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放型思路的民办院校景观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20-03-23冷凝
冷凝
摘 要:从民办高校的教学背景出发,以开放型思路办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思路,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以广东培正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为例,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块、教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特色培育等方面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办学壁垒,提高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探究了其开放型课程体系改革。
关键词:开放型思路;景观设计;课程体系改革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开设景观方向专业。同时,中国留学海外的一批风景园林学人才陆续回国,由海外带回来的新理念,新的教育模式为景观设计学的教育作出了贡献,也为我国培养出了非常多的设计人才。景观设计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旨在培养掌握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土壤学、气象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农业应用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的新型复合型人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周围自然环境需求的质量越来越高,景观行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景观方向的人才供不应求,人才出现短缺现象。但在我国由于各种历史发展条件的制约和限制,景观设计专业的理论和教育体系起步较晚,专业体系不够完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以至于部分民办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未达到景观设计师的从业要求。仅从广州市内高校来看,有二十几所民办类高校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或景观设计方向,并且大多是环境设计专业里面有景观设计课程。然而有景观设计课程的学校很多,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诸多现实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阻碍了民办类大学景观设计课程体系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景观设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应责无旁贷,进行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培养高素质的景观方向人才,对促进景观行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民办类院校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景观设计类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广东培正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只开设了:园林与景观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园林民居3门课程,且3门课程都开设于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学生在大一大二接触到的都是艺术理论和室内设计相关课程,没有开设景观设计类课程中的必要基础课程,如园林史、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树木学等,大多借鉴的是建筑类院校或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因此,学生大三前基本没有接触到景观知识。虽然艺术类学生在审美及形式构成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缺乏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真正能够学到并掌握的景观专业知识有限,且大四就开始校外实习及做毕业设计,学生大多只能选择室内设计公司实习,进而避开把握较小的园林景观相关工作岗位。
1.2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比例不合理等原因,民办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均存在专业教师队伍人数少无法匹配学生的问题。以广东培正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调查对象,环境设计专业教授景观相关课程的只有一人。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共6人,5人均为硕士以上学历,3人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时及时辅导每一位学生,在图纸绘制阶段为学生提供指导,最终让学生完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设计图纸。这一系列过程至少需要几位教师共同合作才能完成,而目前广东培正学院景观专业的教师只有1人,专业师资力量不够,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环境设计专业16级一个年级人数就达到77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有些课没有人上,导致课程延后或由非专业教师来教授,难以根据行业发展来合理满足教授的需要。由于教师的课程任务重,没有时间参与科研,阻碍自身的科研能力提高,无法达到职称的晋升,也阻碍了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发展。
2 开放型景观设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以开放型思路解决当下民办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教学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要有开放的视野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将过去传统模式以及自我改善的模式变为多元化吸收外界因素的开放式办学,吸纳并依托院校之间、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校外资源,以及构建实践基地和多元教学平台来共同协作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和建筑类、艺术类、园林类院校同步发展。
(1)经过民办学校教学经验确定符合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课程体系的培养模式。民办院校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建设了若干优势学科或专业,多学科的教师之间通力合作,协同发展促进合作的教学团队形成。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手段促进跨学科的教学平台的建立,教学手段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数字化教学和网络化教学平台。
(2)构建教学模块。景观课程内容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开创型思维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构成理论教学、操作技能、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4大模块,逐层递进,合理规划,形成完成的课程体系。通过理论教学模块让学生在环境设计基础中了解景观元素,到掌握景观基本知识以及与景观设计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优秀名师的成功设计案例,帮助学生开拓眼界,提升艺术修养;通过操作技能模块让学生能够徒手画表现、水彩表现、数字技术表现造园景观效果,掌握场地测绘、模型制作等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模块从多层面提升学生的项目设计能力,项目汇报能力,调查研究与决策、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等综合统筹能力;通过创新创业能力训练,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让学生掌握创新知识以及前沿领域信息,通过创新项目明确自己的不足和今后的奋斗目标。环境设计专业的总学时有限,不可能完全照搬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块。在课程设置中有些相似课程不需要重复开设,如开设了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就没必要开设景观设计原理、园林设计等相似的设计课程,或将2门课合成一门景观设计核心课;开设了中外建筑史课程,就没必要开设中外园林史或者艺术设计史课程,两者取其一即可。其次,去掉某些特色性不强、对学生就业没有太多帮助的课程,如园林民居、建筑模型制作、沙盘设计等。因此,结合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环境设计专业应该开设景观设计、城市规划、植物造景这3门核心课程,在原有课程的内容中加入景观手绘表现技法、Photoshop 景观篇、3ds Max 景观篇、Sketchup 等课程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民办高校艺术專业特长和优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与广州人才需求对接。
