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印象派语言在创作中的呈现
2020-03-23唐云娜
后印象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代表人物有塞尚、高更及梵高等。后印象主义从印象主义的用光与用色中获得了诸多启示,但与之有本质区别,其是第一个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在19世纪末,不少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不满足于刻板而片面的地追求光和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开始尝试色彩及形体的表现性。后印象主义画作作为美术史发展的新兴表达方式,因其色彩应用大胆、空间布局极具张力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西方后印象主义画作的情感表达方式为人们提供了艺术创作的新通道,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后印象主义语言表达方式与当代语言表达方式的融合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后印象主义画作的语言表现为探讨重点,结合笔者的相应作品,探讨关于后印象派画作语言在美术创作中的呈现方式。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新时代美术作品中对人的关注
新时代人们对于美术作品的关注逐渐从规则性走向创作性,因此对后印象派的作画风格进行研究符合当前我国美术作品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通过对西方后印象派风格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自身对后印象派作品的理解,作出一定的讨论。
(二)后印象派画作创新笔触的重新挖掘
后印象派畫作的呈现方式带有鲜明的表现力与冲击力,对当下美术作品的创作方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巴洛克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后印象派的作品笔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画家的关注点从对画面的构成布局上转移到个人的情感表达上来。野兽派和抽象派画家更是将作品直面的冲击力充分展现出来。
二、后印象派画作呈现特点
(一)呈现的张力
初期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对现实世界原型的再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表达方式以复刻为主,这个时期的画作主要借助美术作品的整体结构与色彩的搭配进行相应的展现,而情感表达只作为一种辅助元素,且情感的释放方式多以内收为主。后印象派画作实现了对之前作品的反叛与逃离,如图2塞尚《坐着的女人》,该作品不再强调细腻的笔触作画,而是着重于整体色彩的张力和对人物的透视,表现了画中女人的整体观感,切合了其核心思想“表达的即是看到的整个世界”。
(二)独立价值的笔触
后印象画派的又一旗手梵高,他的的作品表达了对原始主流造型的反叛,他通过独特的结构布局与鲜明的色彩搭配完全逃离了原始画作的规律。其作品视觉冲击力极强,将透视、形体、比例以完全变形的方式来抒发内心情感,体现了画家内心的挣扎。如图2梵高的《向日葵》,其描绘的主体向日葵在造型和色彩以及结构上均以扭曲的形式呈现,其独特的笔触方式营造出了极强的冲击力,更表现出其挣扎的内心。
三、后印象派语言在创作中的呈现
结合后印象派主义作品视觉搭配的特征,笔者认为其重点在对人的主体性与情感性的结合上,因此如何改变光色设计、调整布局结构成为画作研究重点。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笔者从自然景观、色彩表现两个方面对后印象派语言表达的内核进行探索,并结合作品进行相关研究。
(一)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融合
通过对后印象派主要代表画作的探索,可以发现其内核表现在对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表达相结合上,无论是梵高还是高更的画作中人们都可以看出,其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的融合已经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虽在他们的画作各有特色,但仍始终贯穿后印象派的主线。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也逐渐疏远。笔者反复阅览后印象派的作品,并结合城市边缘村落,经过前后修改创作了如图3《消逝的村落》。这幅作品通过不规则的形状排布,大致呈现出村落的结构,同时以黄色、绿色为主色调呈现出了自然的底色。此作品中的创新点在于对整体村落的大致勾勒和对村落前一只白兔子的细致刻画上,将兔子勾勒为人休憩的形态,以实现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融合。
(二)丰富的色彩与情感表达融合
后印象派画作的另一个鲜明特征在于强调用色上,通过色彩叠合呈现视觉冲击力。尤其是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其通过对向日葵主色调明暗度和饱和度的对比进而实现了向日葵整体形象的勾勒,而色调和色彩叠合传达出了其情感张力。笔者多年前在法国科尔马小镇街头创作时,无意中拍下了科尔马小镇繁花盛放的街道场景,结合当时舒朗的创作心态和当地城市悠闲的生活步调,经过较长时间的磨合与探索后,创作了如图4《花城》,作品中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呈现了街道风景,将花城的整体色彩以明朗、高饱和度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实现色彩叠合与情感表达融合。
四、结语
经过对西方后印象画派作品的分析可以发现,代表人物塞尚、梵高等以其不同的画作风格呈现了共同的后印象派画作内核的特点:实现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融合、丰富的色彩与情感表达融合。目前后印象画派的内核在当下仍具有现实价值,如何结合实践更好地呈现后印象派语言,仍需要一定的探索。
(桂林技师学院)
作者简介:唐云娜(1991-),女,广西桂林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