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别操演理论下对《中性》中主人公社会性别的解读

2020-03-23宗庆

文教资料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性别中性

宗庆

摘    要: 《中性》是美国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小说作品,蕴含了作者对性别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西方性研究中的“酷儿”理论,让性少数群体成为当今学术界关注的对象,而描绘双性人的此书则是不可或缺的研究文本。本文以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点,分析双性人主人公的性别措置和社会性别的转化。

关键词: 《中性》    双性人    性别操演    社会性别

《中性》是美国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发表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该作品在2003年摘得素有“美国文学最高奖”之称的普利策文学奖,以及德国魏尔特文学奖等国际大奖。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卡利俄珀一直以一个女孩的身份顺利成长,青春期时因迟迟未出现女性性征去医院就医,才被盧斯医生确诊为患有5α-还原酶缺乏症。换言之,主人公在遗传上说是男性,却在出生时被误诊成女婴,并按女孩的轨迹成长。之后主人公拒绝了将自己改造成女性身体的整形手术,为重塑男性性别身份,开始模仿男性的衣着打扮和言谈举止。小说的结尾,卡利接受了自己是两性人,并带着两性人的性别身份生活下去。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性别措置及之后社会性别转化和自我认同,体现了作者对男女性别两分结构的质疑,以及对社会性别流动性的认同。本文借助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对《中性》中主人公的性别身份做进一步的认识。

一、颠覆生理决定论:被“女孩化”的卡利俄珀

早期的西方性别理论大都基于生理决定论,即认为生理方面的基因或者荷尔蒙决定一个人的性别是男是女。正如《中性》中提到的1876年由德国医师克莱布斯制定的性别标准,“一个人的性别是由他的性腺决定的。在性别模糊的情况下,你透过显镜观察性腺组织。如果是睾丸状的,就是男性;如果是卵巢状的,就是女性”。虽然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个观念的不合理性,但这种生理决定论还是深入人心。小说中,主人公卡利俄珀患有罕见的5α-还原酶缺乏症,腹股沟管里隐伏着一对睾丸,负责给新生人做身体检查的医生一时疏忽,错认成女性生殖器,便宣布主人公是女婴。从此,卡利俄珀的性别身份就这样被确立下来。在巴特勒看来,“人一出生就落入语言的象征网络之中,被语言所命名、区分,被赋予社会意义”。也就是说,人一出生,经由医生确认生理性别之后,周围的人便会按照这个性别身份,对这个孩子的言行抱有符合这个性别规范的期望,期待这个孩子遵循这个性别规范生活。卡利俄珀就是这样,从被医生宣布是女婴儿的那天起,就以一个女孩的身份被抚养长大。

主人公卡利俄珀自述在年幼的时候,穿着“粉红的裙子”“头上还扎着圣诞节扎的蝴蝶结”,被妈妈打扮得“就像西班牙公主似的”。主人公不仅是穿着符合典型少女的形象,连她的行为也和普通少女如出一辙。当母亲特茜递给幼年的她一个玩具娃娃时,她“接过那个娃娃,把它搂在胸前”“还把一个玩具奶瓶放到这个娃娃的嘴边,给它喝牛奶”。爱穿裙子、爱玩娃娃、充满母爱,这些充满女性气质的行为特征,说明本来生理性别为男性的主人公,已经可以说从外表来看就是个女生。自出生时起,母亲给卡利俄珀精心挑选的服饰,陪孩子玩耍时所选择的娃娃,诸如此类的家庭熏陶,后天将主人公培养成了一位女生。卡利俄珀的性格措置,有力地驳斥了生理决定论。

