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需做好“四篇文章”

2020-03-24孙庆珍

山东青年 2020年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孙庆珍

摘要:

生态振兴是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是乡村“五个振兴”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乡村的生态振兴需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高标准规划、产业生态化及生态产业化、提高村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等四篇文章。

关键词: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生态宜居

当前,我国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振兴是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是乡村“五个振兴”的重要内容。习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實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也强调: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所以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要靠绿水青山作为底色,要靠生态宜居作为本色,否则乡村的“颜值”注定不会美丽,“气质”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要实现乡村的生态振兴需做好以下“四篇文章”。

一、因村施策,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普遍性问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中最直观的体现是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与城市差距比较大,比如如厕难、环境脏、村容差等问题。因此,应当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去年2月份,中办、国办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各省也都相继出台了实施方案,比如去年6月份,山东省编制完成了《山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山东省计划用3年时间聚焦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实现“一年提标扩面、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全面提升”的目标。

各地方政府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一是要以高涨的热情和干劲,扎实推进,通过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垃圾治理和农村厕所革命等环境整治措施,让广大农民在环境整治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等问题。二是在技术路线、建设内容、建设运营模式、财政补贴等方面避免一刀切。比如在建设内容上,按照列出的人居环境整治内容清单,除必须达标的建设内容外,其余的人居环境整治内容则应根据各村经济水平、村容村貌现状、地理条件、农民愿望等实际情况由各村取舍,科学确定本地区的目标任务,防止生搬硬套。财政补贴的方式也应根据建设内容、建设运营模式等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规划先行,让乡村回归乡村应有的模样

无规划不建设、先规划后建设。规划是龙头,是搞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坚持“多规合一”的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合理划定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实现乡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除了村庄的整体规划,还应该配套出台建设用地规划、住宅建设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生态景观规划等,实现多规协调、相互融合。目前浙江就形成了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为基础的“1+4”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二是规划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规划先行,让每一个规划充满创意、每一个细节体现特色,才算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贵州省发布了村庄规划导则,以“一张图、一张表、一说明”的形式对农村房屋建设风貌、田园风光、配套设施等合理规划,突出“一村一韵”。各级党委政府应结合每条村庄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分类梳理,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决不能搞千镇一面、千村一面,同时还要深入调研,以满足当代农民现代化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确保规划特色能落地、能见效。

三、绿色振兴,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一是产业生态化。在第一产业方面,要立足于乡村资源和基础,发展特色和优势农业,防止村落间或者乡镇间同质化的低端竞争。在第二产业方面,要立足于城镇工业园区,依托乡村资源发展特色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工业。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浪潮中,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值得注意的是,转型升级是结合优势和特色的提升,而不是盲目转行,忽视基础的盲目转行可能毁掉一个地方的经济。在第三产业方面,可依托城市的休闲养生需求,加强快速化交通网络建设,实施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严格保护中把“绿水青山”转化为老百姓能够得到实惠的“金山银山”,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二是生态产业化。绿水青山的守护是需要代价的。除了生态红线区域外,如果绿水青山变不成金山银山,老百姓受不了益,就不了业,致不了富,照旧会毁林毁草填湖;如果企业在环境保护大潮中受不了益,照旧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如果地方财政受不了益,地方政府就不会真心支持环境保护工作,就会产生“中央真督察、地方假治污”的现象。为此,必须因地制宜,让广大乡村的绿色资源变成城乡都能接受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一些地方依托城市,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乡贤带动群众在美丽乡村打造民宿经济、旅游经济、特色农业和特色工业,环境与发展已经进入良性循环,如浙江安吉把繁殖能力极强的竹子变成种类丰富、附加值较高的竹产品,经济和生态效益都很好。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农村都能够发展民宿经济、旅游经济。对于不适宜发展民宿经济、旅游经济的地区,可以结合本地气候和自然条件发展生态农业,如江苏盱眙县2015年来利用稻田大力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小龙虾质量和产量得到保障,水稻品质和价格也大幅提升,走出了一条“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举多得、粮渔共赢”的发展模式。三是加快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目前,一些农村已经合村并点,土地平整和规模化已经具备初步的基础。为了促进乡村农业产业的生态化和美丽生态的产业化,要加快农地承包地和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改革,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经营权,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资格权,发展规模型农业,在规模化经营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加大宣传,提高村民主动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乡村振兴,群众是主体。我们在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主动参与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动中来,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得到实惠和收获。一是建立决策公开制度,积极向村民宣传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意义与政策,建立完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重要事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程序制度,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发挥广大村民在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二是要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民主权利、乡土文化和风俗习惯,衔接社区管理办公、服务职能,高效集聚农村社区服务基层、保障救助、民事调解、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基本管理职能。三要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利用宣传标语和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墙报以及现场说明会等多种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村民详细了解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标准、主要做法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四要加强教育培训,以家庭为单位,建立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分层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对村保洁员、卫生监督员、村“两委”、村民代表、妇女代表等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开展专业培训,增强全民主动参与意识。五要发挥关键人物的带头作用,引导和利用好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成功人士的影响力,通过能人带动、政策推动、宣传发动、邻里互动,提高村民主动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才能让成千上万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在神州大地上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1]田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04).

[2]林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施[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8,(5) .

[3]李志强,张灵灵,刘亚兰.乡村振兴中的生态困境问题解析及破解路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9).

(作者单位:济南市委党校,山东 济南 250000)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