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成功揭示黑洞和银河系中心的秘密
2020-03-24
罗杰·彭罗斯
安德里亚·格兹
2020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英国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另一半授予德国物理学家莱因哈德·根泽尔和美国天文学家安德里亚·格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现象之一——黑洞。
虽然他们三人的研究方向相同,但探索途径不同。彭罗斯用巧妙的数学方法,结合广义相对论,证明宇宙中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天体,能把一切东西都俘获,哪怕是光线,在它面前都无法逃脱,这个天体就是黑洞。而根泽尔与格兹则通过各自的探测研究,得出共同结论:在靠近银河系中心区域,有一个类似于黑洞的超大质量(暂且理解为重量)天体,从而揭示了银河系中心的秘密。
黑洞究竟是什么
浩瀚无垠的宇宙,除了星球和空间之外,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奥秘。
人们对宇宙的观测以视觉为主。我们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物体自身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眼睛后刺激视觉神经的缘故。所以,对于不发光和不反射光线的物体,难以感知其存在。黑洞就属于这种神秘莫测的天体,它不仅不发光,反而以极大的引力,把来自外界的任何东西包括光线在内,都统统吸入内部,永远不会再释放出来。所以,黑洞是密度(内部物质紧密程度)极大的超重天体。
如果从黑洞上取下黄豆大小一块,足足有地球那么重;而与地球等大的黑洞,产生的引力则是无穷大。更奇妙的是,黑洞强大的引力,会使时间变慢。假如能把钟表放到黑洞表面,指针几乎停顿。距黑洞很远的光线,虽然不能被吸入,但会发生弯曲,距离越近弯曲得越厉害。
莱因哈德·根泽尔
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黑洞是由宇宙中的大型天体在发生突变时聚变而成的,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猜想:
一、恒星演化成黑洞。大质量的恒星到了晚期,内部的核燃料耗尽,在冷却过程中,随着热膨胀力和对外辐射作用的消失,导致引力难以平衡,于是无休止地向中心塌缩(塌陷而收缩),同时向外发射冲击波,使外层物质猛烈向星际空间抛射。最终,中心的残骸变成密度极大的天体,如果质量超过3 个太阳,就属于黑洞。
人类用射电望远镜得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黑洞在虚线以内
二、星系中心演化成黑洞。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每个星系又由无数颗恒星组成,如地球所在的银河系及相邻的仙女座星系等。由于星系中心的恒星很密集,难免互相发生碰撞,由此产生的几个超重的天体聚合而收缩,便形成了质量超过太阳1 亿倍的黑洞。
三、宇宙大爆炸形成黑洞。宇宙形成之初,是一个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象的点,这个点极不稳定。大约在137 亿年以前,突然发生爆炸,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把一些碎块挤压得极其紧密,最终形成肉眼看不见、质量却接近地球的微小黑洞。
如何探测黑洞
黑洞虽然不能直接观测到,但其强大的引力,能影响附近天体的运动。因此,根据一些天体的质量大小和运动情况,可推知黑洞的存在。
1992 年,人们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到,在距地球5300 万光年的M-87星系中心,有一个由大量恒星聚集而成的光亮区域。由此推断,中心应当有一个质量大于太阳90 倍的天体,这个天体可能是黑洞。同年7月,美国两位天文学家宣布:宇宙深处有一个星系,环绕它的中心运转的恒星,质量一般,但速度惊人。由此推断,被恒星环绕的可能是一个质量相当于整个太阳系、密度是太阳10亿倍的黑洞。
物体被吞噬前,会沿着黑洞外围疾速旋转,并形成高速旋转的气流,在摩擦产生高温的同时,释放X射线。因此,借助来自宇宙深处的X 射线,也可以找到黑洞。天文学家观测发现:有大量的气体物质,源源不断地由天鹅座的一颗主星,流向身为X 射线源的伴星。如果能计算出这个伴星的质量和密度,就能判定其是否为黑洞。
银河系里找黑洞
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一直猜想,银河系中心有黑洞,但却无法拿出确凿证据。后来,有人发现那里有极亮的光源,便断定是一个天体在发光,遂将其命名为“人马座A*”。上世纪60 年代末,人们发现人马座A*占据了银河系中心,银河系的一些恒星都围绕其运行。
超大质量黑洞
20多年前,根泽尔和格兹分别带领各自团队,研究银河系中心区域,并绘制了那里一些最亮恒星的轨道。两个研究团队都惊奇地发现,那些最亮的恒星,都围绕同一个固定位置,以惊人的速度运行。在那个位置上,好像有一个如同人马座A*的天体,可什么也观测不到。于是他们断定,有一个很重的天体,吸引着这些恒星围绕自己旋转。这个天体虽然看不见,但约有400 万个太阳那么重,体积与整个太阳系差不多。这个天体到底是什么?根泽尔和格兹根据观测到的恒星运行轨道,运用当前的引力理论,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在人马座A*附近,隐藏着一个超级黑洞。
观测黑洞不容易
银河系形同一张圆盘,直径达10万光年,其中弥漫着云气和尘埃,以及几千亿颗恒星,太阳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厚厚的云气和尘埃,遮挡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光芒。只有用功能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穿越这种障碍,观测到银河系中心。上世纪90年代,宇宙观测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泽尔和格兹分别率领团队,研发出性能独特的望远镜,并成功透过宇宙尘埃进行了观察。
爱因斯坦
在我们头顶,厚度近100 千米的大气层,随着气温变化而流动,从而造成来自太空的光线,发生偏折和扭曲。这样一来,不管是用肉眼还是仪器观察太空,看到的情景都会失真。这就是星星闪烁的原因,也是星空图像模糊的原因。对于这种弊端,只有在望远镜上安装特殊镜片才能避免。
近30年来,根泽尔和格兹不断研究改进观测仪器,采用了灵敏的光传感器和先进的光学元件,使图像分辨率提高了1000倍以上,能精确地确定恒星位置,并在夜间跟踪它们。
超越爱因斯坦
1915年11月,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如果简单地举例来描述,广义相对论就是说,恒星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从周围通过的光线,由于受引力作用,就越弯曲,附近如果有一个人,那么他就衰老得越慢,身体变得越小,质量变得越大;如果恒星质量特别大,附近的人会长生不老,身体变得无限小,质量则无穷大,简直就像传说中的神仙一样。
黑洞及其奇点
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但并未明确提出黑洞的存在。在他去世之后,彭罗斯运用一系列科学理论,充分证明了黑洞的形成:燃烧殆尽的恒星,由于失去了辐射光线时向外的冲击力,便开始向内塌缩。如果它质量足够大,会一直塌缩下去,变成一个奇怪的点,简称“奇点”。奇点的体积无限小,质量和温度却无限大。在奇点里,时间停止了,所有自然法则不再适用。这一切实在令人无法想象。奇点外围有一个弯曲的界面,与奇点构成了黑洞,外界光线进入界面以内,就会被黑洞俘获。
显然,黑洞的形成及呈现的奇特现象,与广义相对论所描述的恒星情况基本一致。可以说,彭罗斯受相对论启示,证明了黑洞的存在。而黑洞的形成,则证明了相对论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