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020-03-24张晓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3期
关键词:传统大学生文化

张晓黎

[摘           要]  應当今时代教育的呼唤,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然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高校的教育教学应从自身的实际和教学经验出发,分析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不断探究行之有效的传统文化创新教育的策略,这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同时也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符合落实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关    键   词]  新时代;教育;文化教育;优秀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152-02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趋于成熟,此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教育实施得当,对大学生的心智发展和自我人生定位方面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最终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不断更新和进步的信息化技术,教育教学不断涌现出新的模式。传统文化教育中,通过重视将文化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的相互融合,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在不良环境影响中正确地取舍,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与周围世界和人们和谐共处,效果要比教师单纯地灌输如何友爱谦让等更为有效。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融合,结合新时代的背景特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有助于促进相关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培养和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情感共鸣,对增强其自豪感与自信心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将其课程与新时代背景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发扬群体精神。在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中,使大学生直接感受到浓烈的爱国情怀,能够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成为一位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尤为重要,培养大学生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的社会担当,形成健全的品格和卓越的素养,对推动社会进步以增强国家发展与竞争中的软实力有着极大作用。

(二)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思想道德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对历史进行认知,还可以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大学时期除了基础的知识储备外,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传统文化中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其净化思想道德功能无意识间开始渗透,具有独特而强大的育德育心魅力。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通过与现实生活进行良好的融合,能够使学生对客观世界不断扩大理解,借助手、脑、眼、耳等感官,在深层次的意象里面理解传统文化中所潜藏的精神,开拓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格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将学生培养成有远大志向和良好修养的年轻人,更好地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传统文化也是大学生实践最高层面的自我修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知国家文化,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凝聚力,有利于武装自身的思想和头脑,从而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发扬。只有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才可以更好地参与文化积淀,更加明白优秀传统文化所带来的非凡意义。长期以来,在和谐社会的创建中,在伟大复兴路的征途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也是被大众所认同的,尤其在新时期背景下,相关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需要转变,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更能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意识到它们是值得被长久宣扬和传承,从而寻找更加符合国家发展的创新道路。

二、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忽视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有着深厚底蕴,引导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提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文化思潮的发展,世界上各个地区的人们都可以进行沟通,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不断腐蚀着传统文化进而影响国家的稳定,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新课改的中心思想注重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目的的教学。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教育中存在忽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未设置专门的传统文化专业课程,涉及传统文化的科目规模逐步缩小,课程设计得不合理性等不符合现阶段的教学情况,又或者是未倡导传统文化在其他学科中的渗透教学,如果不对这些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可能培养不出更多具有民族认同感的人才,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文化自觉性,不利于在社会发展中形成正确的观念以及较强的凝聚力。

(二)教学模式未能更新

固定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较为死板,在一定范围内阻碍了大学生的良好成长。如果单纯地依照传统文化教育模式,而忽视外界环境及时代发展的不断变化,那么即使接受了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洗礼,也未必能满足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效果不理想。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也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采用更加新颖的传统文化教学方式,把教师变为引路人,给学生的学习指明道路,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学习,从而更加热爱传统文化课程,增强实际的学习效果。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教育者一直都是主导者,在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教学方式都是非常权威性的,这些方式都能够衍生出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具有现代观念的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需要。

(三)学生自身的认知不足

目前學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大多是通过教师的教学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应试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很好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学术方面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存在偏差。甚至认为传统文化代表着过时的内容,缺乏对传统文化知识深层次的理解,致使文化认同的层次存在局限性。或者盲目标新立异、盲目地追捧外来文化,最终造成自身“三观”的错误,在生活处事与思想上变得更加自我,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趋于严重化。

三、新时代背景下优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内容与设计

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推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文化的教学大纲也是按照我们统一的教学目标去实施。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完全把握课程情况,避免只是针对教材上面的内容做机械的讲解,应开发和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结合当地的文化教育资源开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将当地优秀的民族文化特色的融入大学生的实际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计划能顺利完成。此外,在现有的大学生课程教学体系中,应当科学合理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元素,形成现代课程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链,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发展的特性。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与设计有关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媒体课程内容,提高传统文化课程的先进性,摒弃以往固有的传统教学及教学评价模式,设置更加开放的学习顺序或评价规则,从而使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能够与时俱进,更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新教学理念,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为了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可以以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为抓手,开展与生活贴合度较高的课堂实践或社团活动等,如剪纸、美食、中医养生、健身气功等,以切实有效地保障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提升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度。

(二)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和普通的教学科目有所不同,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价值观养成、人文情怀培养等方面息息相关。高校教师要在教学中发现高质量而且多形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至关重要。新时代背景下,除了通过课堂讲学法、案例分析法、名师讲座法等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直播、电影电视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理论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知识,不仅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适时拒绝各种不良诱惑,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心理上的健康。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科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好比在音乐的专业课上,通过这一高层次的艺术形式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将相关的传统文化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开展一系列具体的音乐实践,如大合唱《黄河》,通过演奏家的演奏和欣赏者的聆听后,丰富大学生的内在的精神财富,在学生心中形成对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体验,为今后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提供可能。

(三)加强教师的传统文化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教师肩负着重大的社会人才培养责任,教师精神文化水平的高低将会对有关教学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尽可能提高教师的精神文化建设水平,给予教师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知识的机会,使教师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以满足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新时代的教育观念下,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主动了解和获悉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和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为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助力,以顺应时代的需要。学校可以派遣一部分优秀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传统文化交流学习,包括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和教研活动,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等,制订具体的传统文化学习与交流活动计划、活动策略和实施方案,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向全校教师传播正面实用的信息,传播符合新时期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并能够有效地落实和实施,从而推动传统优秀文化教学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大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完善个体的思想品质,提高综合素质,感受到在国家发展中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所带来的积极力量。通过结合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与手段,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更加用心地生活,拉近学生与社会环境的距离,更加懂得利用传统文化内涵完善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林玲.当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7):16-19.

[2]杨光垒.新时代视域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窥[J].现代交际,2019(9):131.

[3]杜剑锋.矫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偏差[J].人民论坛,2019(21).

[4]尚进.新时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讨[J].文理导航,2019(1):78-79.

[5]陈银.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及策略研究[J].高考,2018(29).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传统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少年力斗传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