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匠杨生辰

2020-03-24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榫头生辰榫卯

栾城区位于冀中平原西部,省会石家庄东南方,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业区平均海拔200米左右,年平均无霜期205天,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适中,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雾,冬季寒冷少雪。盛产苹果、梨、桃、山楂、石榴、枣、杏、黑枣、花椒、槐、杨等。

栾城号称“三苏故里”,文人墨客辈出,豪杰英雄频现,能工巧匠不断。

唐朝时期,栾城出了一位神童,叫苏味道,9 岁能写文章,20 岁时金榜题名,齐名初唐四杰。他曾任咸阳县尉,颇受吏部侍郎裴行俭欣赏,官位显赫一时。苏味道有四个儿子,二子名苏汾,后来定居四川眉山。苏汾的第九代孙名苏洵,苏洵与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世称“三苏”。

苏味道曾邀请风水大师李淳风一同回故乡栾城闲游,在王家村、乏马村一带,登高远望,只见洨河自太行山东麓伸展而出,流水潺潺,形似蟠龙,蜿蜒数里。二人遂禀报皇上建议在此修建皇城。由于勘测出现误差,导致工程半途而废,在岗头村和南客村一带留下了三个大土台。周围的村庄多因此而得名,南赵台村就是其中之一。

杨生辰出生于1959年,是南赵台村土生土长的民间手工艺人,是栾城“杨氏家具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其家族木匠技艺世代相传,绵延一百多年,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生产工艺流程。杨生辰自幼受父辈熏陶,与木头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传统的古典家具制作情有独钟。经过几十年的钻研、继承和发展,成为方圆百里家喻户晓的木工高手。杨氏家具多以核桃木、榆木为材质,以明清家具样式为主流,以“三大名作”为基础。一件普通材质的八仙桌、顶箱柜、太师椅等家具的制作都要经过选材、烘干、阴晾、取材、划线、成型、雕刻、打磨、上蜡等十几道工序,技艺精湛,独具特色。连接部位全部采用榫卯结构,既有传统制作工艺的精华,又不失本地特色,结合浮雕、透雕、圆雕、浮雕与透雕,配以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花鸟、走兽、山水等纹饰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富贵平安。

2003年,杨生辰在北京家具市场调研,发现许多红木家具由于使用不当,造成了损坏、残缺。好多人因为找不到木工,只好把心爱的家具当作废品卖掉。杨生辰打心里为这些散落在旧货市场的宝贝感到惋惜。他因而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那就是用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手艺,修复这些古董,让它们重绽辉煌,再现精彩。

修复一件古董家具,有时候比重新做一件都要难。首先是选材。要找到与原来家具木质相同的材料,这样才能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其次是上漆。要适量、适度、合理地上漆,将接口处巧妙地掩饰,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看不出丝毫的衔接痕迹。还需要得力的助手,心有灵犀,相得益彰,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最初的设计理念,让一件散了架的家具恢复到七八成新的状态。抚摸着一件件饱经历史沧桑的、缺胳膊短腿的、熏得发黑的桌椅板凳,杨生辰仿佛听到波澜壮阔的时代风潮,看到岁月的划痕,感觉自己在和百年前的工匠们对话。他在修复古典家具的过程中去体验原始制作者的初衷,去感受明清时代工匠们的辛劳。读书,学习,拜师,访友,成了杨生辰紧张工作之余最喜欢做的事。他感到唯有靠此才能不断增长自己的学识,才能让制作的家具洋溢出文化的气息,映射出中华传统工艺的光芒,使自己创作的家具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一种品位,一种沉稳,一种积淀,一种风采!手被电锯碰伤,他没有退缩;一些人的嘲笑与误解,他置之不理;产品一时的滞销,他没有动摇。凭着自己的努力和祖传的木工手艺,杨生辰的家具制作冲上了更高的台阶。

经过杨生辰的巧手修复的古典家具几乎看不出修补的痕迹,温润亮泽,平顺流畅。他会根据材质采用榫卯结构,不差分毫地将木头构件紧密接在一起。所谓榫卯(sǔn mǎo)结构,就是在两个木构件上采用的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无论是制作家具还是修复古董,杨生辰先生都会根据家具的不同部位、不同木质,采用不同的榫卯结构,起到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多年的经验积累,世代的技艺传承,杨生辰形成了自己一套成熟的、独具特色的制作技法。板面与板面、两条边、面与边的构合多采用“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横竖材的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延伸接合就使用“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将三个构件连结在一起就需要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和“粽角榫”。

将出榫料外半部割成等腰的三角形尖,另一木料在榫眼处割成等腰三角形的豁口,然后相接,这称为“格肩”;角牙与腿足和牙条相接合,在腿足上挖槽口,与角牙的榫舌相接合,角牙与牙条都打榫眼插入桩头,这叫做“托角”;腿与面接合时,做成一长一短互相垂直的两个榫头,分别与边料的榫眼结合,称“长短榫”;制作几、案、箱子时,两块木板两端对接,使用燕尾榫而不外露,叫做“暗榫”或“闷榫”;榫头一边做成斜面,榫头入直眼后插入原榫眼,上提或挂拉都不能脱出,拆装时可将榫头移入直眼,这叫做“扎榫”,因榫头实为装入的楔子,故又名“挂楔”“走马销”;榫眼做成直角梯形,榫头也做成相应的直角梯形,嵌入后斜面与斜面接合,产生倒勾作用,用楔形料填入榫眼的空隙处,使之不易脱出,故曰“勾挂榫”。

