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价值探究

2020-03-24严耀燕冯健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3期
关键词:思政红色大赛

严耀燕 冯健秋

[摘           要]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是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其中一个赛道,也是同期举办的实践活动。就其意义和影响来看,它不仅是一个创新创业比赛和实践活动,更是一堂全国最大的思政课,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脱贫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玉林师范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四点半课堂”为例,从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构建教育生态链、推动社会发展四个方面探索大学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价值。

[关    键   词]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红旅;价值;四点半课堂

[中圖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084-02

一、“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概述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以下简称“红旅”)是中国“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其中一个赛道,也是同期举办的实践活动,可以理解为“红旅”活动和“红旅”赛道。“红旅”活动从第三届“互联网+”大赛开始,是同期举行的实践活动。习近平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的大学生的回信中说道:“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给“红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教育部决定从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赛开始增设“红旅”赛道,且单列奖项、单独设置指标,在评审维度上要求突出项目的社会贡献和公益价值。根据“互联网+”大赛的参赛规则,参加“红旅”赛道的项目必须参加“红旅”实践活动,这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红旅”活动,打造全国最大的一堂思政课。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案例分析——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

(一)项目简介

“四点半课堂”是玉林师范学院一项以教育扶贫助推西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红旅”项目,曾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红旅”赛道金奖。“四点半”团队于2013年成立,2015年开始响应国家号召,开展扶贫扶智教育活动。按照“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工作思路,结合玉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专业特色,在“四点半课堂”大学生志愿服务6年多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启动“学智”教育和“四点半课堂”教育实践双驱动模式,通过“红旅”这个平台,助推西部红色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脱贫。

(二)项目内容

一是启用“四点半”“学智”教育。“学智”教育即为整合该校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线优秀校友、教育名师等教育资源,将其日常授课、赛课等优质视频制作成慕课,利用低成本的平板向西部地区输出慕课,对贫困学生学习资源和互联网教学资源进行补充。二是启用“四点半课堂”教育实践,以“学期+假期”“课堂+活动”的实践形式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组建教育名师支教实践团,成立“四点半”志愿者之家,发挥师范院校优秀校友和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优势,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业辅导等系列教育帮扶活动。

(三)实施成效

“四点半”团队成立6年来,累计为广西百色、柳州等红色革命老区、玉林师范学院对口扶贫的各贫困村、瑶族自治县等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教育帮扶志愿服务1500多次,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8000多小时,先后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达13000多人次。近两年,受影响参加“红旅”活动的学生达2000多人次,影响的孩子超过3万。项目经过6年的积淀,得到地方政府、学校机构、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获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日报等30多家媒体宣传报道,社会反映良好。

(四)项目特色

1.立足西部,服务西部。项目立足西部红色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

2.思政教育,互促互进。项目重视孩子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党和国家给予的关怀和重视,另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在教育帮扶过程中增见识长才干,切实为党和人民服务。

3.师范院校,专业支撑。项目结合玉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专业特色,有强有力的专业支撑,致力于西部红色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孩子们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教育的精准扶贫。

4.创新升级,双驱模式。在“四点半”课堂教育实践基础上创新升级,启动“四点半”课堂教育实践+“学智”教育双驱动模式,对西部学生学习资源进行补充。

5.目标群体,精准定位。历时6年,项目团队对西部红色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目标群体精准定位,了解其地方语言、生活环境、学习现状和心理状态,切实为目标群体服务,满足其需求。

6.五个必须,经验推广。必须不忘初心,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把握形势,与政府地方的需求相结合;必须组建一支无私奉献,有温度可持续性发展的队伍;必须拥有一批乐于奉献,有创新推动的师资力量;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取得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

三、“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价值分析

从“红旅”代表项目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红旅”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过了“红旅”大赛和“红旅”活动本身,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不同的价值。笔者多年指导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项目,并全程指导项目团队参加“红旅”活动和“红旅”赛道,在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分析大学生参加“红旅”产生的价值,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红”在思政教育

“红”即红色,是力量、精神、文化的象征。这里的“红”指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如“红船精神”“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红色记忆”等。“红旅”作为全国最大的一堂思政课,毫无疑问,它“红”在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红旅”活动和“红旅”大赛,引领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跟党走,传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在实践活动中、在双创大赛中融入青年学子的血脉。第三届“互联网+”“红旅”活动就是从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出发,通过寻访梁家河、参观革命旧址、实地了解老红军等实践活动,让青年大学生重温红色历史,在“红旅”现场教育活动中接受“红色思想”的洗礼。例如,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项目立足西部红色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教育扶贫,助力当地文化建设。

(二)“旅”在实践育人

“旅”即出行、在外之意,可理解为广大青年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红旅”活动在实践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抓好实践育人的重要渠道,也是创新创业项目真正落地的前提。“互联网+”大赛对“红旅”活动的开展地域有相关规定,要求把活动“旅”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乡社区和农村地区,持续推动形成“延安一把火,全国一片红”的发展态势,把大学生的智慧、技术和资源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切实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助力当地社会经济建设、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让青年大学生在“红旅”的平台上增长智慧和才干,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用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为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三)“红旅”构建教育生态链

“红旅”活动和“红旅”赛道自开设以来,在各主办单位、全国各大高校、参赛大学生、社会各界相关企业单位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高校+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各界企业单位协同育人的教育生态链。在高校层面,“红旅”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产教研深度融合的有效举措,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多方结合。各大高校在积极参与“红旅”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育人理念,将“红旅”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红旅”不仅为高校人才培养厚植了成长的沃土,大学生也将在“红旅”平台上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红旅”推动社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红旅”深刻领会了这一要义,把发展、人才、创新进行了整合,充分运用青年大学生这一人才资源,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力量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结合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对接红色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的实际需求,从绿色兴农、科技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和帮扶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红旅”自举办以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彩云本草——基于保水剂的云南中药材种植”“小满良仓——帮贫困户打赢‘价格战”等项目,切实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四点半课堂精准扶贫扶智教育——为信念坚守,为孩子奉献,全力助力脱贫攻坚决战胜利”“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制作与传播”等项目,则通过教育扶贫和文化传播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四、结语

“红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俨然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时尚,其成果的转化不仅面向教育教学,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红旅”所构建的思政教育、双创教育、实践育人、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共融共生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也起到了良好的典范引领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了寶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借鉴。广大学子也将在“红旅”的平台上茁壮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红色”青年,在“红色”光辉的照耀下,走向更光明、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编写组.以赛促教 以赛促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杜文婷,张海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视角下提升地方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水平的途径探析: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7):124.

[3]冯梅.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研究[J].智库时代,2019(27):69-70.

[4]苏双.思政视域下大学生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业赛对高校资助育人发展启示研究[J].智库时代,2018(42):88,92.

[5]焦连志,焦凤梅.基于红色文化主题的思政理论课综合社会实践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36(2):49-53.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思政红色大赛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追忆红色浪漫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最美证件照PK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