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立医院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20-03-24刘亚卉
刘亚卉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医疗改革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公立医院逐渐增强了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预算能够发挥出完善成本控制、提升运营效率以及增强管理监督等作用。同时,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相互衔接,对预算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阶段,大部分医院在预算执行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进而妨碍了预算管理工作效果的发挥。所以,需根据自身医院存在的各类问题,探寻相应的解决方式,并立足于引发问题的原因予以改进。采取重构以及调整的方式,提升医院预算制度以及管理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
一、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法与过程简单落后
现阶段,部分医院依然运用着零基和增量预算相结合的方式。职能部门没有全面落实预算编制,且财务部门会立足于往年估算填列,同时预算编制还存在着缺乏科学性与准确性的状况。虽然这样的方式管理起来较为容易,适用于所有经济环境,医院在完成整体经济目标消减预算时,灵活性也极强。但结合实践而言,运用此方式各职能部门不会深入分析项目的前因后果,也不会对项目成本以及实现效率进行科学的计算。其次,在年终为了能够达到项目预算,防止下年资金被消减,就会极力的将预算资金用完。
(二)预算制度与会计制度的不协调
《医院财务制度》(以下简称《医财》)指出:要增强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分析,同时把预算执行结果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作为配套制度,《醫财》之中的预算会计基础也需要和《医院会计制度》相同,如此一来方可成为评价标准。但《医财》中未指出预算需要运用哪些会计基础,反复出现的“以收定支”以及“支出”等专业术语,属于收付实现制方面的概念,所以可以认为《医财》规定的预算和政府预算相同,均将收付实现制作为基础。由于核算基础存在着不统一的情况,导致预算制度无法与会计制度之间实现有效对接,不能对比分析预算和会计数据,也难以准确的评价预算执行状况、人员绩效以及项目绩效等,影响了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加强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提升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化与精细化
公立医院在编制预算时,需将“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保障基本、兼顾重点”作为基本原则,科学核定医院各项支出。同时,各个责任部门应立足于业务保障需求、现金流量支撑力以及芋圆承受能力等,严格编制支出预算,保障重点支出,并对一般性支出予以全面的控制。医务与质控部门应引导临床以及医技科室设置年度目标工作量,财务部门根据综合价格水平与目标工作量,编制收入。其次,就三公经费管理、专项奖励管理以及职业培训管理而言,各个归口部门编制预算时,应开展多方沟通协调,详细明确责权管理界面,凭借预算抓手,在跨部门业务处理流程中融入管理触角,以此来固化业务规范、制定处理标准、提供专业支撑,形成服务支撑合力。除此之外,财务部门应紧紧围绕医院重大的专项性与经常性项目,构建统一的项目申报表、支出计划填报模板与申报指南等,促进绩效目标科学化、配套开支标准化以及业务活动表单化发展,最终在增强预算标准科学化、精细化的基础上,完善项目编制规范体系。
(二)明确预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
预算和会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会计能够提供大量有用信息,属于预算标志的基础。因此,英国、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等在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还对预算制度进行了改革,即会计与预算均运用权责发生制基础。同时,《医院会计制度》运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会计提供了许多有用和准确的信息,主要涉及债务、固定资产、存货、投资等,以及收付实现制度不能够准确反映的收入、成本等。但《医财》的预算依然属于收付实现制,使得在编制预算和分析执行预算状况的过程中,难以对现存会计信息进行直接运用,应根据预算对会计数据进行重新调整,对分析效率与准确度产生了影响。因此,就需要在预算制度中融入权责发生制,让会计和预算能够实现协调统一。如此一来才可以更加准确的对预算决算进行编制,匹配成本与收益。
(三)加强监督,完善制度
预算管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需构建刚性制度来对其予以约束,并建立预算管理监督部门监督预算落实掌控,进而确保医院预算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但是,部分医院在具体经营中,未构建监督部门,监督机制也缺乏完善性,使得预算管理在实际执行时,不存在有效的制度约束,进而影响了执行力。要想解决此问题,医院除了需要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严格掌控制度落实情况之外,还需建立预算执行监督机构,聘用专业人员监督预算落实状况与执行力度,及时对偏离预算编制的状况予以调查,结合实际原因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调整与改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对医院业务流程进行规范,促进各个部门工作效率以及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在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推动医院的长远发展。(作者单位: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