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新举措与新思路

2020-03-24王绍媛秦煜浛

国际贸易 2020年12期
关键词:广交会参展商线下

王绍媛 秦煜浛

始创于1957年春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 )一年两届、一届三期,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128届,它始终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2019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进贸易促进平台建设,拓展“广交会” 的综合性展会功能,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蔓延,国际贸易和投资需求大幅萎缩,各国经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停摆,全球经济更是陷入前所未有的深度衰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依旧十分严峻且复杂,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因此,加快稳住外贸基本盘、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成为我国现阶段的工作重心。与此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 “广交会” 的贸易促进平台作用也在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 “广交会”应该积极在“危” 中求“机”,主动融合新技术、培育新业态、探索新模式、拓展新功能,从而增强我国外贸发展的韧性,同时提升“广交会” 在全球贸易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文总结了往届“广交会” 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分析考察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广交会”带来的诸多挑战与冲击。更进一步,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加速了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重构,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着显著改变。本文试图基于这一新形势,思考“广交会” 未来升级转型的新思路及具体应对举措,从而推动“广交会” 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以“广交会” 为杠杆撬动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广交会” 的历史成就

“广交会” 创设于1957年,是由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承办。在过往64年的发展历程中,“广交会” 未曾中断,并且不断通过自身的改革、创新与发展经受住了各种各样严峻的内外部挑战,壮大成为中国目前历史最久、规格最高、信誉最优、商品种类最全、成交效果最佳、境外采购商人数最多且来源地分布最广的综合性国际展会,对中国的外贸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广交会” 官网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前126届线下“广交会” 的商品出口成交额累计达到14126亿美元,参会的境外采购商人数累计达到899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展” (见图1和图2)。目前,“广交会” 的展览规模更是达到了118.5万平方米,每届展会平均吸引约2.5万家境内外参展商以及来自21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约20万名境外采购商前来参会。作为中国企业对接国际客户、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渠道和优质平台,“广交会” 积极践行全面对外开放新思想,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发展战略,并不断推进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国际化、综合化的展会建设,切实增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促进平台,被誉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晴雨表” 和“风向标”,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性窗口之一。

特别地,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广交会” 首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先后于6月15日至24日和10月15日至24日在网上创新举办了第127届和第128届“云端广交会”,通过一系列的云推介活动及周边活动,组织境内外近2.6万家参展企业在网上亮相,两届“云端广交会” 先后吸引了来自217个和226个国家(或地区)的境外采购商注册观展,涉及数百万件进出口商品。此外,还有多家跨境电商平台、金融服务机构以及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纷纷在“云端广交会” 集中上线。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的贸易发展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广交会” 在新的形势下推进改革创新是势在必行,将会对中国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加快贸易强国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图1 历届“广交会” 成交额

二、“广交会”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广交会” 面临的挑战

1.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下实体展会的冲击

图2 历届“广交会” 采购商人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广交会” 首次取消了线下实体展会,转而改为“云端广交会” 。“广交会” 在线上如期举行彰显了中国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丰富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展会的业态模式,同时也向全球贸易市场提供了应对突发事件时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但不可否认的是,“云端广交会” 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展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包括参展商、采购商、主办方等在内的各展会主体对于全线上模式的“云端广交会” 经验不足。对于主办方而言,在技术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例如服务器的稳定程度、登陆系统的优化等;对于参展商而言,对于线上直播推介、网页宣传设计、在线商业洽谈等环节的注意事项不熟悉,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会展业的产业链相对较长,线下实体展会的取消将不可避免地对上下游各关联方带来较大冲击,且短期内难以仅仅通过线上展会这一形式进行弥补。此外,现在的线上展会仍具有“不真实感”,难以实现线下面对面深度交流的同等效果。

2.其他贸易促进平台对“广交会” 的挑战

当前,除“广交会” 外,中国还同时设有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 )等高层次的国际性展会(见表1)。 “广交会” “进博会”“服贸会” 作为中国三大贸易促进平台,三者虽然在展会主题上各有侧重,但部分展会功能又有所重叠。其中, “进博会” 和“服贸会” 相较于“广交会” 而言是相对年轻的展会,展会主题鲜明,平台特色突出,这不可避免地对“广交会” 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特别地,2020年的“进博会” 和“服贸会” 都顺利举办了线下实体展会,实现了“线上+线下” 相融合,而“广交会” 两届均只在线上举办,未能恢复线下实体展会,无形中对“广交会” 带来了更大的挑战。3.综合性展会功能发挥不充分

