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2020-03-24沈定军
沈定军
摘 要: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作为其最前沿课题。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现实需要。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领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基于此,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入手,深入探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3-0088-03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如今,在校大学生成长所处的时期具有以下特点: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深入发展、互联网和手机通信等传媒手段兴起。尽管他们在思想政治状况上是健康的、积极的,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学生也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缺乏社会责任感、团队观念差等一些问题,由此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面临严峻的挑战。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融合,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不断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此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此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还要注意运用合适的思想教育方法,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生活实践中,都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在回答像中国这样有着相对落后经济文化的国家应如何夺取政权、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回答了社会主义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中则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关键点是回答了实现怎样的发展等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进正是源自于对中国社会面临重大问题的不断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做说明时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形成的科学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改革开放后,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新时代,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对时代课题予以回答,形成新的理论成果,所产生的影响也更为深远。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以实现,也要完成新的历史使命,而这一切都是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引[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理想信念坚定,并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高校都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大学生是青年一代,他们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因此,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外,还要在教育内容当中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要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这就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跟社会主义发展的步伐。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把握住向大学生解读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权,促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和价值有正确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开展的一种活动,是对人格完善的综合教育实践,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得到健康发展,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高校大学生受市场经济的弊端影响,致使西方社会存有的消极思想腐蚀着高校大学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由于当前的多元文化以及重叠的价值观都极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所以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还存有一定的偏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关国家富强复兴,这样的大事是党和国家的事,与自己无关,还有的大学生只重视个人追求。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中体现出重要作用,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借力,借力其价值意蕴,高扬社会主义理想,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筑牢思想基础[2]。
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辅课化”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为了学生能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就有必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然而,有的高校除了相关专业外,这些理论课程都出现了“辅课化”趋势,学校和教师都不重视,只是应付考试任务。非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的学生根本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知识,对很多常识性知识认识不清,多数是为了应对考试。
(二)学校教学环境的文化污染
校园教学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影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学环境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保障,也能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教学环境如果具有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那么就能体现出精神和个性,给学生奋发向上的感觉,使学生从中感受深厚的人文精神,并自觉将其传承下去。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墙壁美术”“课桌文化”等随处可见,这其中有很多语言是落后的、低俗的。高校作为人类圣地,更是传播学识、陶冶情操的地方,对大学生成长起着关键作用。“爱护公物”“思想积极向上”等都是我们不断对学生强调的口号,这时我们也该思考为什么这些现象被学生搬到寝室津津乐道呢?我们是否已经采取了有效措施[3]?
(三)理想信念教育不足
在最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生存下来,并且党员队伍在逐渐扩大,这主要是因为其理想信念十分坚定。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一些多元化思想的影响,致使我们没能达到思想教育的预期效果,一些学生缺少坚定的信念,甚至是不认同。不仅如此,有个别教师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但是他们自身都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不认同自己所教的内容,所以也没有产生太过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坚定自己的信仰,这样才能真正地站在感性教育的角度去感化学生,才有利于理想效果的实现;只单纯地从理性角度分析根本达不到思想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生活行为的变异
有的大学生身上有一些不文明现象存在,这就完全不符合大学校园宁静、高雅的氛围。在某高校的校园不文明事件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师生们公认的不文明现象普遍存在,比如,上课玩手机、随意接电话,浪费粮食、水电,公共场合不讲卫生,垃圾随处丢弃等。有很多媒体报道过大学生校外租房情况,或者是由母亲陪读,事事伺候;或聘用钟点工、雇佣保姆等。还有部分学生“明码标价”地去雇佣自己的同学为其当“保姆”,承包寝室杂活。原本大学生与懒惰性、享乐性、依赖性思想这些词不搭边,可如今基本成了大学生的代名词。而分析坏习惯的形成发现其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就包括父母过于溺爱独生子女,同时社会的某些方面影响他们产生不良行为等。
(五)没有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
如今,我国高校采取的仍是理论灌输的方法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表面上进行了现场教学和实践等,教学效果很难及时得到鞏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也开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尽管有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利用新媒体等途径,从课堂现场被搬到线上实施网络课程,但实际上网络课程内容并没有更新,还很陈旧,同时也没有及时更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六)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危机
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人们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为产生各种思潮提供了舞台。在多元价值观中,同时存在着主导价值观及各种非主流世界观,一些大学生在政治观、价值观方面逐渐突出趋利务实主义、相对主义的特点,还有非常明显的多元取向,随之也淡化了集体主义。此外,网络信息的多维性使得大学生经常处于矛盾、困惑、迷茫中。而网络信息霸权已经严重地侵害到我国传统文化,也影响到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有很多垃圾信息,如污染信息、盗版信息、过时信息、虚假信息、错位信息等,还有黄色、暴力等信息,以及色情网络与网络交友串联,这些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一)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促使人们利用网络不用出门就能了解到国家大事,但是有的网络信息并不具有权威性,有的都是虚假的、造谣的。高校大学生作为运用新媒体的主体,有更多的零散时间,但是他们本身对信息的辨识能力较差,所以就可能去传播错误信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就要引导学生对网络信息有正确的辨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首先,加强理论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向大学生传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他们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背景以及对国家、民族、自身的意义。其次,抓好实践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联系起国家大事,也要联系起身边的小事,而不是只体现于书本中,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在理论和口头上停留,而是以实际行动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并遵循教育规律,确保及时调整教育目标、更新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为科学化。从教学内容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等内容。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融入中国传统的文化资源,并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除了上述外,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4]。
(三)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人性化
高校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主要围绕着学生进行,所以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为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应该按照每名学生的特征和他们的关注点来开展。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不断提高其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的高校要将其重点任务确定为“立德树人”,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人才培养相结合,这两个环节实质上就是兼顾了教育与成才。
(四)全员、全程和全方面地贯穿思想政治教育
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现场教学,这些都是高校所规定的课程,也只能是在校学习。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远不止于此,还要在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有所渗透,应该真正地内化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主动思想及行为。所以,高校应多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再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高校学生的社团活动及课外生活中,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进而形成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向高校大学生普及思想政治教育。此外,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当作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及任务,而是要普及给每名学生、每位教师。与此同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应该在大学生教育的各阶段、各方面都要做有针对性地贯穿,这样才有利于高校培养出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人才。
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且也能更了解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一批批有能力、有理想、有思想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路径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6).
[2]陈辉.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内容及改革[J].教育发展纵横,2017(1).
[3]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理论学习,2013(12).
[4]吴林龙.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