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对话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精彩
2020-03-23胡敏珠
胡敏珠
摘 要:数学课堂应该是师生心灵对话、彼此互动的舞台。通过让学生与教师、教材、其他学生的有效对话,活化课堂气氛,既能让学生从精彩的对话中学到数学知识,也能让其感受到数学也可以这么感性、这么有人情味,从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发展其数学素养。
关键词:有效对话;激活课堂;数学素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采取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过分地强调知识的获取,忽视学生思想、情感、领悟的反馈情况,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减弱,效果令人担忧。比如,在鸦雀无声的教室里,数学老师很认真、很详细地讲解着例题,重点的部分甚至强调好几遍,可课后作业反馈的情况往往会让老师失望:明明讲得很详细,为什么就不会做呢?再如,老师要求学生把课堂上新学的几个数学概念背诵出来,结果真的都能背出来吗?背出来的又都会用吗?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课堂上让学生发言和交流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自己讲比较快,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完成其他的数学任务。
纵观诸多的不良现象,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老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有鲜明个性的人,课堂应该是师生心灵对话、互动的舞台。师生间精彩的对话演绎,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师生间巧妙的对话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效率。现结合自己的课程实践,浅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师生对话,在引导与激励中发展智慧
好的学习氛围具有催人奋发、积极向上的作用。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放下所谓的师德威严,走到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进行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对话,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演;在课堂上要注意多激励学生,把期待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及温和的语言送给每一位学生;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为学生创设一种精神愉悦、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极致,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他们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其次,教师要引领学生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敢于挑战,努力地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跟老师进行情感和知识的交流,从而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
2018年5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在中山体育馆举行的全国“创新与超越: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创意课程与新常态课堂”观摩研讨会,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吴正宪老师的授课“比的认识”。吴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与学生聊天,课前跟学生约定:谁说话就看着谁(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与尊重)。接着是很随意的几个话题展开了数学课堂:这节课学习什么?你对“比”有怎样的了解?面对“比”,你有什么话要问吗?受她和蔼可亲的语态所感染,学生都能大胆地道出自己心中的话。通过观察奶水中奶与水的配比数据,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从而得出:粉在变,水在变,倍数不变。接着她问:“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地方出现了‘比?”当学生说出球场上的评分比时,吴老师给予了赞许的目光和响亮的掌声,带领学生讨论球场上“比分”的许多不确定因素,进而让学生领悟出:评分比不是倍数比,不属于今天研究的内容……吴老师正是用这种随和的聊天方式,拉着孩子们的小手慢慢地推开了知识的大门,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就如吴老师跟学生所说的那样:错着错着就对了,问着问着就明了,聊着聊着就懂了。
二、生本对话,在自学中生成知识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自身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构建的过程。在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与教材的对话,让学生在阅读教材中收获知识,并能根据自身的不足进行有效的补救,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搜集百分数的资料,可以在生活中找百分数,可以阅读课本、课外资料,也可以请教家长、上网查询,还可以与同学合作交流,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有了心理准备。课上我让学生畅谈自己研究百分数的收获。学生们的收获是丰富的,“我在饮料瓶上见过百分数”“我在衣服上见过百分数”“我知道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我知道百分数是有%的数”“我们班人数今天百分之百到齐”……你一言我一语,书本上的知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都有涉及。还有丰富的课外拓展:“我知道有‘百分点的说法”“百分数也可以用到成语中,例如百战百胜(100%)、十拿九稳(90%)、百里挑一(1%)、一举两得(200%)……”
说的人汇声汇色,听的人津津有味。在这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中,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知识,在实践中感悟;方法,在探索中求证;情感,在合作中生成。课堂由“一潭死水”变成了“奔腾不止的小溪”。
三、生生对话,在交流共享中合作学习
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相似,他们之间的对话会更直接,更容易被對方接受。在课堂上要注重让他们切磋交流,合作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要组织学生由封闭的学习走向开放的空间,在交流与合作中,把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和激活,在和谐中讨论、在疑惑中辨析、在交流中沟通,共享成果,体验学习过程的喜悦。
请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已学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请大家想一想、议一议:3的倍数的特征也能在个位上找到规律吗?
学生马上行动起来,仿照之前学习的方法,写数字、细观察、找规律。
师:同学们,把你们所看到的、所想的、有疑惑的都说出来,好吗?
生1:3的倍数应该不能看个位,因为我在个位看不出有什么规律。
生2:3的倍数也不能看十位。
生3:我列举的3的倍数(3、6、9、12、15…)里,发现每个数的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都是3的倍数。(学生听到这不一样的发现后为之一振,纷纷低头检验自己所写的数字是否也有这一特性。片刻,不约而同地响起响亮的掌声,同学们都对他投于赞许的目光)
生4:我觉得XX同学说得有道理,比如某些大数(573、87)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它们确实也是3的倍数。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是投入的,带着自己的发现与疑惑,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与交锋中,知识点在逐步被消化,难点在逐步被突破,在有趣且有创意的学习中,达到了经验的共享、情感的共鸣,感受到了数学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四、自我对话,在反思中升华认识
学习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为了使知识框架更结实、更牢固,在数学课堂中,除了引导学生与教师、教材、其他学生对话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与自己对话,反思整节课的学习情况,梳理知识框架,整理出学习重点、难点,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让他们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即在一节课临结束时,引导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几个问题:这节课学了什么?掌握了哪些数学知识?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学习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还有哪些地方是不太清楚的?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建议?……学生通过检查、对照,内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确定补习的方向,实现能力的提升、认识的升华。
课堂对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面对新课程改革形势,数学教师要把有效的对话带进数学课堂,在学生“迷路”的时候,引导他怎样去辨别方向;在学生“畏惧”的时候,鼓励他们不断向上攀登;在学生迸出“火花”的时候,为他添把干柴……让他们的知识在聊天中生成、在讨论中重建、在交流合作中得到升华;让他们的思维在对话中飞扬,灵感在对话中萌生,友情在对话中交融。让有效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