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瑶族歌堂长鼓舞文化解读

2020-03-23王铁

牡丹 2020年4期
关键词:瑶寨竹片瑶族

王铁

民族民间舞蹈不仅仅是外化的动作形态,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风俗、生产方式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会在人体留下生理的、心理的文化痕迹,直到现今依然有所遗存,并被人们理解,这种传情达意的动态形象就是“人体文化”。

各民族的民間舞蹈都起源于原始社会,现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舞蹈动作、体态、动律等无不体现着该民族的历史原貌,透过舞蹈语汇,人们可以探寻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去解读一个民族厚重的历史和沧桑岁月。油岭歌堂长鼓舞已有千年的历史,其古朴的风格和独特的舞蹈语汇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一、身体语形解读

(一)蹲和颤动律

瑶语称长鼓为“汪嘟”,跳长鼓舞称为“打嘟”。舞蹈时,舞者可以将长鼓背挎于腰前、挎左肩,或横于胸前,或斜挎于身前。“鼓头”在右,“鼓尾”在左,两手腕轻按鼓面上缘,两肘稍抬起,边击鼓边舞蹈。舞蹈过程中无其他伴奏乐器,右手以手掌或五指拍打右鼓面,左手拇指与食指轻捏竹片一端,另一端翘起,其余三指用竹片击打左鼓面。舞蹈表现形式方面,有两人对打、集体围圈击打和集体排列击打三种。节奏类型也是以一领一和的特殊方式贯穿。

油岭瑶寨采风期间,笔者了解了瑶寨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居住环境等,特别是油岭瑶寨瑶族人民的居住环境和劳作环境,为探寻长鼓舞动律特点提供了线索和突破口。当地流传一句话“南岭无山不有瑶”,一句话道出了广东连南地区排瑶人的居住环境。瑶族人长期生活在大山深处,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地上山、下山。在上山、下山的过程中,膝关节的运用频率较高,在这种生活环境下,膝关节会得到很好的锻炼。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了“用进废退”的生物进化观点,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如果经常运用生物的某些器官,其就会变得发达;相反,如果不运用,其就会逐渐退化甚至丧失原有功能。油岭排瑶先民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膝关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膝关节会比较灵活和强健。这种生理特性会不自觉地表现在其民族舞蹈中,因为强大的膝关节控制力,所以油岭排瑶能自如地运用膝关节舞蹈,膝盖不停地下蹲,颤动,形成各种蹲姿。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沿着山间的羊肠小路参观油岭瑶寨时,笔者在途中发现了两块间隔不远的方石头,据当地人说,山里人会用扁担挑东西上下山,累时就将重物放在两块石头上休息,所以油岭排瑶在舞蹈中会蹲得很深,并且还可以不停地颤动。这也为油岭歌堂鼓舞的舞蹈语言解读补充了有效的证据。

(二)跳跃和旋转

纵观瑶族千年的历史,瑶族是一个不断抗争和不停迁徙的民族。瑶族先民不断地跟统治者抗争,一路跋山涉水,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从洞庭湖一带迁徙至广东连南。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瑶族人民具有坚强、勇敢、不屈、敢于抗争的民族性格。先民的创业史会在瑶族人民中代代相传,深入骨髓,融于血液,最终形成瑶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歌堂鼓舞中,跳跃和旋转的舞蹈动作较多。结合瑶族的千年历史,探究其动作的成因和文化内涵,笔者认为,瑶族人民为了不忘历史,怀念先民,通过跳跃和旋转的舞步来模仿先民一路迁徙的艰辛历程。油岭瑶族种植水稻,山间分布有一片片梯田,高低起伏,人们在田间地头经常需要跳跃,这种日常的生活动作会在舞蹈中体现出来。

