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储层预测技术在HLQ 油田中的应用
2020-03-24张斌
张斌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 盘锦124010)
国内陆相油气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多数已成为高成熟探区,其中厚储层、高品位构造油藏已勘探殆尽,以薄互层为特点的隐蔽型岩性油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1]。如何解决此类油藏储层预测难、油井储层钻遇率低等问题,是老区滚动勘探开发实现突破的关键。
HLQ 油田是辽河在柴达木盆地的流转矿权区块,位于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尕斯断陷,七个泉-红柳泉断鼻带,为单斜背景下的薄层砂岩岩性油藏。从1955 年以来,经历了60 多年的勘探历程,自1994 年以来投入试采,目前处于开发后期,产量逐渐递减,实施过多次调整井均未钻遇有利储层,储层预测及开发挖潜难度大。本次研究针对该油田的地质特点,利用已有完钻井资料,在精细构造解释、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测井资料标准化及储层测井响应研究,优选储层敏感曲线开展高精度GR反演,对储层的空间展布进行精细刻画,重新进行了部署区储量评价,指导了井位部署及跟踪工作。
1 精细储层预测技术思路
精细储层预测是在常规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依据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进行精细精细研究,包括精细构造研究、沉积微相研究、储层测井评价、储层精细刻画等方面。
1.1 精细构造研究
通过单井岩性组合及测井曲线约束进行地层的精细对比,再利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油层层位是进行精细构造研究的基础[2]。平面上利用多口井进行控制,利用地震资料约束地层格架,通过加密解释测网,提高构造解释的精度,为后续储层空间展布研究提供了准确的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研究工区钻井资料,以井点目的层的地质分层校正构造,垂向细分到砂岩组进行平面成图,为井位部署奠定基础。
1.2 沉积微相研究
利用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结合钻井取心、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开展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研究、沉积微相研究,编制相应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件。分析各目的层段沉积微相的横向变化,为砂体的分布研究奠定基础。
1.3 储层测井评价
以储层四性关系研究为基础,建立研究区岩性识别模型及储层参数模型。通过试油和岩心分析化验统计结果,定性并定量识别有利储层,分析储层测井响应特征。通过测井曲线的标准化,消除不同年代测井系统误差,在此基础上,对工区内88 口井进行储层测井精细评价。
图1 研究区Ⅲ油组23 号小层沉积微相图
图2 研究区Ⅲ油组24 号小层沉积微相图
1.4 储层精细刻画
在精细构造研究、沉积微相研究和储层测井评价的基础上,针对主要含油砂体进行储层精细刻画。通过开展高精度储层反演构造预测目标砂体平面和纵向分布状况,为开发挖潜提供有利目标。
2 HLQ 油田精细储层预测
HLQ 油田含油目的层位下干柴沟组下段,地层对比过程中依据岩性组合、旋回特征划分为了5 个砂层组,油组之间的界限以湖泛泥岩为标志层,对比较为清晰可靠。其中最具潜力的挖潜目标主要位于Ⅲ油组,岩性为薄互层砂泥岩组合,单层厚度在1-8m 之间,已经远低于常规地震资料所能达到的分辨率。
2.1 精细构造解释
研究区内下干柴沟组顶底界限清楚,利用地震资料进行了常规构造解释,解释精度为10 10 网格,对应于250m 250m,然后对主要目的层Ⅲ油组加密解释,解释精度达到5 5 网格。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得到井点时深关系,对解释层位进行时深转换,然后利用井点的深度精细校正,得到目的层顶界深度构造图。
2.2 主力目标砂体沉积微相划分
下干柴沟组Ⅲ油组水下分流河道为研究区有利储集相带,本次研究主要是预测该有利相带的分布。经过生产资料验证,主要产能贡献来自于23 和24 号小层,小层内基本发育单个砂体,厚度在1-8m 之间,小层之间以泥岩分隔。23 号小层水下分流河道较发育,物源有西南和北西两个方向(见图1);24 号小层小层水下分流河道范围缩小,物源方向与23 号小层一致,为西南方向,工区其他部位大面积发育滨浅湖微相(见图2),有利微相主要分布于工区南部H114 井附近。
2.3 储层测井评价
通过对关键井岩电分析标定,认为对本区有利储层识别最好的测井曲线为GR。当GR 值越低,储层岩性越纯,物性越好,含油性越好;当GR 值越高,储层含泥量越高,物性越差,含油性也变差。并且波阻抗曲线不能区分该区砂泥岩,因此选择GR 曲线进行储层反演的参数。
2.4 储层空间分布预测
传统的反演是通过分析有限样本来表征空间变异程度,地震的作用是保证中频带符合地震特征,模拟结果受样点分布的影响,不能精细反映储层空间沉积相的变化。三维地震是分布密集的空间结构化数据,可以反映沉积环境和岩性组合的空间变化。本次反演利用GR 曲线作为井点处储层的敏感参数曲线,空间上以地震反射的波形为约束,在贝叶斯框架下将地震、地质和测井的信息有效结合,利用地震信息指导进行井参数的高频模拟,得到空间GR 参数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储层横向预测,提高了反演垂向和横向上的分辨能力,并且对井位的分布没有严格要求,在老区挖潜及井位部署中可提供地质依据(见图3)。
3 结论与认识
3.1 本文提出的精细储层预测技术包括了井震结合精细构造解释技术,沉积微相分析技术,储层测井响应研究技术,精细储层反演技术等。研究中各项内容即有其独立性也有相关性,随着使研究程度的深入各项研究内容互相验证,可使储层预测精度得到提高,垂向上能够分辨3-5m 左右的薄砂体,可以指导井位部署研究。
图3 Ⅲ油组23 号小层目标油砂体横向预测剖面
3.2 在HLQ 油田应用本技术预测主要目的层段的含油砂体,效果明显,突破了单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砂体追踪的分辨率极限,为确定该区块开发井位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解决了薄层砂体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