表1 中国三大贸易促进平台概况

“广交会” 设立之初打造的是出口贸易单一功能平台,积极帮助中国企业快速拓展国际市场,实践证明这一功能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广交会”也确实成了中国外贸的第一促进平台。但是,在扩大全方位开放、加快经贸强国建设、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原本出口贸易促进的单一功能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新要求。当前,在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下,只有积极拓展“广交会” 的综合性展会功能,加速其从出口贸易的单一功能平台向结识客户、商品展示、产品推介、商业洽谈、信息交流、高端论坛等综合性功能平台转变,才能更好地发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贸易促进平台作用。

(二)“广交会” 存在的机遇

1.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的发展方兴未艾,充分发挥“互联网+” 的技术优势将是未来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等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智慧展会的构想正在得以实现,这也是近两届线上展会得以顺利举办的重要技术前提。未来“广交会” 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拥抱新技术,以数字经济浪潮为契机,大力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2.“一带一路” 建设不断推进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高达6.7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在我国进出口总值中的占比达到29.2%,份额较2019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东盟已经取代欧盟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进出口总值同比逆势增长7.7%,高达3.38万亿元人民币,占据我国外贸总值的14.6%。由此可见,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对于我国外贸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广交会” 应该利用好地理优势,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参展商、采购商之间的密切合作,将“广交会” 打造成联结“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桥梁,不断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增强抵御国际贸易风险的能力。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广交会” 的新举措

处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广交会”,需要充分发挥贸易平台作用、贸易支撑作用以及对展会城市的经济拉动作用,以展会为着力点稳定我国的外贸基本盘。基于新的内外部环境特征, “广交会”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应该在满足疫情防控条件的前提下尽快恢复线下实体展会,同时以“数字经济” 为契机加速推进线上、线下展会深度融合、紧密联动,不断延伸会展业价值链条,增强贸易发展韧性,推动国内和国际双循环。

(一)线上与线下协同联动,打造“永不落幕”的展会

第127届和第128届“云端广交会” 以数字经济为契机化被动为主动,在“危险” 中求得“生机”,不断优化线上展会场景,进一步加速推进线上与线下的协同联动。其一,优化线上展会的场景化和智慧化。在线上展会中广泛应用5G技术、VR技术等新技术,不断优化线上展会的交易场景,加强信息化与智慧化的展会建设。其二,加强线上展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除了最基本的商品推介与交易功能外,线上展会还努力拓展功能性,将与外贸交易有较大关联的金融、保险以及知识产权等服务业纳入线上平台中,实现“足不出户” 就能完成全部交易的闭环模式。

(二)延伸会展业价值链条,打造“永不落伍”的展会

会展业是一个依附合作关系极强的行业,以会展经营为核心,统筹展馆运营和展会服务,涵盖了会展组织者、会展服务提供者、会展场馆、参展商以及观众等基本要素。而会展业价值链条的内涵则更加广泛,主要是指以会展组织和会展服务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集合,有机地将上、中、下游关联产业联结起来,从而形成集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产业链条。

1.增强产业关联,延伸会展业价值链条

传统会展业在产业关联作用上主要有两点:其一,前向关联作用,即会展业与吸收其产出的国民经济各细分行业之间所产生的关联作用(如餐饮业、交通业、旅游业等);其二,后向关联作用,即会展业与为其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之间所产生的关联作用(如建筑业和工业等)。而以第127届和第128届为代表的“云端广交会”,给会展业价值链延伸提供了新的借鉴样板,即充分运用“互联网+” 技术整合优化涵盖洽谈、金融、保险、通关等全环节的交易流程,推进会展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会展服务的质量,提高会展业的增加值,促使传统的线下会展业价值链条得以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2.增设扶贫专区,增强展会的扶贫功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展会的服务功能,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第128届“云端广交会” 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优势,推行了诸多新举措:其一,放松往届展会对参展企业的限制约束。由于线下展会的展区及展位实体容量有限,因此,往届“广交会” 通常会以一定标准来筛选参展企业。而得益于线上展会空间的扩容,“云端广交会” 不对企业数量、展品类别以及年度出口额等指标设置人为限制条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贫困地区参展企业的准入门槛。第128届“云端广交会” 累计在48个展区共为1170家来自贫困地区的企业提供了1481个展位,充分满足了贫困地区参展企业的参展需求。其二,官网设置“扶贫专区”,强化扶贫功能。第128届“云端广交会” 在官网专设了“扶贫专区” 板块,对来自贫困地区的参展企业提供专业的展前培训、参展指引以及成交指导等培训,全方位提升参展企业的参展能力,增强贸易平台的扶贫能力,促进贫困地区参展企业的外贸发展。其三,让利于民,携手共渡难关。为了减轻各参展企业的运营压力与经济负担,“云端广交会” 不向参展企业收取任何形式的参展费用,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三)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永不落空”的展会

