沟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进而更好地发挥中医中药作用。基于此,针对就业岗位需求下培养中药专业学生医学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关 键 词] 就业岗位需求;中药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110-02
近年来,因医务人员人文关怀精神的缺乏造成的医患矛盾纠纷逐渐增多,这不仅不利于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身体的恢复。有医学家曾表明,社会以及心理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对于病患来说,医务人员仅对患者身体做到了关心和照顾,却忽视了其心理,必然会对有效的疾病治疗造成不良影响,也难以保障人类健康发展,而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则能够更好地应对上述问题。
一、医学人文关怀精神内涵及意义
关怀人的生存状况、肯定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存条件所体现的就是人文关怀,简单来说,就是对人的关心以及爱护和尊重,其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也充分反映着人类自觉意识的提高。医学人文关怀精神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人的价值和尊严进行了重点强调,其作为一种内在驱动力推动着人们心智的完善以及人类精神境界的提升,并且集中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医学的核心素养所在就是医学人文关怀精神,而关爱且尊重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就是医学的使命[1]。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已经逐渐向新型模式转变,即转变为生物到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全新医学模式,并且所关注的内容也进行了一定改变,传统医学往往关注生物学病因探寻以及疾病治疗,而当今则在注重患者生理方面病因且提供生物层面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心理以及社会病因等方面的关注也逐步加强,确保通过对患者心理干预和调适等方式来达到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人为中心的医学价值观是医学人文关怀主张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医疗服务在注重医、药以及护理等必要的医疗技术服务的同时,还应该将精神以及文化和情感等层次的服务提供给患者,确保患者获得身心健康。
二、中药专业学生医学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必要性
(一)满足就业岗位需要
近年来,中药专业毕业学生在一些医疗单位药房和社会零售药店等就业占据较高的比例。并且当前药师工作模式也有了一定改变,即由以往的供应保障向以患者为中心并将优质服务提供给患者的服务模式进行转变。中药学科专业的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以往的以药品为中心也开始向以患者为中心进行转变[2]。如此,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对药师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要求药师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的同时,也要求其提高自身专业性服务水平,确保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体现出来,如此才能保障就业岗位需求得以充分满足。
(二)加强学生与患者的沟通
一般来说,由于中药专业学生自身人文素养较为欠缺,相应地也难以保障人文关怀理念的良好形成。加之以往中药专业学生往往过于侧重药品供应保障方面,因而难免在与各年龄段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产生沟通障碍、沟通不畅等情况。而在中药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力度,则能够有效弥补上述不足。
三、医学生人文精神认知现状
现阶段中药专业学生医学人文精神认知呈现出两种情况,即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消极认知主要表现为:中药学生未能充分认知医学人文精神,缺乏足够的内容理解,践行效果不佳。医学人文精神认知具体表现在对自身所处行业和自身专业理解和认知等情况。在对自身行业和专业未能进行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就难以保证对医学人文精神价值的认知;而在对医学人文精神内涵理解不深入的情况下,自然也不能充分认知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对于中药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具体学习并在实习中充分践行,才能确保有效实现医学人文精神的最大价值,但目前存在着学生认知不足的情况,真正践行的也较少,因此人文精神价值难以实现。
四、基于就业岗位需求下培养中药专业学生医学人文关怀精神的途径
(一)着重加强学生入学时的引导力度
中药专业可以在学生入学时期加强“医乃仁术”的教育,同时还可以在教室和楼道墙上悬挂历代著名医药学家事迹,借此将其医药学成就和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怀等行为进行具体介绍,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课程教学开展时,专业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渗透医学人文关怀精神,如围绕中药史内容进行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举一些历史中著名药师的经典作品,如孙思邈的《大医精诚》,选择其中一些能够体现人文关怀精神的句子让学生诵读,借此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人文关怀精神,引导学生将患者当作亲人来对待,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促使学生的醫学人文关怀精神得以有效培养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
(二)通过专业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教师应在中药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力度,即具体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开展医学人文关怀知识教育,从课堂上德育渗透角度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3]。比如说,在专业课程教师围绕中医基础内容开展具体教学时,围绕“望闻问切”的讲解,教师不仅需要将“望闻问切”的具体内容教授给学生,还应该将“望闻问切”如何做,如何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怎样给予患者关怀和尊重等讲解给学生。作为中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中药调剂,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计价和调配等技能,同时也应该教给学生如何与患者沟通、在核对患者姓名时怎样给予患者尊重、怎样将中药处理和服药等注意事项清楚讲给患者等。此外,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怎样接待患者等进行重点教学,同时还应该利用自身所学明确告知学生如何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知,对患者给予尊重和关爱。
(三)通過实习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中药专业学生在完成自身的专业课程学习后,就会进入相应实习过程。实习过程对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尤为关键,因此教师对这一时期应予以高度重视。开展实习时,相关实习教师应借助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践来具体感受人文关怀精神。在将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自身对患者的做法和行为展开具体的讲解,如怎样将人文关怀提供给患者、怎样对患者给予关爱、怎样抚慰患者的心理等,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具体应用和练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实践应用必然会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
(四)优化学校教育,建设人文校园
培养学生医学人文关怀精神的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学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同时还应该从思政教育角度出发,不断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确保人文校园有效建设,为中药专业学生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4]。中药专业可以在思政教育方面进行积极优化和改进,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渗透人文关怀,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此外,学校还可以针对礼仪以及传统医德等方面内容开展相应论坛活动,从而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气息,在无形中陶冶中药专业学生的性情,促进其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树立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逐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五)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学习力度
从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加强教育力度,注重中医药文化氛围营造,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中医药经典著作与学生共同阅读,针对经典著作的学习,帮助学生借助其中蕴含的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理论发展进行充分了解,为学生学习中药学以及科研等方面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5]。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经典著作阅读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对学生给予极大的鼓励,同时将一些便于学生阅读的版本提供给学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知经典著作中的中医药文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中医药思维。
五、结语
当前社会中,中药专业学生医学人文关怀精神培养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在就业岗位需求下,为了确保中药专业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同时为了更好地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发展,就应在医学生医学人文关怀精神培养方面不断加强力度。
参考文献:
[1]王燕,江萍,韩兰萍,等.人文关怀教育在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5):144-147.
[2]申家字.人文关怀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145-147.
[3]季庆辉,薛宇,薛勇,等.地方高校医学生临床实践人文关怀精神树立和培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34):154-156.
[4]季庆辉,薛宇,薛勇,等.地方高校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树立及培育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9(33):144-145,161.
[5]杨硕鹏,卜菲菲,周亚东,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建设与思考[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5):120-122.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