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赏识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0-03-23李文灏

课外语文·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激励和鼓舞,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眼睛,学会欣赏并且正面肯定他們。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掌握赏识教育理念的深刻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教学任务中。本文从解析赏识教育的内涵着手,分析其对于促进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引入这一理念,从而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赏识教育理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6-0076-01

【本文著录格式】李文灏.论赏识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20,19(06):76,78.

随着新课改的继续推进,语文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构成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点学科,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为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从简单的汉字拼音读写与辨析,到文言文的理解与古诗词赏析,所涉及的内容很庞杂。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从根本上来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因而就必须灵活运用赏识教育理念,使之成为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

一、解析赏识教育的内涵

顾名思义,赏识教育就是老师要懂得赏识学生,鼓励和肯定他们,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和优点,学会多从正面角度去表扬和夸奖他们。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赏识教育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更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个人尊严和人格独立性越发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在对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方式,针对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基本上能有自己的理解。加之处于青春期,比较敏感和叛逆,所以老师在教导学生时扮演何种角色尤其重要。教师要学会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这对于维护学生尊严和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因而,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下,应该摒弃过去那种批评式打压的教育方式,充分做到赏识教育理念与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

二、开展赏识教育的优势作用探析

(一)对学生来说:提高学习激情,开拓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很多老师通常采用打压式、批评式教育,面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态度也比较冷淡。班级整体成绩的好坏,与老师的教学评估挂钩。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比较叛逆和敏感,如果老师在这一阶段没有进行温柔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很容易丧失自信和学习兴趣,甚至走歪路。教师善用赏识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是一种富有智慧的教学方式。将督促学生学习与情感鼓励结合在一起,将赏识理念与行动结合在一起,在培养尖子生的过程中,做到不忽视后进生,多包容和肯定他们,积极进行正面引导。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对周遭事物的好奇心,开拓创新与进取精神。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健全人格。

(二)对老师来说:激发教学潜能,提升职业素养

在探讨教育相关问题时,我们常说学生应当是课堂的主体。但是对于教学单位来说,优秀的教师团体是学校顺利开展教学事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开办与发展难以为继。因而学校应明确老师的重要地位。新课改推广的赏识教育理念已经在业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肯定,但是我们要明白它并不仅仅是针对学生提出来的,在教师团队的培养和维护中,各教学单位也应该注重以赏识的眼光来对待老师。这有利于激发其教学热情,最大程度地释放教学潜能,从而使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效提升,推动教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运用赏识教育理念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打破刻板教师权威,构建轻松教学氛围

赏识教育课堂不同于传统的呆板严肃的课堂氛围。我们的传统观念讲究“尊师重道”,老师在课堂上扮演一个严肃的绝对权威者形象。而学生处于被动和顺从的地位。因而课堂氛围肃静、沉闷,没有生气与活力。如今赏识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该致力于打造平等、活跃、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老师应该“走下神坛”,卸掉严肃刻板的形象伪装,以平易近人的姿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不再恪守“标准答案”,容许学生发散性思考,也容许学生犯错,不再压制他们的思维。尊重个性与差异,并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如课堂上有同学及时回答正确了老师的提问,老师要及时表扬,回答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老师要适当肯定,但是不能盲目,有问题也要指出来,但要注意言辞委婉,态度亲和,从而呵护学生自尊心。批改作业也可按照同样的方式来进行,既要毫不吝啬夸奖和表扬,又要适度指出错误。

(二)注重鼓励方式和教学手法的灵活多变

不管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对学生表达赏识的方式,要做到灵活多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法会让人觉得枯燥和乏味,而单一的表扬和赞赏方式,只会透露出不真诚的感觉。因而,老师在对学生表达赏识时,方式要多样,富有变化。如可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交替。在重要考试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要进行口头表扬。多给予学生肯定的点头,投递赞许的目光,或是一个鼓励的微笑等,这些行为看似不起眼,但是对学生来说会有一种被肯定被重视的感觉。产生一种不能让老师失望的心理,从而焕发出更大的学习动力,学习效率相应地也就会有所提升。此外,教学手法的多样性也不容忽视。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我国各个城市冬天的照片,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或者鼓励学生讲述对冬天的感悟,或者分享与冬天有关的故事。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也是落实赏识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加强师生沟通,增进彼此信任

建立良好的师生交流和互动关系,在保持老师权威地位的同时,凸显老师本人的亲和力,有利于形成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对于落实赏识教育和提升教学效率是大有帮助的。老师不能有居高临下的感觉,要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为其树立榜样,从而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赏识教育。比如在学习《丑小鸭》时,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鸭因为小时候长得丑,遭受了很多不幸与苦难,但最终蜕变为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生活中遭遇别人的嘲笑和歧视,应该怎么做?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看法和观点。同时老师不仅要倾听学生的看法,也要抒发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交流。借助课本知识,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要做到在互动过程中积极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对于那些羞涩的、不爱表达的学生要充分鼓励,课后多与其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赏识教育理念已经收获了广大师生的认同和肯定,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式,广大教师群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打破传统课堂上的刻板权威形象,树立平易近人的亲和形象,缩小与学生的距离感。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多肯定、多鼓励。尊重差异性,尊重个性化。用赏识教学理念引导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杰.给予学生赏识点燃学习激情——初中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J].科技资讯,2019(10).

[2]陈现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多一点赏识[J].学周刊,2015(20).

[3]孙迎春.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刍论[J].成才之路,2019(1).

[4]康效玉.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融入研究[J].名师在线,2019(22).

作者简介:李文灏,1969年生,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磐安初级中学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发展学生个性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