1.积极鼓励出口转内销的结构调整

当前,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和国内的结构性问题,打通国内大循环,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更好地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发展的重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外贸企业的国外订单大幅缩减,企业生存面临挑战。 “广交会” 聚集了数量庞大且优质的境内外参展商和采购商,出口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也可以寻找国内订单,缓解企业生存压力。“广交会” 通过平台作用的发挥,在稳住外贸基本盘的同时,鼓励相关企业出口转内销,盘活国内经济循环,同时打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2.拓展“一带一路” 企业的参展比重

第128届“广交会” 全球云推介系列活动在37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先后在俄罗斯、马来西亚等18个“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举办了19场云推介活动,同时与多家“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工商机构建立合作,邀请加入“全球合作伙伴计划”,努力拓展来自“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相关企业的参展比重,为“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注入新动力。

3.拓展消费品企业的参展比重

当前,国外疫情形势仍具有不确定性,各国总体上复工复产的速度较慢,大幅削减了中间品和资本品的国外市场需求。因此,消费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占据了疫情时期国外市场需求的主导地位。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防疫物资出口快速增长,同时疫情防控政策也推动了部分“宅经济” 消费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其中,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笔记本电脑、家电上半年出口分别增长37.5%、21.8%、48.2%、17.6%和17.3%。针对这一明显变化,第128届“广交会” 顺应外部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展会展出商品的结构,努力拓展消费品企业的参展比重,积极争取更多的市场订单,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对全球贸易市场的重大作用。同时,保障我国中小企业在特殊时期的平稳发展,助推国内复工复产和稳定就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广交会”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未来“广交会” 应对挑战的新思路

面对当前的诸多挑战, “广交会” 需要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负面冲击的基础上,充分汲取前128届的举办经验,并以数字经济为契机,加快推进“数字化展会” 建设,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同时,重点突出贸易促进平台的功能差异化创新,实现“广交会” 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一)统筹疫情防控与展会活动,推进线下实体“广交会” 的恢复

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疫情防控两者的关系,是各级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 “广交会” 作为大型的国际性展会,举办线下实体展会将会对广东省人民政府的疫情防控能力进行一次大考。因此,广东省人民政府应该完善展会疫情防控预案,充分借鉴上海和北京两地举办“进博会” 和“服贸会”的疫情防控经验,落实《关于展览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的要求,科学构筑展会疫情防控体系,全力恢复举办安全的线下“广交会” 。

(二)灵活地运用政策工具箱,最大程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

线下“广交会” 的恢复需要各参与主体的大力配合。为此,广东省人民政府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组合拳,为“广交会” 的各参与主体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力度的政策支持,提高参展的积极性,从而保障“广交会” 的顺利推进。

其一,推行多项税收减免政策,努力解决“广交会” 主办方、参展企业以及相关企业的后顾之忧。一方面,政府对主办方进行税收减免,同时支持主办方减免参展企业的摊位费等支出。疫情冲击下“广交会” 主办方和参展商都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此举将缓解各方压力,提高企业参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对与“广交会” 有业务往来的会展企业进行税收优惠。会展业是一个长链条产业,参展企业会拉动其上、下游的各个行业。政府对服务“广交会” 的会展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以及其他利好政策,将推动全产业链的快速回暖。其二,派发“广交会” 专属消费券。政府可以向线下“广交会” 的境内外参展商、企业和观众派发专属消费券,涵盖会展服务、交通、餐饮、住宿、旅游等多个领域。一方面,通过给予参展商优惠提高其前来参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专属消费券的派发有助于提振周边产业消费,更好地发挥“广交会” 对于展会城市的经济拉动作用。其三,进一步加大海关便利程度。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多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临时性贸易限制措施,大幅增加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因此,对于“广交会” 达成的进出口订单,应在通关、检验检疫等过程中提供更大幅度的海关便利,节省交易成本。同时,提供疫情背景下的进出口风险提示、预警信息、救济保障以及指导建议等,及时有效地规避相关风险,全力保障企业的交易安全。

(三)顺应数字技术发展浪潮,强化“广交会”的综合功能性

第127届和第128届“云端广交会” 是在特殊条件、特殊背景下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充分将云计算、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等运用在大型国际展会的一次创新实践,事实证明这次实践是成功的。因此,未来的“广交会” 应该继续发掘新技术与展会的融合空间,不断增加技术创新元素。

