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角下我国中医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2020-03-24周明华谭红何思长赵大仁
周明华 谭红 何思长 赵大仁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1],此外,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2]。健康中国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要求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而中医药在特色康复服务、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医疗卫生资源均等化[3-4]。本文运用卫生资源密度指数(Health Resources Density Index, HRDI)、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和泰尔指数(Theil index)对我国大陆地区中医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评价,为促进中医药优化配置和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均来自于2014年~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其中,中医人力资源指的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1.2 研究方法
采用HRDI、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从人口、地理和经济分布3个方面评价我国中医人力资源的公平性。HRDI可以反映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的综合水平[5]。基尼系数通常用来衡量医疗卫生领域的公平性[6],取值范围为0~1,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基本合理,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0.6以上属于高度不公平的危险状态。泰尔指数是通过计算贡献率反映地区内及地区间对总体的影响程度[7],泰尔指数值越大,表示区域差异越大。此外,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分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计算组内和组间泰尔指数及各部分差异对总体的贡献率,进而分析不公平性的原因。
2 结果
2.1 我国中医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我国中医人力资源5年间增长了128 753人,全国每千人口医师数从0.2939人增长到0.3796人,总体上增长较好。每千人口医师数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最低,见表1。
综合人口和地理因素水平,HDRI最大值地区北京为0.75以上,最小值地区西藏为0.03以下,差距较大;中间值在中部地区的湖北或东北地区的辽宁,见表2。
2.2 我国中医人力资源基尼系数
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在0.2以下,处于绝对平均状态;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在0.6以上,处于高度不公平的危险状态;按经济分布的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处于比较平均状态。整体公平性呈现出人口分布优于经济分布优于地理分布,见表3。
表1 2013年~2017年我国中医人力资源每千人口配置情况(人)
表2 2013年~2017年我国中医人力资源密度指数
表3 2013年~2017年我国中医人力资源基尼系数
2.3 我国中医人力资源泰尔指数
从总体泰尔指数来看,公平性依然呈现出人口分布优于经济分布优于地理分布,这和基尼系数的结果是一致的。按人口分布的泰尔指数区域内小于区域间,说明不公平性主要来自于区域间;按地理和经济分布的泰尔指数区域内大于区域间,说明不公平性主要来自于区域内,见表4。
2.4 我国中医人力资源泰尔指数贡献率
从泰尔指数的贡献率来看,按人口分布的区域间贡献率超过了77%,说明区域间不公平性显著;按地理和经济分布的区域内贡献率超过了79%,且按经济分布在2017年达到了91%,说明不公平性主要来自于区域内,见表5。
3 讨论
3.1 中医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
全国中医人力资源每千人口增长到了0.38人,要实现每千人口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数达到0.4人,还有不小的差距;从地区来看,东北和中部地区还不到0.34人,差距更是明显。综合人口和地理因素分析,最高值北京是中间值湖北及辽宁的5倍以上,是最低值西藏的38倍以上,中医卫生资源分布不均非常显著。
从总体上看,中医人力资源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四川等地区,而安徽、新疆、西藏等地区较为缺乏,究其原因,可能是北京、天津等地区中医药院校实力较强,培养的中医药人才较多,也可能是传统上这些地区对中医药重视程度较高、所吸引和留存的人才相对较多。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服务的重视和投入,中医人力资源得到了快速增长,但是相对于以西方医学为主的一般卫生资源来看,中医人力资源总量上仍相对匮乏[8]。因此,要加强中医药服务政策的倾斜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和完善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鼓励中医高等教育与师承并重的方式,坚持继承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逐步增加中医人力资源的数量。
3.2 按地理分布的公平性处于高危状态
从基尼系数可以看出,按人口分布最公平,经济分布次之,地理分布最差。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6,处于高度不公平的危险状态。虽然经济发达的地区对卫生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聚集作用,但是中医人力资源依然是以人口配置为主,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地区习惯以人均卫生资源拥有量作为资源配置的依据,而未考虑地理环境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9]。特别是地理面积广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相对东部较差,中医人力资源缺乏,其公平性更差,从而使得公平性与实际就医需求相悖。东部地区,虽然按人口配置公平性较好,但相对于人口集聚地区的需求则显得不足;西部地区,中医人力资源相对于人口集聚地区过剩,但地理配置的公平性则较差。因此,要鼓励各区域加大对人口分布、人群健康状况、疾病谱等科研调查,将调查结果与各地区实际情况结合,以合理配置资源[10]。在人口聚集地区,应着重考虑中医药卫生资源相对于人口分布的公平性程度;而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则应着重关注中医药卫生资源相对于地理分布的公平性程度[11],以提高中医人力资源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表4 2013年~2017年我国中医人力资源泰尔指数
表5 2013年~2017年我国中医人力资源泰尔指数贡献率
3.3 不公平性主要来自于区域内
按地理和经济分布的区域内贡献率超过了79%,这表明我国中医人力资源配置不公平性主要来自于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的区域内差异。虽然国家在整体政策上给予了倾斜和支持,使得经济水平欠发达的省份卫生人力资源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2],但因区域内各省地理位置、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基础水平差异,使得各省份卫生发展存在一定差异。此外,按人口分布的区域间贡献率超过了77%,这表明我国中医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不公平性主要来自于区域间。因此,在中医药服务规划中,要警惕区域间不同人口集聚带来的不公平性,按照健康中国的要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供中医药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加强中医服务人群的可及性和可得性;更要加强各区域内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充分重视不同地理面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作用,缩小整体间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