二、文化底蕴

(一)教化后人,怀念祖先

耍歌堂是盘王节里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盘王举行的仪式活动,在仪式中,他们祭拜祖先,通过瑶歌讲述民族历史,举办祖先过州过府来到油岭的“过九州”仪式,还纪念民族英雄法真,讴歌除恶扬善的优秀品格。歌堂鼓舞作为仪式中的一个环节,其不仅是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和一种烘托节日气氛的手段,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在长鼓舞的传说中,有一种说法是,瑶族的祖先盘王被一只山羊撞下山崖,挂在树上而死。后人为了报仇雪恨,将羊皮剥下,大树掏空做成长鼓,敲击长鼓舞动起来怀念自己的祖先。在耍歌堂仪式中,跳长鼓舞自然流露出瑶族人对祖先的怀念。跳长鼓舞还可以教化族人铭记历史、不忘先祖,永葆祖先的优秀品格和民族精神,奋勇前进。耍歌堂仪式可以营造良好的长鼓舞学习环境,青年人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传承长鼓舞文化。

(二)凝聚人心,团结族人

瑶族是一个敢于抗争、不甘屈服的民族。几千年来,他们不断地反抗压迫和剥削,不断地迁徙和开辟家园,也不断遭遇战争。古代没有快速传递信息的媒介,瑶族人通过敲击长鼓召集族人集合共同抵御外敌,行军过程中通过敲击长鼓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八排瑶瑶经》写道:“归空起脚到宜州,千兵万马送宜州。前打火牌随路去,千兵万马向前行。铜笛吹唱随路去,铜鼓焰焰向前行。铜盔铁甲随路去,腰刀带剑随身行。长枪排定向前去,铁棒竹牌向前行。”其中就谈及行军途中敲击铜鼓来鼓舞士气。在没有战争时,瑶族人集合起来跳长鼓舞,团结族人,凝聚人心。在跳长鼓舞的过程中,瑶族人彼此可以加深交流,增进团结。长鼓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媒介,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三、舞蹈队形及道具的意义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队形多采用圆圈形式,大家围圈起舞,带有浓厚的原始文化印记。油岭歌堂长鼓舞历史悠久,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大家时而围着圆圈跳舞,时而相互交错对舞,舞姿翻飞,场面火爆。两两对舞时,他们擦肩而过,相互对转,对舞蹈场地的大小要求不大,庭院里、田间地头、山间平坦处都可以舞蹈。这与瑶族居住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排瑶人民都居住在大山深处的瑶寨之中,每家的居住面积不大,空地较少,可供歌堂长鼓舞表演的场地有限。山区平地宝贵,多用于种植作物。歌堂长鼓舞的表演适应这种地理环境,逐渐地就形成了现在的舞蹈队形。围圆起舞,两人交错对舞,节省表演场地。歌堂长鼓舞还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表演空间,丰富了舞蹈动作。

舞蹈道具是舞蹈构成的延展材料,在受人体操纵时又延展了人体的运动。道具鼓和击鼓竹片的使用赋予了歌堂长鼓舞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左手持竹片,右手用手掌的击鼓方式,在我国民间器乐的伴奏方式中独树一帜。排瑶长鼓和朝鲜族的长鼓形状相似,都是背在身体上敲击,只是击鼓方式不同。竹片的使用跟瑶族居住地的气候环境有关,广东连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怡人,适合植物的生长,竹片和木材在瑶族生活中是较常见的材料。长鼓的原材料是泡桐树,该树木中心会天然形成圆形孔道,当地瑶族人因材制宜,将木材的孔道扩充开,制作成长鼓。用竹片击鼓,鼓可以发出特别的音色,左右鼓面声音形成鲜明对比。

四、结语

歌堂鼓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还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能够反映油岭排瑶人民的历史、文化、生活环境和精神风貌等,是我国民间舞蹈中的瑰宝。

(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8A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瑶寨竹片瑶族
竹片粗铣连续化定向进料系统设计与试验*
关注 艺坛
瑶族织锦
梦萦南岗千年瑶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凤凰瑶寨之竹筒花
勾蓝瑶寨
做竹简
猪八戒新传之抽数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