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职教专硕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2020-03-23张建强王迪张竹沁唐瑗彬
张建强 王迪 张竹沁 唐瑗彬
摘要:为全面深入了解全日制职教专硕职业能力的培养现状,采用问卷分析法对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16级、2017级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分别从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研发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四个方面提出问题,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细致分析,探究了当前职教专硕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利与弊,为进一步提高职教专硕职业能力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职教专硕;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2-0042-06
一、职教专硕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设计与实施
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职教专硕)是具有特定职业教育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其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1]。根据匡瑛梳理的职业能力内涵,我们认为职教专硕的职业能力结构主要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研发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四个层次[2]。因此,本次问卷调查主要围绕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研发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四个方面设计了50个相关的问题。通过调查,试图全面了解目前职教专硕职业能力现状以及培养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加强和改进。
本次调查主要以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16级和2017级职教专硕共计52人为调查对象,共发出52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4份,2016级12份,2017级32份,其中公共管理与服务(文秘)方向18份,文化艺术方向6份,加工制造方向4份,信息技术方向4份,旅游服务方向12份,有效率为85%。
二、职教专硕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一)职业知识
职教专硕的职业知识是学科专业知识和职业教育教学知识的融合,教育学科和专业学科是两个独立存在的学科,职教专硕教育需进一步解决好两个学科的融合问题,即做到“专业教育+师范教育”,使培养的教师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教育教学知识来有效开展专业教学[3],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即“双师型”教师。
针对研究生“双师型”培养目标的了解程度问题,在调查对象中,有56.82%比较了解职教专硕“双师型”培养目标,18.18%不太了解,11.36%完全不了解,只有13.64%对这一培养目标非常了解。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了解“双师型”的内涵及其培养目标。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调查对象都认为目前开设的职业教育类课程,如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专业教学法、教育测量与评价等,对于提升其职业教育能力有帮助,在调查对象中,45.45%认为有一定帮助,31.82%认为有较大帮助,15.91%认为非常有帮助,仅有6.82%认为没有帮助。
调查对象对所学习的职业教育知识基本了解的占40.91%,比较了解的占36.36%,非常了解的占4.55%,不太了解的占9.09%,完全不了解的占9.09%。调查对象认为培养过程中所学习的职业教育知识基本满足需求的占43.18%,比较满足的占27.27%,完全满足的占4.55%,不满足的占25%。这两项的数据结果与“对目前开设的职业教育类课程关于提升职业教育能力的认可程度”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即对所学习的职业教育知识了解程度越深,满足需求程度越高,职业教育能力也就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在本次调查中,有16名调查对象所读专业与本科专业一致,其余28名调查对象所读专业方向与本科专业不一致,属于跨专业,占比为63.6%。对于跨专业调查对象而言,认为容易适应的占4.55%,能适应的占31.82%,较难适应的占45.45%,很难适应的占18.18%,显示跨专业学生大部分(63.63%)难以适应研究生所学专业,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为了让跨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研究生所学专业,学院鼓励他们跟随本科班选修本学科专业类课程(如公共管理与服务方向可到本科班选修人力资源管理、秘书实务、档案管理学等课程)。
针对学科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选项,在调查对象中,6.82%非常了解學科专业知识,25%比较了解,40.91%基本了解,20.45%不太了解,6.82%则完全不了解。有近1/3的调查对象不了解学科专业知识,这是比较令人担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调查对象中存在跨专业学生,且选修课程是本科生的专业课程,与本科生一起上课,导致跨专业学生中只有不到一半(45.45%)选修了学科专业课,54.55%没有选修,所以调查对象对学科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有所不同。
针对学科知识满足需求程度方面的调查,在调查对象中,仅有2.27%认为完全满足需求,34.09%认为比较满足,25%认为基本满足,但有38.64%认为不能满足。调查对象中,主张应该专门针对研究生开设学科专业类课程占比高达88.64%,认为可开可不开的占11.36%。这不得不引起培养单位的注意,应考虑专门针对研究生开设学科专业类课程,并且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更关注学生的知识需求,而不能简单地让学生选修本科专业类课程加以替代。
(二)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主要是指对职业有清晰的了解与认识并具备解决专业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一项基础能力,主要包括对相关工作岗位技能的了解程度及亲身体验并熟练进行操作的能力。职教专硕的培养目标是要求既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又有较高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双能型”教师,即“工程师(农艺师等)+教师”[4],要求学生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目标。
在教师职业资格方面的调查中,有38名调查对象具有教师资格证,占比86.36%。其中,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7名,具有初中教师资格证的9名,具有高中教师资格证的16名,具有中职教师资格证的24名,具有中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的3名,另有6名没有教师资格证。绝大部分调查对象都认为需要进行教师资格鉴定方面的培训,认为不需要的仅占13.64%。这可能是因为职教专硕的培养目标是中职教师,而具有中职教师资格证的仅占54.5%(24名),还有将近一半的调查对象未取得该证书,而且有13.6%(6名)的调查对象未获得教师资格证,故导致绝大部分调查对象有进行教师资格鉴定方面的培训需求。
