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化错为宝”的策略
2020-03-24赵复军
赵复军
学生犯错误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有的时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只要学生在犯错误之后做到自我纠错、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就能收获到更多。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化错为宝”呢?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课堂上通过设置让学生犯错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内容,阅读的题目有很多种类型,考查的范围也很广泛,因此学生在做阅读题的时候丢分很多。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容易出错的题目,让学生犯错误长记性。例如,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的学习,散文没有具体的事例,没有一个完整的情節,只是单纯地靠文字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学习散文的时候,可以抓住散文的“形”,但难以抓住散文的“神”。此文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写起,写到挑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老师为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出题:“你如何理解本文中的‘不确定?”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很多学生面对这个问题,第一直觉很简单,通读全文就可以找到答案。本文主要讲的就是种树,全文都在讲种树的方法。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据此,很多学生的答案都是“文章中的不确定就是指树木生长的不确定”。这个时候,学生就犯了两个典型的错误。首先,学生没有挖掘文章的深层意思;其次,对于一个要点的分析不够全面。这些都是学生在做阅读理解中经常犯的错误,这种典型的题目不光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要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要在文本教学的时候着重讲解,让学生加深记忆。
二、自我发现与自我纠错
纠错可以让学生对一正一误两种思想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度。老师在学生自我纠错的过程中,起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如果学生犯错误了,老师不要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先自我纠错,尝试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做到自我发现、自我纠错、自我消化、自我吸收,进而激活学生自我纠错的意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纠错过程中收获新知
学生犯错误后,通过自我发现、自我纠错和自我总结就能够收获新的知识,这是学习的另一种途径。不同途径开展学习可以让学生多方面地接受信息,有着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在上文的学习中,学生就犯了两个典型的错误。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分析和总结,学生可以发现阅读理解中这种类型的题目有很多。像“你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你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等。在分析和解答的时候不能只分析其表面意思,还要善于去挖掘其内部的深层意思,要分为两个方面进行解答,不然有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丢掉一半的分数。第二个就是语言表达的问题。“树木生长的不确定”和“下雨量的不确定、下雨时间的不确定、下雨天数的不确定”这两个答案相比,虽然表达的都是同一个内容,但是后者得分肯定会比前者要高,这就是因为第二个问题分析得更加全面和透彻。树木生长的不确定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下雨量、下雨时间、下雨天数的不确定,使得树木的生长表现出不确定性。有了这次的经验教训,学生下次解答这类问题的时候就知道要加上自己的分析,把答案解释得更加清晰和全面。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收获了两种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这就是一种新的知识,相比于老师的口传心授,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总结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让错误开出美丽的花”。通过让学生自己犯错误,自己纠正错误,自己总结错误,实现错题的“变废为宝”。如此一来,出错题也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价值。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大荆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