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震技术的川东北广安地区五峰组构造圈闭识别
2020-03-24何江林刘艺璇
丁 峰 何江林 张 栋 刘艺璇
(1、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610500 2、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四川 成都610082 3、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610082)
1 概述
研究区块主要为广安地区- 綦江地区,区域构造位于川中平缓构造西部、川东高陡构造区,主要区域位于华蓥山构造东侧。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区内诸多构造就作过地面地质普查及细测工作。研究区地震勘探始于上世纪60 年代,原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先后在宝和场、铜锣峡、明月峡等多个局部进行了多轮的地震勘探。主要针对目的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以及二叠系。研究区内钻井主要针对须家河组和石炭系,钻达龙马溪组的深井较少。在广安东部地区钻达寒武系的井有9 口,其中研究区内只有GuangTan2 井、GuangCan2 井。
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及难点:a.研究区的深井较少,不利于测井- 地震地质层位的标定和解释;b.研究区地震测线较多,但测线较短,时间跨度大、资料品质整体差异大,针对龙马溪组- 五峰组开展的地震解释较少,研究区的构造展布特征以及规模有待进一步落实;c. 针对龙马溪- 五峰组的地质综合分析成果较少,构造圈闭识别有较大的难度。本次研究在构造地质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运用测井、地质、地震资料,综合利用精细层位标定技术、高陡复杂背斜地震层位解释技术、高精度速度分析和速度场建模技术等地震解释方法手段,建立川东北地区构造圈闭识别技术流程,在广安地区五峰组构造圈闭识别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2 研究区构造解释的基本流程
本次广安地区解释流程见图1:
第一步是地震数据体可视化分析(资料品质评判);
第二步是利用测井曲线制作合成记录对地质层位进行标定,在确定目的层层位及地震波组特征基础上建立种子测线,然后在全区开展所有测线目的层层位对比追踪;
第三步是通过T0 图对解释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如果不满意继续修改解释方案;
第四步是各层间层速度分析,建立时- 深转换速度场模型;第五步是编制成果图件。
3 研究关键技术
3.1 精细层位标定技术方法
包括地质戴帽技术、合成记录标定、VSP 测井标定等技术;地质戴帽技术在经过多年运用,利用地面地质图将地面出露的地层及断层与地下相关地层及断层进行标定,目前已成为我们在高陡复杂背斜地区进行层位标定、断层解释的重要手段。
3.2 高陡复杂背斜地震层位解释技术
图1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技术流程图
充分利用地面地质、钻井和测井资料进行地震综合解释,以地震同相轴波组特征为主要依据,准确可靠的划分出各地震反射波组,建立背斜模式,确定地腹地层结构。层位对比严格遵守地震勘探对比原则和规范要求,采用叠加和偏移剖面对口方式对比,在确定解释方案时,着重认识该区原地震资料未能反映出的背斜形态变化区块重点对比解释。断层解释:根据地震反射同相轴错动、扰动、能量变化等特征,结合相干、曲率等属性变化特征与地质戴帽结果,确定断层断点位置、产状、断距等属性。通过相邻测线剖面特征对比,综合分析区内断层性质,确定断层组合关系,描述区内断层的展布规律。
3.3 高精度速度分析和速度场建模技术
变速成图技术是对高陡复杂背斜适应性特别强的时深转换技术。通过井震反算速度、地震测井速度、VSP 速度及叠加速度的综合运用,建立高精度纵横向变化的速度场可提高页岩气背斜解释精度。
3.4 背斜特征综合分析技术
以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背斜解释和成图,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背斜特征,对工区背斜发育演化历史和断裂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断裂进行期次划分、背斜模式研究,分析各期次断裂、不同背斜样式对页岩气的保存作用,为后续断层分类分级评价奠定基础。
4 成果认识
4.1 通过对本次解释所用地震资料的品质进行逐层评价,Ⅰ类品质、Ⅱ类品质地震剖面达到总面积的95%以上,大多分布于构造变形不大的区域,Ⅲ类品质剖面仅占总面积5%不到,大多分布于大断裂附近或构造变形剧烈的区段。资料总体品质较好,反射同相轴连续,地层间关系清楚,内幕信息丰富,断裂清晰,满足研究任务的要求。
4.2 研究区五峰组平面上发育三排背斜,背斜主要走向为北东- 南西向,区内断裂比较发育,断裂延伸较远,走向基本与背斜走向一致,侏罗系自流井背斜顶部地层基本被剥蚀。
4.3 埋深图显示该区背斜埋深和背斜海拔具有相关性,整体上研究区南部浅北部深,背斜主体埋藏浅,向斜地区埋藏深度大,埋藏深度最浅位于华蓥山背斜,埋藏最深位置位于广安背斜北部。
4.4 通过奥陶系五峰组底界背斜成果,该区域圈闭发育,主要受断裂控制,以断背斜圈闭为主。
研究区的深井较少,测井- 地震地质层位的标定和解释难度较大。地形落差大,背斜主体部分地震品质差;地震采集新老不一;地震剖面短,拼接复杂。研究区地震测线较多,但测线较短,时间跨度大、资料品质整体差异大,其构造展布特征以及规模有待进一步落实。全区构造圈闭面积较大,断裂发育,有一定的油气及地下资源勘探开发前景,建议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深入研究落实该区及周边地下储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