除教师资格证以外,有11名调查对象具有与就读专业方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占比25%。其中5名具有三级涉外秘书资格证,1名同时拥有三级秘书资格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力资源、汽车维修高级工、计算机二级、网页设计师、助理社工师资格证各有一人拥有。在调查对象中,仅有11.36%认为不需要进行职业资格鉴定方面的培训,绝大多数(88.64%)认为需要进行职业资格鉴定方面的培训。
在职教专硕培养过程中,学院安排了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和到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实习与班级管理顶岗实践。针对学院的这类安排,认为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践对于提升专业(行业)职业技能有帮助的调查对象占绝大部分(86.36%),仅有13.64%认为基本没帮助,没有人认为完全没有帮助。同时也显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97.73%)认为到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实习与班级管理顶岗实践对于提升教育职业技能有帮助,仅有2.27%的调查对象认为基本没帮助。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重视职业实践,并且认为职业实践对提升职业技能有所帮助。
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50%认为在两年的全日制学习中职业实践(含校内实践和校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与企业实践)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36.36%认为至少需要六个月,9.09%认为至少需要一年,还有4.55%认为至少需要一年半。这说明大部分调查对象既希望多进行职业实践,但也考虑时间问题。
对目前理论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比例安排的满意程度调查,持“满意”态度和“不满意”态度的比例各占50%。针对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设置,认为“合理”和“不合理”的比例也各占50%。这表明培养单位在理论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比例安排方面还需要进行调整,课程设置方面也需要考虑其合理性。
除了学习和培养职业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以外,86.36%的调查对象认为还应增加专业行业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养,75%的调查对象建议增加学术研究、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68.18%的调查对象建议增加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52.27%的调查对象认为还应增加研究发明能力的培养,9.09%的调查对象建议增加其他如数据测量软件、文献检索及文献综述写作能力的学习和培养。
为培养和提高职业技能,学院提供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职业学校),以及校企联合建立的企事业实践教学基地。对于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调查对象的满意程度各不相同。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不满意的比例超过半数,其中不太满意的占38.64%,不满意的占18.18%。对校外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职业学校)满意的占大多数,比例高达72.72%。对于校企联合建立的企事业实践教学基地,“满意”的比例(54.55%)较“不满意”的比例(45.46%)高出9.09%。调查结果说明,培养单位需加强对校内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
(三)研发能力
职教专硕不仅要求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还应具备研发能力,要求立足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课程开发,培养创新能力,为职业技术教育服务。这同时也对培养职教专硕的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学生对当前教授职业教育类课程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满意”的占63.64%,但仍有36.36%觉得不满意。
对于“双导师”制的落实情况,在调查对象中,仅有6.82%认为完全落实,43.18%认为基本落实,50%认为没有落实。面对校内导师(学术导师)的指导,在调查对象中,29.55%表示非常满意,50%满意,15.91%不太满意,4.55%不满意。面对校外导师(中职学校导师)的指导,调查结果与对校内导师指导的满意程度基本类似,其中“非常满意”的占20.45%,“满意”的占54.55%,“不太满意”的占20.45%,“不满意”的占4.55%。由此可知,当前教授职业教育类课程的教师教学水平存在不均衡的情况,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且学院应在保证“双导师”教学指导水平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双导师制”的真正落实,切实保障学生的学习研发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职教专硕不同于其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其培養目标多了一个“职业技术教育师资”,这意味着职教专硕的培养要做到“职业性、专业性、师范性”三性融合[5]。要真正做到三性融合,就需要建立“三导师”制度,即“行业导师+教学导师+学术导师”(教学导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等工作,学术导师负责科研项目申报、毕业论文写作或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行业导师包括职业院校导师和企业导师)。针对这一措施,我们也对调查对象的态度进行了了解。81.81%的调查对象都认为需要建立“三导师”制度,其中45.45%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需要”,认为“不太需要”和“完全不需要”的分别占比13.64%和4.55%。
要提升职教专硕的研发能力,还要求其在读研期间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研究。调查发现,在调查对象中,有10名主持过科研项目研究,占比22.73%;24名参与过科研项目研究,占比54.55%;有10名调查对象在读研期间既没有主持过也没有参与过科研项目研究,占比22.73%。在读研期间没有参与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课程开发等项目的调查对象占比更高,为81.82%,在44名调查对象中仅有8名参与了这些项目。同时,对于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调查对象中,3篇及以上的仅占9.09%,2篇的占比9.09%,1篇的占比59.09%,0篇的占比22.73%。以上数据说明在读职教专硕学生普遍缺乏研发意识,尤其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课程开发等项目方面,研发能力也较弱,培养单位亟需重视对职教专硕研发能力的培养。而且经过调查,100%的调查对象都认为需要培养研发能力,其中63.64%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重要”。对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研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以下简称研发能力)基本满意的占比31.82%,比较满意的占比11.36%,非常满意的占比2.27%,与之相反,不太满意的占比38.64%,不满意的占比15.91%。由此可知,学生也意识到研发能力的重要性,对自身研发能力的不足有一定的认知,也有迫切提高研发能力的意愿,所以培养单位应该多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课程开发,以提升学生的研发能力。
