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亲情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2020-03-24辛雅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亲情大学生研究

辛雅丽

[摘           要]  运用自编问卷《大学生亲情孝道教育现状调查》,对西安地区六所高校46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每周与父母保持联系的大学生达79.83%;大学生与父母联系的主要原因是满足自身的精神与物质需要,排在前三位的动机是关心想念父母、寻求帮助和慰藉、要钱物;有51.63%的大学生能够耐心对待父母;大学生感恩父母的方式主要是发短信或者微信、打电话、帮父母做家事等;大学生认为孝敬父母最好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学有所成、减轻父母的负担。

[关    键   词]  大学生;亲情;孝道;现状;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020-02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实现家庭和谐是促成社会和谐的必要途径。亲情孝道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起点,同时也是诸德之首,自古至今受到国人的高度崇尚。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良好参照。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家庭和谐,就要弘扬和传承亲情孝道。

近年来,国内关于大学生亲情孝道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亲情观、孝道观、亲子关系的现状研究,大学生亲情孝道教育现状、重要性、存在问题、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等。这些研究虽涉及我国大学生亲情孝道教育的方方面面,但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广泛,尤其缺少对陕西高校大学生亲情孝道观、亲子关系状况及教育现状的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调查的方法,对西安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亲情孝道现状进行研究,发现特点、探寻规律,从而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建设献计献策。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自行编制了《大学生亲情孝道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对西北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音乐学院、西安培华学院等六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461人进行了网络调查。其中,女生395人,占比85.68%;男生66人,占比14.32%。大一260人,占比56.40%;大二134人,占比29.07%;大三33人,占比7.16%;大四34人,占比7.38%。理工类111人,占比24.08%;人文社科类350人,占比75.92%。生源地是农村的302人,占比65.51%;来自城镇的159人,占比34.49%。独生子女131人,占比28.42%;非独生子女330人,占比71.58%。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与父母的联系状况

调查显示,大学生与父母主要是通过微信和电话联系。“每周联系1~2次”的人最多(224人,占比48.59%);表示一般不联系的最少(12人,占比2.6%);每周保持联系的达79.83%。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具有与父母联系的意识和行为(详见表1)。

(二)大学生与父母联系的原因

调查显示,大学生与父母联系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关心想念父母”(387人次,占比39.98%)、“寻求帮助和慰藉”(227人次,占比23.45%)、“要钱、物”(219人次,占比22.62%)。这表明大学生与父母联系的主导动机是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其中,精神需求的排序高于物质的需求(详见表2)。

(三)大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及行为表现

调查显示:当父母唠叨时,大学生的反应占比较大的是“不会烦,耐心听着”(238人,占比51.63%);其次是“不做反应,左耳朵进,右耳朵出”(186人,占比40.35%);有少数“很烦,能躲就躲”(37人,占比8.03%)。这表明有51.63%的大学生能够耐心对待父母的唠叨,还有48.37%有逃避、应付和抗拒心理(详见表3)。

(四)大学生感恩父母的方式

调查显示:大学生孝敬父母的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发短信或者微信”(355人次,占比25.74%、“打电话”(312人次,占比22.63%)和“帮父母做家事”(266人次,占比19.29%)。表明大学生具有孝敬父母的意识和行为,但主要的方式务虛多于务实(详见表4)。

(五)大学生对报答父母方式的看法

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报答父母的最好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不辜负父母的期望”(195人次,占比42.3%)、“学有所成”(130人次,占比28.20%)、“减轻父母的负担”(99人次,占比21.48%)。这表明大学生心目中父母的期望占有相对比较重要的位置(详见表5)。

三、调查结论

1.大学生普遍与父母保持日常联系,具有与父母沟通的意识和行为。

2.大学生与父母联系的主要原因是满足自身的精神与物质需要,精神需求高于物质需求。

3.大学生懂得尊重父母,对父母的态度比较克制,但存在防御和抗拒心理。

4.大学生具有感恩父母的意识,其感恩方式是偏于精神的。

5.大学生对孝敬父母最好方式的认同是多样化的。

四、存在的问题

1.虽然大学生把亲情看得比较重,但缺乏广度和深度。有的学生与父母联系的动机基本上还是以自己的需求为中心,考虑父母的需求相对较少;有的学生面对与父母之间存在矛盾时消极应对。因此,应帮助大学生不断提升亲子关系的层次和沟通的质量。

2.虽然大学生能采取多种形式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缺乏内涵和深层次的动力。有的对父母只是形式上关心,实际上并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和需要;有的虽然理智上知道应该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但行动力却不足;有的极其缺乏家庭责任感,甚至做出伤害自己和父母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亲情孝道教育。

3.尽管高校在亲情孝道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存在明显缺陷。首先,缺乏系统的教育机制,几乎没有亲情孝道及家庭教育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其次,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不够广泛和深入,有的学生甚至从来没有参加过类似活动;最后,在教育方式上,还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重理性輕感性,教育不够深入,效果不够明显。

五、建议

1.优化大学生亲情孝道教育机制。首先,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通过各类媒体宣传亲情孝道文化,使亲情孝道观念潜移默化地深入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其次,举办各类亲情孝道专题教育活动,把培育当代孝文化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最后,系统开设相关选修课,并在相关必修课程中加大亲情孝道教育的内容。

2.强化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首先,要把大学生对父母的孝敬行为纳入日常行为考核;其次,在评优助困中,把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列入评选条件,以激励那些对家庭负责并自强自立的大学生,以此激励大学生更好地践行孝道。

3.弘扬新时代孝道观念。“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孝所蕴藏的要素有感恩、责任和担当,这些不仅是一个人的行事依据,也是维系家庭与社会和谐的价值内核。如何引导大学生学会辨别各种错误认识,确立具有时代感的亲情孝道观念,是需要我们高等教育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总之,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亲情孝道教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应该不断强化大学生的亲情孝道意识,努力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帮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亲情孝道对自身优化道德品质、维护心理健康、协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要从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细微之处激发大学生对亲情孝道的认同感和自觉性。只有这样,大学生亲情孝道教育才可能获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岩,徐俊.在校大学生孝道观的分析与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7(2):131-133.

[2]赵雪.大学生孝道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与法律研究,2018(5):143-144.

[3]庄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孝道教育[J].文学教育,2018(10):170-171.

[4]张庆国.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缺失和对策研究[J].文化学刊,2018(4):123-124.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亲情大学生研究
亲情的滋味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