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原因及意义探究

2020-03-23肖天昳

课外语文·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摘要】语文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小学所要掌握的一般是比较简单的基础内容,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相比小学来说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升华,因此语文虽然是基础,但是部分学生的成绩却很难有明显的提升,这与学生平时的积累以及理解感悟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高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语文学习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何处,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整本书阅读可以有效锻炼学生领悟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閱读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能力,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对感情的认知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进行思考,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传统文化可以有效促进核心素养的升华,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6-0098-02

【本文著录格式】肖天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原因及意义探究[J].课外语文,2020,19(06):98-99.

目前受社会进步的影响,教学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人们逐渐意识到对孩子来说在学校学习到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对学生来说是学习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不仅是学生接受更高等教育的转折点,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过去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比较单调,由于课堂缺乏趣味性,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会感觉乏味,他们在学习时也往往容易因为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这就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所能学习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高中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因此他们也正在努力找寻能够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新途径,并且语文教学开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与语文相关的多方面内容,进而使他们的核心素养逐渐得到提升。这篇文章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对为何要在高中语文课堂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做了一定的分析,并阐述了这一举措对学生长远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一、能够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情感的技巧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明白,我们之所以在高中阶段提倡让学生多阅读,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通过分析理解文章所描写的事物,进而使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他们在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之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就能轻松应对。核心素养教学要求下,语文教师在课本阅读教学过程中一般使用的方式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阅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根据文章的段落内容对文章进行分层,并让学生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指导下,会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知,这样也就更有利于学生对每一部分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有更准确的认识。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更有根据,更清晰地理解文章所抒发的情感,也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

我们以《在马克思墓前的对话》这篇文章为例进行分析,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之后对马克思进行的怀念,本篇文章也体现了恩格斯失去好友的哀伤和心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让学生阅读之前首先要对文章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把握,进而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程规划。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先读几遍课文,然后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把与马克思有关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并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马克思的资料及其伟大贡献,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比较深刻,并且这一举措也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强的探索欲。然后教师在学生对马克思的信息及贡献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让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并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用心体会文章的句子,在学生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读完文章之后的感悟。假如学生的反馈没有达到教师的理想状态,教师可以在下面的环节给予详细指导,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以及自己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教师也可以通过把文章中比较有意义或者能够体现出作者情感的词语及句子划出来让学生重点感受,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教师在让学生发表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学生在与其他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一般比较相近,这样就会比较容易理解其他同学的看法,并且通过沟通交流环节,学生的意见也会有一个总结,这样再阐述起来就会相对全面,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有效节省课堂时间。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几个与文章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阅读的效率也会越高,并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想保证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必须要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性。过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一般所讲的技巧是如何解决考试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他们只看重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内容,却忽视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及素质的教育。然而新教学理念刚好可以针对上述问题,因为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懂得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本知识来锻炼他们的思维,并让他们通过学习知识来掌握更多其他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在课堂上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还要注重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思考来获得更多的感知。

我们以文章《红楼梦》为例进行分析,教师需要明白这篇文章的教育意义是让学生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对那个时代的阶级斗争有一定的认知,这就需要学生对每个人物的语言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找到哪些句子能够明显体现出阶级矛盾。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对人物的语言和表现进行大胆的思考和分析,并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提示,教师也可以通过给学生提问题来一步一步引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比如教师可以提下面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结合文章进行思考,“《红楼梦》这篇文章中贾宝玉是一个怎样的人?哪些细节可以体现出来?”“作者想借林黛玉或其他人物来表现什么?”学生深入思考,也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借助阅读中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新课标所要求的素质教育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文章来实现,在高中课本中有些文章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关系,教师在让学生阅读学习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或者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来获得精神上的提升和情感的丰富,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与新教学理念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是相符的。

以沪教版文章《乡土中国》为例,教师在让学生初读文章之后可以给学生适当地拓展一些与这篇文章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与民族传统有关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文章中的一些内容,进而也能够让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教师要能够通过让学生了解一些课外知识来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认知,本篇文章主要表现的是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坚守和热爱,学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会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和国家。

四、结语

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一种品质,教师必须明白其对当代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之所以要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因为高中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而语文又是学生获得情感教育的主要学科,并且核心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意义,学生未来发展的许多方面与其有非常大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张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12).

[2]潘竞政,金慧莲.核心素养指导下高中语文如何开展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上),2018(12).

[3]荣晓燕.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1).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