(3)构建开放型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充分依托民办院校优势学科及专业教学资源,全方位实践能力培养,除了强调课程内容中的项目训练,实地调研,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申报课题,通过 “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及创新能力,鼓励有科研兴趣的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课程后期还会安排参与工作室建设,承接校内外的景观设计项目,在校企合作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企业技术能力、锻炼学生自身能力,形成了以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创建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与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图,提升综合能力。随着广东培正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基础设施的健全,加强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已成为当前广东培正学院实践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课程实践应包括校内与校外2部分,校内主要应以工作室和校园苗圃为主,校外部分主要是设计单位。建设多学科课程群,打通院系和院系之间、专业和专业之间的界限,整合艺术学院现有资源,形成规模效应。竞赛指导教学则紧跟景观设计方向,国内外最有影响力的设计竞赛,组织学生以个人形式或团体形式积极参赛,以教学结合竞赛的模式,通过学期授课辅导,在较长时间内给予学生设计指导,结课作业作为参赛作品参加。同时整合校内外试验设备及资源,保障设计成果的完整、高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学习及实践的主动性,积累设计项目实际操作的实用经验,并通过竞赛不断提升本专业办学的社会影响力。
(4)根据学校自身特点,进行特色课程教学研究。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培养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为大湾区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遵循科学规律和教学规律,以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立足于广东本土,建设具有岭南文化的特色专业。充分分析在地域经济市场和全国范围的分配情况,教学内容要建立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加快培养具备景观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有创新精神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调查分析全国部分院校在环境设计专业开展的景观课程,大多缺乏特色课程而盲目改革,应以开放型思路创建特色专业课程,形成特色课程体系。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可从地域文化方向入手,将地域特色传统文化融入景观设计课程当中,找到适合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发展侧重点,和校外社会企事业单位或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形成共同的科研中心。新的经济时代,高等民办院校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规则的研究﹑接受﹑传播﹑转换和教授能力。应用型学生的能力素质, 主要取决于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规则的学习﹑积累﹑更新和运用。据此,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全新的课题。应与新知识﹑新技术联系紧密,更应及时地根据社会形态的变化,以及科技的发展,准确把握“关键点”,积极优化教学内容,不断拓宽专业领域。经过调查发现,有的民办院校以热带地区民族艺术形式和传统文化特色形成特色课程教学体系,将热带景观设计作为专业的特色课程,学院与校外科研机构共同建设热带降香黄檀栽培中心,既为学校教师提供了科研方向,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研究的实践基地;有的民办院校以手绘或计算机表现技法等实操型特色方向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形成具有学校特色、侧重点的景观设计系列课程,对民办高校提高教学水平、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综合能力、推动特色课程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5)积极吸纳校外教师队伍协同建设是教学体系构建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吸纳企事业、行业专家与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与校内专职教师一同组成双师型教学团队,同时支持校内教师自我努力成为双师型人才教师。对景观设计课程基础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试验环节细分授课任务,进行教学合作,保障理论及实践各环节教学质量;多校联合开设核心课程。采取多校合作的方式就景观核心课程进行联合教学,集中各校资源教授开放性课程,在短时间内用互补的方式提升教学条件及效果,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景观设计课程的评价体系也是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环节,形成校内和校外评价组,开放型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多维的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组应选择校内景观专业资深教师、教授、高工,以及校外企业景观设计师,和受评价的学生组成的团队,量性评价景观设计课程成果,再结合学校要求的课程综合分数组成由平时分+期中作业分数+结课成果分数,按照比例得出最后的总评分数。依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原则。能准确反映出学生的课程态度、课业能力、设计工具能力、表现能力等综合水平。
3 结语
在民办类院校中,环境设计的室内课程建设较成熟。景观设计课程的建立及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打破传统思路,走出去,以开放型思路来构建景观设计课程体系。按照民办学校的办学思路,沿着环境设计的培养模式路径,借鉴不同学校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课程改革方法,理清思路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的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创造本校的特色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与广州人才需求对接。
参考文献
[1]唐洪亚.环境设计专业背景下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6)
[2]邬秀杰,张偲偲.景观设施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7(1)
[3]袁杰.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戏剧之家,2016(22)
(責任编辑 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