法国女权主义者波伏娃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女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女人,之所以具备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气质,不是因为天生基因差异,而是因为后天社会文化对女性的制约,女性主体才被动地形成了。主人公卡利俄珀先天是男性,如果一个人的性别在出生时就被决定了,她后天表现出的种种女性特质就与此矛盾。虽然被当作女生长大起因是医生的误诊,但之所以主人公后来的言行举止都大体符合女性,年复一年的后天教化实在功不可没。巴特勒在《身体之重:论“性别”的话语界限》中写道:“把一个婴儿从‘它转变为‘她或‘他,在此命名中,通过对性别的传讯,女孩‘被女孩化了,被带入语言和亲属关系的领域。但这种对女孩的‘被女孩化却不会就此完结;相反,这一基本的传讯被不同的权威反复重复,并不断地强化或质疑这种自然化的结果。”换而言之,一个人的“被女孩化”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被其他人加强或者质疑的过程。在这部小说里,正是周围人对她容貌的称赞,让主人公愈发重视脸蛋,并偷了妈妈的睫毛膏刷睫毛。是做礼拜时一位阿姨告诉她要刮掉上嘴唇长的小胡子,主人公就每周去美容院刮汗毛和修眉。是在学校里女性朋友的带动下,主人公便开始往脸上“涂脂抹粉”“特别爱用引人注意的眼线膏”。卡利俄珀成长环境中碰到的人,从陌生人到亲友,都强化了主人公对自己女性性别的认同,她已经内化了女性的行为操守模式。青春期时,她的浴室摆放的是一些美容美发产品比如止汗喷雾剂、卷发钳子、汗毛褪色膏,以及她以为将要用到的月经棉。可以看出,人的性别是一个不断被塑造的过程,后天因素可以将拥有男性身体的人发展成社会性别为女性,生理因素并不能用来假定一个人的性别身份。

二、社会性别的流动性:重塑性别身份的卡尔

到了青春发育期,无论是卡利不断拔高至鹤立鸡群的身高,还是一直一马平川的胸部,抑或是遥遥无期的例假,都证实了主人公生理性别与众人所想的并不一致。由于一直没有显现出女孩青春发育期的典型症状,父母带卡利俄珀去了性功能障碍及性别认同医疗中心做检查。经过一系列身体检查和心理测试,研究两性畸形的权威卢斯医生诊断,卡利得了5α-还原酶缺乏症,从遗传的角度看,卡利是男性,但表现出的却是女性特质,故社会性别是女性。然而,他却告诉卡利及其父母“卡利是一个身上的雄激素有点儿过多的女孩。我们要把这一点矫正过来”。换而言之,就要对卡利进行改造成女性身体的手术。这是因为卢斯医生认为性别认同在孩子两岁前就确定了,此后不再更改。然而,小说中卡利从女性气质转变为男性气质的过程,推翻了这类理论,证明了性别是不断被建构的,是可以流动的。

卡利在碰巧翻看了自己生理上被诊断为男性的诊断书后,拒绝了手术,并在写给父母的纸条上留下“我并不是一个女孩,我是一个男孩”的宣言。虽然卡利本人的个人意志促使她做出变成男性“卡尔”的决定,但真正让主人公从女性的社会性别转为男性,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决定好离开故土,以一个男性的身份去往没有熟人的地方生活后,这个时候的主人公在选择行李时,不要裙子和“杂色图案的针织套衫”,只把几件深色衣服装进了行李箱。卡尔对服装的取舍,说明了卡尔有意选择符合男性穿着规范的服装,想在社会上被辨认成男性。有学者认为:“通过世代的重复实践,服饰成为性别的社会符号,人们自然地将某种风格的服饰与特定的社会性别联系起来,并随之轻松推导出服饰遮盖下的生理性别。”无疑,最简单直接增添自己男性气概的方式,就是从衣着打扮上模仿男性。穿上男性化的衣服后,主人公在衣阿州西部的八十号公路上遇到的推销员迈伦和妻子对待卡尔的态度,就好像是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这让主人公发自内心感叹道:“我成了他们的儿子。我被认定是男性。”实际上,此时卡尔的生理性别和作为女性卡利时期相比并没有发生改变,性格也与之前并无不同,但通过男性服饰的打扮,卡尔成功被接纳为男性,暗示了社会性别流动性的可能。

