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点新思考

2020-03-24王幸秦柯君

山东青年 2020年1期
关键词:制度管理

王幸 秦柯君

摘要: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已经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时期,而且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一直都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加入WTO后的中国已经度过了过渡期,接下来的高校管理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的适应国内外高等教育体制,形成完善的管理理论,使高校管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高校体制;管理;制度

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日益深化改革的进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迄今为止,经历了大致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之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酝酿、启动”阶段。这一阶段改革的着重点是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第二阶段,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到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阶段。这一阶段改革的特点是:“教育五大体制”的改革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中,全面向前推进。

第三阶段,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标志,开辟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新时期。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阶段。这一阶段改革的特点是,在“五大体制”改革继续全面深化的基础上,突出“管理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和难点,集中力量,明确目标,限期突破。

第四阶段,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和国家“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结合起来的新思路”为标志,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深入突破”的新阶段。

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代大学制度,是同现代企业制度相呼应的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国高校管理体制。它包括大学同社会的关系,大学同政府的关系,大学内部院系设置和职权界定,大学内部机构设置,实施真正的教师聘任制,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学生招生和就业指导系统,建立高校数字化信息平台,大学实施国际化,大学后勤社会化等等。现代大学制度作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其改革的进程上仍然滞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相适应,简单的说,就是供给跟不上需求。这种滞后性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一,观念上存在局限性,没有从战略高度上把高等教育当作一项产业来发展;第二,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第三,教育教学思想注重应试教育,不太注重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差;第四,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渠道单一。

现行体制下高校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产生的原因既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有高校内部的原因。总体看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高校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不仅具有传统的传播学术思想和知识体系的学术功能,维护和宣传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提升公民整体素质的社会功能,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还具有以人力资源培育为主导目标的经济功能,读大学成为许多劳动者就业的一个阶梯。

2、高校管理权力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管理权力主体的变化,使社会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迅速增多;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提供高等教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供给途径增加,不仅有政府的公共途径,还有非政府的市场途径。

3、作为服务产品的高校教育效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大学生接受教育服务的“效用”,除具有一般的提升为社会服务的公民素质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职业技能的需要、创业能力的培养,甚至以之作为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某种手段。

4、高校教育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传统的校园式高校教育之外,诸如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新的教育形式不断创生。高校教育形式的变化,还突出地表现为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的要求越来越紧迫,自由式的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开放式的考试制度等,给高校教学形式改革带来了新气象。

三、解决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现存问题的措施思考

高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因素,干扰了高校基本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极不和谐”的音符。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我们努力探求系统化的措施。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导,当前高校要有开放竞争、要注重质量效益、要勇于改革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管理方略,重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并且需要开发利用的管理,建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

2、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国内高校可以借鉴企业改制经验,吸收社会或企业资本,在产权问题上取得突破,既可解决国家财政困难的问题,又可解决内部用人机制不活、激励机制力度不大的问题。

3、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步伐,使高校成为发展高校技术的领头羊,成为发展生产力的生力军。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科技、生产一体化的发展,高校拘守于高墙深院,谋求自我发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美国一些著名高校如威斯康星、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它们共同的办学经验其中有一条就是:发挥高校学科综合的优势,把教育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打破校园的局限,与企业联合,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4、转变教育思想和培养模式,改革现行高校质量评估标准,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随着扩大招生以来,学生的升学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使大学教育更加综合化和通识化,真正培育出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和方向。

5、重视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效益观念。合理利用校内资源,充分挖掘办学能力。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利用物质资源的效率,重奖和提成等措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學管理。

面对新时代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挑战,面对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纲要,我国大学地位、性质、目标、功能、使命已发生根本性变化。首先,高校将重新建构内部权力分配与权力体系,使院系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增强基层自主适应能力和自我寻求发展的动力是形成学校整体特色的立足点。其次,高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的改善与提高,大学本身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管理的客观要求,使得推进高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与程度便成为迫切的需要。最后,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化将加快实现向现代大学制度转型。研究世界高校管理体制的变化趋势,认真审视检讨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弊端和走向,有利于我们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毕宪顺.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128-131.

[2]张瑞,体制转轨期教育政策创新分析中国行政管理[J],2004,(4)

[3]朱明炬. “教授会”与中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J]. 理工高教研究, 2004, 23(1):50-51.

[4]黄红富. 创新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J]. 江苏高教, 2007(5):45-46.

[5]周清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6]王敬波. 我国公立高校管理体制的法治化研究[C]//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 200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8B24014。常州市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CR20192016。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猜你喜欢

制度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论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的立法选择
制度严格 温柔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