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数学记录本,让学生的思维可见

2020-03-23刘佳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记录本课堂效率思维

刘佳

【摘  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由原来的“双基”变成现在的“四基”,数学课也因此变得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思想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低年级是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显得特别重要。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和尝试,我认为在许多数学课型中让学生学会记录思考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举措。

【关键词】  记录本;课堂效率;思维

一、公开课上的尴尬

前不久,我执教了一节公开课——一年级下册《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提到计算课,每位数学老师都会把它跟“枯燥”二字联系起来,因此为了让自己的这节计算课不那么枯燥,我也算是下足了功夫:课前准备了非常精美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还创设了十分有趣的情境和数学游戏。因为穿插了有趣的情境和游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错题环节,学生们化身为“啄木鸟”,去大树上捉虫子;在练习环节,学生们又化身为“小蜜蜂”,去花朵上采花蜜……他们脸上的兴奋告诉我这节课学生们掌握得还不错。

为了给他们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我布置了14+25和18+25两道题让学生写在作业本上,另外还请了平时在班里成绩还不错的孩子上台板演。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14+25不用进位,很多孩子因为这节课学了进位,“依葫芦画瓢”进位了。18+25需要進位,有部分孩子知道写进位1,但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时候就是不把进位1加上去,或者干脆从十位算起,两位板演的学生也同样出现了类似的错误。此时,我才意识到热热闹闹的课堂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看来计算课只有先让学生落笔写一写,在互动交流中他们才会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二、尴尬背后的深刻反思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举,这节课上的尴尬值得我好好反思。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继续这样“被动式吸收”,我想他们肯定会变得习惯于习得,不会基于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数学猜想、验证并探索数学的奥秘,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将思维外显、使过程可见考量着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智慧。

数学课应注重让每一个孩子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为了避免再出现之前的尴尬,我决定尝试在课堂中使用一种新的学具——数学课堂记录本。在新授课中,数学课堂记录本主要用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和产生过程;在练习课中,数学课堂记录本主要用来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题;在复习课中,课堂记录本又用来整理知识,以此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三、记录本在低年段数学课中的作用

1.合理使用,思维可见

(1)学会记录,形成表达探索思考过程的习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五个手指伸出来都有长短,所以班里有个别能力弱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那也是正常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的培养目标就是人人都要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记录本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教学中,一上课我就直接出示34-9让学生在记录本上尝试算出得数。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算法是多样的:一般的孩子是画小棒或者拨计数器解决;思维能力强的孩子直接写出34-10+1=25这个式子;学习迁移能力强的孩子是直接用加法计算中的拆分法,有的孩子将34拆成24和10,先算10-9=1,再算1+24=25;有的孩子将34拆成20和14,先算14-9=5,再算5+20=24;当然也有孩子将34拆成30和4,但是这部分孩子很快就发现30-9算起来不方便,便将这种拆法排除。计算这个减法算式的方法是很多,学生在不断地尝试和交流中会找出自己认为最方便的算法。所以,记录本能帮助学生形成探索思考过程的习惯。

(2)学会交流,提升聚焦问题的互动理解。“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我们教师更应该做一位有心人,收集学生记录本上的资源,进行合理的交流。

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4个5相加,你能改写成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学生基本都能很快写出“4×5,5×4”两个乘法算式,但是改写的加法算式却是各种各样,有的写成“4+5”,也有的写成“5+4”,还有的写成“4+4+4+4+4”。面对这些答案,我首先呈现“4+5”和“5+4”这两种答案让学生交流,他们在交流中很快能明确“几个几相加”要写成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接着我又呈现“4+4+4+4+4”这个答案并提问“这是一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4个5相加可以这么写吗?”学生们再次讨论得出这是5个4相加而不是4个5相加,正确的写法应该是“5+5+5+5”。解决这个问题后,学生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几个几相加不仅要写成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还要弄清到底谁是相同的加数。

2.有的放矢,寻找策略

(1)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强化算理,加深认识。数与代数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现实背景和本质,形成数感和符号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苏教版教材13-9为例,教材中的图片形象地展示了平十法、破十法和想加算减三种方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这三种方法是很难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记录本上画13根小棒,并将小棒分成10根和3根,画完后学生尝试从中去掉9根。接着我就带着学生一起来交流结果,通过交流,学生清晰地了解到去掉9根小棒的过程。最后,学生很快能在记录本上用13-3-6和10-9+3这两个算式来算出13-9的得数。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想必更容易理解“平十法”和“破十法”。

(2)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多样操作,直观感知。图形与几何是帮助学生生活并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须的土壤。《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以“立体——平面——立体”为主线,以“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四条线索展开,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逐学段层层推进。这样不仅着眼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几何知识,而且强调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价值观。图形的操作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手头上的操作,有时候还可以将操作过程记录在本子上。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平面图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从立体图形上移出一个平面,将这个平面直接移在记录本上,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立体图形和记录本上的平面图形,从而充分感知面和体的区别与联系。这个平移的过程肯定比直观的观察更有效。

数学课堂记录本给每位学生提供了探索和整理的平台,通过记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体会数学知识中的不同思想方法,真正做到了让思维可见。

【参考文献】

[1]李佃云.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上),2019(02).

[2]禹贵祥.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让学困生的思维灵动起来[C]//.2019.

猜你喜欢

记录本课堂效率思维
创新推进 精准施策
走进阳光,自主绽放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情感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