巴特勒认为,性别就是一种“肉体存在的风格”,或者说是“一种行为”。如果将性别看作肉体风格,就意味着性别可以是一种人为的、非自然形成的身体外在表达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在社会文化中慢慢形成的所谓的男性气质或者女性气质。人们可以依靠与性别气质相联系的穿着打扮,假定一个人的社会性别。除了服装可以用来区分男女两性别气质外,还有一种约定俗称的方式,便是依靠发型——长发飘飘属于女人味,满头短发便属于阳刚之气。从理发店理成短发后,卡尔表示:“在镜子里,我并没有看见自己。眼前出现的不再是那个脸上挂着神秘微笑的蒙娜丽莎,不再是那个脸上披着凌乱黑发的、神情羞涩的姑娘,相反却是她的孪生哥哥。”理完短发,可以看出此时卡尔已经觉得至少从外观而言,自己已经成功模仿出了男性气质,可以被社会辨认为男性。穿着长裙、留长发、与男性交往,这些都符合女性规范时,主人公建构的是女性形象;而当主人公改头换面,学习男性走路方式,在社会上塑造的则是男性的自我。主人公从女性社会性别至男性社会性别的转变,说明社会性别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从不断的行为中构建出来的。巴特勒指出:“性别不应该被用作一个名词,一个本质的存在,或者一个静态的文化标签,而应该被视为不断重复的一种行为。”卡尔不仅模仿男性穿着,还模仿男性的走路方式,“不得不重新学习所有简单的肌肉运动技巧”。走路时,卡尔努力让骨盆保持稳定,让肩膀而不是臀部摆动。不仅如此,卡尔坐姿不必时刻保持端庄,可以把两只脚都架在椅子背上。正是这一系列不断重复的行为,使卡尔转变了自己的社会性别。可以看出,“身体不是一种存有,而是一种可变的疆界”。卡尔重塑自己社会性别的过程,就证明了社会性别的流动性。

三、超越性别:双性身份的认同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卡尔在离家出走之后塑造了男性的形象,但卡尔的改变仅限于言行举止,卡尔的内心性格依然没有变化。“卡利变成卡尔的时候,肉体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卡尔对自己身体真实性的理解”。卡尔虽然意识到了自己从遗传角度来看是男性,但是卡尔自述:“我作为一个女孩,从来都没有感到不自在。而在男人中间,我仍然并不觉得毫无拘束。”在卡尔装扮成男性的同时,他的内心始终还有女性化的气质。实际上,就算从生理角度来看,卡尔也不完全算是男性,因为缺少双氢睾酮,他始终不敢在人前脱下裤子,必须坐着如厕;从社会性别角度而言,卡尔虽然穿着男性化,但性格基本没有发生改变,融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点于一身。可以说,无论从生理维度抑或是社会角度,卡尔不能落到男性或女性的性别类别里,他就是双性人。

毫无疑问,双性人的性别对于绝大部分人都是难以接受的,是被社会边缘化的“怪物”。卢斯医生做出诊断之后,他刻意隐瞒卡尔是双性人的检查结果,反而得出结论“肯定什么是那孩子居于主导地位的性别”。当卡尔在翻阅字典查阅“hermaphrodite”(两性人)这个单词时,看到了其同义词是“monster”(怪物)。双性人不能符合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体系,非男非女,而是处于中间态,是被当作畸形的怪物,需要被矫正。作为权威的卢斯虽然承认了性别身份的复杂性,然而他始终不可避免地将双性人视作畸形,是需要诊治的患者。Alice Dreger指出:“自十九世纪以来欧洲和美国在中性人的手术治疗方面,首要考虑的是根除他们性症的模糊性。也就是通过药物治疗或者手术介入,让他们的身体能够符合男性或者女性的性别规范。”不符合男女性别规范的双性人卡尔,在流浪外地時,偶然之下被发现其真实身份,卡尔被喊“畸形”还被拳打脚踢。可是即便如此,卡尔也没有动过到医院做整形手术的念头,这也暗示着作者反对将双性人视作畸形这种社会歧视。

巴特勒在《性别麻烦》中提出的性别操演理论认为性别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这理论颠覆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统一性。男人的身体里也可以有女性气质,女人的身体里也可以具备男子气概,这种情况自然无法落入严苛的男女性别分类中,这便说明男女两性的分类是模糊不清的。如此看来,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解构了性别分类的合理性,为双性人等不符合男女性别规范的性少数者提供了辩护,消解了对性别分组的性规范的合理性。