其一,不断推进展会平台的数字化建设。持续优化硬件设施的基础性能,丰富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拓展展会线上平台的功能性,最大程度整合技术优势与展会资源,提供优质的数字化线上平台作为支撑,有效联结线上展会与线下展会。其二,不断推动展会服务的数字化创新。借助数字技术工具提升展会服务的质量,在产品推介、商务洽谈、商品交易、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融合新技术,创新数字化展会服务模式。其三,加快展会与贸易新业态的对接。加强与跨境电商平台以及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深度合作,在办好线下展会的同时,重点打造优质特色商品的线上外贸平台,不断精耕细作,从而更好地发挥贸易平台促进作用。目前,“广交会” 的线上展会是作为线下展会取消后的阶段性替代品,而从长远来看,应该将线上展会由“替代品” 发展为“互补品”,在线下展会举办期间,线上展会将主要承担宣传及辅助作用;在线下展会的空档期,线上展会将承担起促进交易的实质作用,真正实现有分工、有效率的线上线下展会协同联动机制,做到“365×24” 的“永不落幕” 。

(四)突出各展会间的差异性,提升“广交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中国三大贸易促进平台之一,“广交会”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突出与“进博会” 和“服贸会” 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充分发挥自身的独有优势,提升展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差异化发展。

其一,明晰展会的目标定位。显著区别于“进博会” 和“服贸会” 的“进口” 主题特色与“服务贸易” 主题特色, “广交会” 的传统优势在于“货物贸易” 的“出口” 方面。因此,一方面,“广交会” 需要继续保持住传统优势,在货物贸易的出口上特别是在出口产品结构、出口产品质量、出口目标市场、出口贸易方式等方面做足文章。另一方面,为了打造优质的对外开放的平台, “广交会”还需要在进口方面补足短板,寻求增长点和创新点。其二,拓展展会的辐射范围。 “广交会” 应该积极整合域内现有的展会资源,实现集成管理。同时,不断推进“广交会” 与“粤港湾大湾区”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建设等战略的对接,并逐步探索在域内几大核心城市依据自身特色设置主题各异的展会分会场,提升“广交会” 的辐射范围和品牌影响力。其三,充分发挥展会的品牌优势和地域优势。相较于其他两大贸易促进平台, “广交会” 的另一大优势是展会自身的品牌影响力,经过64年128届展会的沉淀,“广交会” 已经在境内外参展商中树立了优质的品牌形象。因此, “广交会” 应以品牌美誉度为支撑,以广东省的地域优势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与广东省产业资源、政策资源、人才资源等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强化展会对外宣传工作,提高“广交会”的国际知名度

其一,深度分析历史交易大数据,进行定向宣传。根据往届展会的交易需求数据,着重分析境外参展商的空间地域分布特征。一方面,对于参展商分布密度较大的境外区域,应该加强对往届参展商的宣传与联系,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进一步拓展资金雄厚、规模较大的优质企业前来参展;另一方面,对于参展商分布密度较小的境外区域,则可将宣传重点放在如何吸引更多数量的参展商上,不断提高“广交会” 的地理辐射强度。特别地,要重点关注和吸引“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的参展商,加强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发挥“广交会” 在“一带一路” 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其二,加强跨机构的多部门合作,进行广泛宣传。一方面,面向国外参展商, “广交会” 应加强与驻外机构的合作(尤其是“一带一路” 国家),如外交代表机关、领事机关或是驻外企业以及民间机构等,拓展展会宣传的传播范围,提升展会宣传的可信度;另一方面,面向国内参展商,“广交会” 应积极融合行业协会、商会、政府部门等渠道进行宣传,提高企业的参展积极性。其三,拓展展会宣传媒介与工具,进行多元宣传。 “广交会” 应考虑加强与官方媒体、专业宣传机构的合作,在展会筹备期、举办期、空档期等不同阶段,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宣传媒介与宣传工具,对“广交会” 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报道,提高展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六)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探索升级为“‘一带一路’国际博览会”

在“一带一路” 倡议推动下,中国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间的贸易投资往来日益密切。通过将“广交会” 升级为“‘一带一路’国际博览会” ,可以为“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提供优质的国际公共产品,深度融合中国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与投资合作,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有助于构建新时期国际经贸合作新机制。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国际博览会” 可以与“进博会” 形成良好的互补作用,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程度和开放质量,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齐头并进,做大做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主体地位,把“广交会” 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卖全球、买全球” 的新时代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推进经贸强国建设和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

猜你喜欢

广交会参展商线下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广交会首次线上线下融合举办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参展商名录
参展商名单
第123届广交会的新品推介AR和减压玩具热销
第121届广交会二期开幕 “玩具+互联网”大行其道
IMAGE GALLERY
大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