对于抱肩榫,因为它是腿足与面板、腿足与腿足相结合的部位,是家具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连接处特别重要的榫卯结构,杨先生有自己独到的制作心得。以方桌为例。腿足的上端,要做出两个相互垂直但不连接的半榫头,以备与桌面相连。在与束腰相接的部位,要做出45度角的斜肩,并凿出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条45度的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接。斜尖上还要留出上小下大、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凭此挂销,可使束腰、牙条和腿足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明清前期的束腰家具,牙条与束腰是用一块独木做出的。清中期以后,抱肩榫的做法就开始简化,挂销省略不做了,为了省料,牙条和束腰也改用两块木条单独做了。清代晚期,抱肩榫的做法进一步简化,连牙条上的榫舌也没有了,只用胶粘合。桌子的牢固程度大大降低。

在制作桌子时,杨生辰先生为了增加四条腿的牢固性,同时照顾清秀简约的风格,改革了桌腿上端加一条横枨的旧工艺,而采用“霸王枨”。霸王枨为S形,上端与桌面的穿带相接,用销钉固定,下端与腿足相接。枨子下端的榫头为银锭形,腿足上的榫眼呈下大上小形。装配时,将霸王枨的榫头从腿足上的榫眼插入,向上一拉,便勾挂住了,再用木楔将霸王枨固定。在腿足顶端做出夹头榫,与案面底部的卯眼结合。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及牙头,利用四足把牙条夹住,连接成方框,上承案面,使案面和腿足的角度不易变动,很好地把面板的重量分散,传递到四条腿足上来。也可采用插肩榫,即腿足顶端有半头直榫,与案面大边上的卯眼连接。装配时,牙条与腿足之间是斜肩嵌入,形成平齐的表面,当面板承重时,牙板受到压力,通过腿足上斜肩传给四条腿足。

运输大件家具需要拆开,到达目的地再组装,这个过程中榫头易磨损,甚至损坏。为了避免因榫头损坏导致家具报废,可以考虑采用另外一种硬质木料制成榫头,然后将榫头栽到家具部件上。栽榫多采用挂榫结构。罗汉床四周围板与床身之间多用栽榫。修复圈椅的扶手要用楔钉榫。两根圆棍各去一半,作手掌式的搭接,每片榫头的前端,都有一个台阶状的小直榫,可插入另一根的凹槽中,这样连接部不能上下左右移动。在连接部的中间位置凿一个方孔,做一个与此等大的四棱台形长木楔,插入后,保证两个小直榫不易脱出。

中国古典家具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还要求科学合理性,符合人体力学原理,并能够经久耐用。这就要求每个榫头卯眼,必须根据家具的造型组合,从力学上考虑到每块木料的承受力。杨生辰仅凭目测,就能准确地判断出来。他对榫卯结构了然于胸,得心应手,两块木结构之间严密扣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杨生辰说,榫卯结构是古代木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结构就能清楚地反映出来。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构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构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某一根枨子折断了,可以很方便地更换,而铁钉连接的家具就做不到。因为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极易造成木材劈裂,而且铁钉容易生锈,用铁钉将两根木枨做T 字型组合,竖枨与横枨很容易被扭曲而改变角度。

杨生辰称自己居住的小院为“清雅居”。郁郁葱葱的绿植、石榴焕发出勃勃生机,映射出他浓厚的生活兴致与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圣贤共语便见朋来,任天地为家休嫌室小”这幅对联被他安置到了院子里最中央的地方。干净宽敞的小院两边是他精心栽培的花草,每盆花都有各自的造型,竞相开放。花盆旁边有奇形怪状的石头作为陪衬,更显出主人的别具匠心。走进他的客厅,名人字画和明式家具交相辉映。

通过他的精心布置,室内有限的空间让人感觉很放松、很素雅、很享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杨生辰最喜欢刘禹锡的这篇文章。尽管他的小院被邻居家一座座楼房所包围,但这几间外表并不显眼的平房却在村中独具风格,因为它倾注了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正因为此,小院常常宾朋满座,笑声朗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对自然古朴、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者。

在杨生辰的屋内坐下,老先生指着自己亲手建造的房屋,侃侃而谈中国房屋的建设艺术。穿斗式建筑在南方居多。沿进深方向布柱,柱密径小,不用梁,用椽子贯于柱间,柱顶直接承檩,用料较小,抗风性能好,但空间不够开阔。中国北方的建筑多用抬梁式,有较大的空间,消耗木材较多,沿进深方向布置石基,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檩条联系柱顶,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一些宗教场所的建筑则采用井干式建筑,比如紫禁城、天坛祈年殿、大观园、山西悬空寺等,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木框,层层相叠作为木承重结构墙。它耗材量大,建筑的宽度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雄伟。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由立柱、横梁、檩等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以榫卯结构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也广泛用于家具,体现出家具与建筑的密切关系。

2009 年6 月,“杨氏家具制作技艺”被命名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管别人怎么赞赏,杨生辰先生始终坚信企业的发展、品牌的铸就,靠的是诚信和品质。他制作的明清家具,做到了“型”“艺”“材”“韵”兼备,赢得了顾客和各界朋友的一致信赖,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猜你喜欢

榫头生辰榫卯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带榫头装配柱脚节点抗震性能精细化模拟与优化
浅谈齿距差异对榫齿载荷分配的影响
V2500-A5发动机LPC2.0和LPC2.3级转子叶片轴向位移探讨
“《智取生辰纲》:于‘智’的角逐中观情节之妙”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生辰有感
《榫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