李银河女士指出:“对巴特勒而言,根本不存在‘恰当的或者‘正确的社会性别。”在小说《中性》里,作者借主人公卡尔之口说出:“两性人运动就是致力于终止婴儿生殖器官的改造手术。”实际上,“在美国这个拥有两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国家里,今天就有十三万七千个两性人在世”。社会学家李银河也表示,“生理学统计表明,世界上有6%、10%的人天生就处在两性之间,他们的生理性别是不确定的”。基于如此庞大却沉默的“酷儿”群体,为双性人群体发声,证明双性人并不是畸形,不需要被人为改造,就显得比较迫切。

早在主人公还在以一个女孩的身份成长之时,就已暗自杂糅了一些男性特征:“我抛起橡皮然后接住的那种方式,我用调羹急速去舀入点心的那种样子,或者在班级里发生任何事情的时候,双眉紧蹙,急于跟人辩论的那种神气。”1919年伍尔夫发表了女权主义批评的奠基之作《一间自己的房间》。伍尔夫第一次阐释了“雌雄同体”理论。她认为:“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最正常、最适意的境况就是这两种力量在一起和谐地生活,精神合作的时候。”如果对于每个人而言,头脑里都兼具男女双方的气质,那么不符合性规范的双性人卡尔的存在也是自然的、合理的、非畸形的。

如果卡尔离家出走,象征着找寻性别身份的尝试,那么卡尔最后的归家就意味着对自己双性人性别身份的接纳与回归。主人公表示:“有件事你应当理解。我一点也不两性畸形。”男性卡尔的身份并没有给卡尔找寻工作制造太多麻烦。虽然爱情一波三折,但是卡尔依然能够收获自己的爱情。亲人也表示卡尔依然是他们过去的那个女儿,接受卡尔双性人身份并没有预想得那么复杂。“我的家人发现,与普通的看法相反,性别并不那么重要。我从女孩变成男孩的这种转变远远没有一个人从幼年进入成年的那段行程那么引人注目”。卡尔像一个男人那样生活,爱上的都是女性,但是本质上还是母亲的那个女儿,会“谈论着男人身上的毛病”,会相约一起剪头发,会每个礼拜天都打电话给母亲。卡尔最后坚持以一个双性人身份生活下去,并且在波折之后仍然被亲朋好友接受的遭遇,揭示了作者对双性人身份合理性的支持,对接纳不符合传统性别规范人群的呼吁。小说《中性》中主人公的社会性别的措置与转变和最后的接纳,引发了对性别身份问题的反思。根据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主人公的经历阐释了社会性别的流动性,否定了男女性别二元对立,并为双性人群体发声。笔者希望凭借性别操演理论的理论支撑,对这本小说进行社会性别角度上的解读,从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性别身份构成的复杂性,体会社会性别的流动性特点。笔者理解双性人性别身份的合理性,应减少因严苛的性规范对性少数群体的非议。

参考文献:

[1]杰弗里.尤金尼德斯.中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严泽胜.朱迪.巴特勒:欲望、身体、性别表演[J].国外理论动态,2004(4).

[3]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Z].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309.

[4]Judith Butler, Bodies That Matter: On the Discursive Limits of “sex”[M]. New York. Routledge, 1993:7-8.

[5]卢丽安.从《孤寂深渊》与《奥兰多》浅探20世纪初期英国的性别空间创建[J].社会科学研究,2014(01):192.

[6]Butler, Judith. Performative Acts and Gender Constitution: An Essay on Phenomenology and Feminist Theory[J]. Theatre Journal 1998(40): 521.

[7]朱迪思·巴特勒.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颠覆[M].宋素凤,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43.

[8]都岚岚.西方文论关键词:性別操演理论[J].外国文学,2011(05):124.

[9]Elizabeth Piastra. Narrating Identity in Jeffrey Eugenidess Middlesex[M]. Bryn Mawr College, 2006: 38.

[10]Sarah Graham.“See synonyms at MONSTER”: En-Freaking Transgender in Jeffrey Eugenidess Middlesex[J]. Academic Journal Article ARIEL. 2009:13.

[11]李银河.酷儿理论面面观[J].国外社会科学,2002(02).

[12]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M].贾辉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3.

猜你喜欢

社会性别中性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英文的中性TA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中国梦与社会性别平等问题探微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一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