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远程教育培育青海高素质农牧民的路径探析

2020-03-24李秀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3期
关键词:农牧民高素质青海

李秀娟

[摘           要]  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青海农牧民教育培训是青海农村贫困地区缩小与教育发展较好地区差距,弥补农牧民教育空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促进农村精神脱贫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通过远程教育提高农牧民素质,为青海农牧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进青海农村全面振兴。

[关    键   词]  远程教育;农牧民培训;培训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072-02

一、引言

2018年国务院颁发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经济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青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百乡千村”示范工程行动方案(2019—2022年)》。方案中开展“农牧民培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实施乡村及农口干部专题培训工程和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程;开展“促增收和民生改善行动”,实施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和乡村学前教育提升工程。青海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要放在高素质农牧民的培育上,这对青海省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来说起着关键作用。

二、高素质农牧民培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青海农牧民的贫困状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上的贫困。”培育高素质农牧民群体是实现物质脱贫的关键所在。针对农牧民的继续教育,提高农牧民群体文化知识的占有,观念的改变,能力的提升,从根本上实现青海农牧民素质提升,最终实现精神脱贫和物质脱贫。

(二)有利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实施高素质农牧民的培育可提升农村干部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解决青海农村干部学历层次偏低和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改变农村的政治生态,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可以促进村级干部队伍的结构优化,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工作活力,增强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本领。

(三)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大美青海生态保护的意义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农牧民文化知识的缺乏,导致不能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耕作和放牧方式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高素质农牧民的培育可以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创新资源利用方式,改变耕作模式,增加经济效益,建设更加美丽的新乡村。

三、现代远程教育培育高素质农牧民的路径

“随着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过渡以及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农牧民需要掌握运用现代生产科技才能推进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学习和生存技能的掌握需要接受相关技术技能培训才能获得。”[1]同时城镇化过程中,农牧民职业和身份也会发生转变,对新技能的学习也提出了新要求,以便其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虽然我国教育已基本覆盖各个层面,然而农村贫困地区农牧民的教育依然是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与物质贫困一样,精神贫困既有绝对形态,亦有相对形态。绝对精神贫困是指受教育时限短,文化知识占有量严重匮乏、价值观念陈旧、思维方式单一、生存能力低下、发展能力严重缺失,生活方式单调;相对精神贫困是指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精神文化水平未出现相应的跟进或提升,教育、观念、素质、能力等的提高落后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2]不管是绝对精神贫困还是相对精神贫困,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的缺失。青海由于特殊的生存环境,贫困地区多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居住分散,难以形成教育规模,运用传统教育的方式对青海农牧民进行教育培训成本高、效益低、难度大、普及程度低。在这种状况下,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青海农牧民教育培训是青海农村贫困地区缩小与教育发展较好地区差距,弥补农村农牧民教育空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促进农村精神脱贫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通过远程教育实施高素质农牧民培育等工程,为青海农牧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实施农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

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以下简称“一村一”项目)是面向农村选拔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为农村培养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和基层干部,为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该项目主要采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在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内,为农村培养高职层次的管理人才、实用科技人才。“一村一”项目专业主要有种植类、养殖类和管理类。2020年春,青海省委组织部和青海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实施青海农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主要是通过“一村一”项目,计划利用3年时间,分批次对青海省4146个行政村和474个社区符合报读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大专学历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村级后备干部进行素质能力培养和学历提升。针对青海实际情况,开设村镇管理方向的行政管理专科、农业经济管理专科、乡镇企业管理方向的工商企业管理专科、设施农业与装备专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專科5个专业,通过学历提升,培养农村干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执行国家政策、引领农村发展、服务基层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二)开展农牧民单科培训

报读国开大专要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专及以上学历,才可免试入学。大多数普通农牧民和少数村干部学历较低,不满足学历素质提升工程的前置条件。对于这部分群体而言,可以开展农牧民实用技能单科培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种植类、养殖类、管理类单科课程学习,比如,食用菌加工与贮藏、村干部领导方法与艺术、农村经济管理、花卉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经济作物栽培、畜禽养殖技术操作实训等实用课程,此类学习可以直接在国开学习网进行单科注册学习。

(三)开展特色项目培训

针对青海独特的自然条件,开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项目培训。如高原动物养殖、疾病防治、高原经济植物繁育等高原农牧业项目。

四、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促进高素质农牧民培育的良性循环

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实施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程的最重要保障。政策和资金支持是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程实施的基础。青海实施的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专业学习费用的80%由当地政府承担,20%由学员自己承担,青海广播电视大学还设立了专项助学金,这极大地鼓励了村干部的学习积极性。从青海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项目的招生来看,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起关键作用。青海广播电视大学自2006年开始实施“一村一”项目,该项目一直没有形成招生规模,青海全省4146个行政村,至2019年,“一村一”项目毕业生行政村覆盖率仅有3%左右。2020年2月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并组织各市县区委组织部对全省村(社区)干部进行筛选,审定学员名单,通过行政手段组织生源,2020年春季“一村一”项目招生达到740人。

(二)借助省内其他高校的人才和专业优势,联合开展远程教育培训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虽然有系统办学的优势,有覆盖全省的办学体系,但是在特色养殖业和种植业领域没有人才储备和专业优势。在这方面,可以联合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远程教育培训。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和青海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在畜牧兽医和高原生态保护、草地畜牧等领域有突出的学科优势。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可以同两校联合建设具有青海特色的种植类、养殖类精品课程或者系列微课开展远程教育培训。

(三)提供良好的教学支持服务

青海农牧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因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各种因素的限制,重新系统学习知识、技能有一定的困难,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这些因素会阻碍学习的持续性。大部分农牧民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低,网上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鉴于此,在开展农牧民教育培训时要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服务,保证高素质农牧民的培育质量。在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为农牧民服务的意识。系统电大各教学点要指派专人负责学员的学习与管理。建立班级、学习小组等;指导学员开展线上注册、选课、自主学习、完成过程性评价等;跟踪、提醒学员在线学习进度;负责协调解决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障碍。开展集中面授辅导时,可以利用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开展面授辅导。在面授辅导中要有适当的理论教学,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青海农牧民教育培训,可以为青海省在较短时间内培養出有文化、综合素质好、有技能的新时代农民,推进青海农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内蒙古农牧民培训服务供给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2]余德华.论精神贫困[J].哲学研究,2012(12):15-20.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农牧民高素质青海
高素质农民走在振兴乡村的大路上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陕西】旬阳市举办2022年第一期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培训会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2019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摘编)
大美青海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高素质”自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