对当前所学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认为对提升自身研发能力“有帮助”及“非常有帮助”的占72.73%,“不太有幫助”和“没有帮助”的占27.27%。进一步探究发现,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类:在调查对象中,77.27%认为“职业知识薄弱”,84.09%认为“职业技能缺乏”,75%认为“创新能力不足”,70.45%认为“软硬件设施、经费不足”,40.91%认为“导师指导不够”,还有11.36%认为“学院给予的支持不够充分”。基于此,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应从七个方面加以改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研发能力:日常课程中的研发能力训练(86.36%),创新创业实践活动(77.27%),开设研发方面的选修课(75%),导师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申报、研究(72.73%),开设行业发展前沿的专题讲座(70.45%),组织以研发为主题的竞赛(61.36%),举办学术会议、学术沙龙(59.09%)。
(四)综合应用能力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综合应用能力体现的是整合职业理论知识、职业技术能力、研发能力以及面向职业的许多非技术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6]。综合应用能力更多地体现在硕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的撰写方面,调查发现,86.36%的调查对象都能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以实践为导向,学术性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以理论为导向。
对于硕士学位论文论题的来源,在调查对象中,34.09%表示是通过平时所学知识积累获得论题,22.73%是导师拟定,18.18%是通过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获得,13.64%表示是受到学术会议、学术沙龙启发获得,还有11.36%是通过自己看文献、行业实践、实习观察现状等获得。
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因而,88.64%的调查对象认为职教专硕的学位论文(毕业设计)需要结合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企业应用技术的需要来选题,在这之中,38.64%认为非常需要,此外也有9.09%认为不太需要,2.27%认为不需要。
此外,针对在培养计划规定的时间内撰写学位论文是否困难这一问题,在调查对象中,2.27%认为没有任何困难,18.18%认为一般,54.55%认为比较困难,25%认为非常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是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超过2/3的调查对象觉得在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职业理论知识不扎实(77.27%),研发能力欠缺(75%),创新性不足(75%),不能结合职业教育或企业的实际需要来选题,不能体现实际应用价值(72.73%)。觉得缺乏行业导师(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行家)指导占54.55%,认为学术导师指导不够的占31.82%,认为撰写时间不够的占56.82%。还有9.09%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其他”。
针论文答辩这一问题,在调查对象中,2.27%认为不需要吸收职业院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参加,15.91%认为不太需要。43.18%人认为需要,38.64%认为非常需要,而且必要时也可以在企业或职业院校进行。说明绝大多数的调查对象认为吸收职业院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参加论文答辩是有必要的。
最后,针对目前职教专硕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调查对象中,77.27%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70.45%认为培养模式不合理,77.27%认为实践类课程过少,63.64%认为缺乏学术交流,63.64%认为职业技能培养较少,52.27%认为教学资源不足,包括教学设备落后、实验设备少,61.36%的人认为师资力量薄弱,11.36%认为学院在培养专业方向研究生前所做的市场调查不够。
三、职教专硕职业能力培养调查的结论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学生职业目标基本明晰,课程设置欠合理
虽然有少数职教专硕学生不了解“双师型”的内涵及其培养目标,但大多数的学生对此还是有清楚的认识,他们的职业目标基本明晰。由于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属于跨专业,他们难以适应研究生所学专业,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虽然学院为跨专业学生开设了学科专业类选修课程(本科类课程,与本科同时开设),但由于是跟本科生一起上课,跨专业学生中只有不到一半选修了学科专业课程,仍有近1/3的学生不了解学科专业知识,这是比较令人担忧的。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这不得不引起培养单位的注意。培养单位应专门针对研究生开设学科专业类课程,不能简单地让学生选修本科专业类课程加以替代。另外,还有将近一半的调查对象未取得中职教师资格证,绝大部分调查对象有进行教师资格鉴定和职业资格鉴定方面的培训需求。但学校没有开设完善的教师资格鉴定和职业资格鉴定方面的培训以满足学生需求,忽视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此外,学校安排的理论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比例失衡,有一半的调查对象对此不满意,认为实践类课程过少,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欠合理,未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需要。
课程设置是进行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合理选择、突出重点。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需求和能力需求,合理安排理论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比例。
(二)学生重视职业实践,校内外职业实践基地建设不均衡
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重视职业实践,认为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和到职业学校进行教学实习与班级管理顶岗实践对于提升职业技能有所帮助。大多数调查对象对校外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职业学校)和校企联合建立的企事业实践教学基地表示满意,但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不满意。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不完善,会导致学生的校内实践不充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充分合理的理解与实际运用,不能满足学生职业教学实践的需求,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实践热情,也会削弱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性。职业实践基地建设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培养单位不能仅重视校外职业实践基地的合作,还需加强对校内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