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之于“名”,切之于“礼”

2020-03-23石欣洋

文教资料 2020年2期
关键词:童养媳幼女窦娥

石欣洋

摘    要: 《窦娥冤》中的窦天章一直深受老百姓的同情和爱戴。纵观全剧,这一人物形象虽然只出现过两次,却有着关乎全局的作用:是他为了凑齐进京赶考的盘缠,将自己年仅七岁的女儿端云抵债做了蔡婆婆的童养媳;是他从小就教育自己的女儿要遵从三纲五常,不得越雷池半步。正因如此,年幼的端云、后来的窦娥才一步步被逼上死亡之路。虽然窦天章为窦娥洗清了冤屈,但这难以改变窦娥冤死的事实。从这个角度讲,窦娥悲剧命运的制造者之一是她的父亲窦天章。

关键词: 窦天章    伦理纲常

《窦娥冤》自上演至今,流传甚广,影响极大,可谓家喻户晓。人们常常悲叹窦娥命运坎坷之不幸,痛恨元代社会之黑暗,讥讽贪官污吏之昏聩,憎恶弱肉强食之世风,赞颂清正廉洁之能吏,期盼安定太平之盛世。读《窦娥冤》,绝大多数人会把窦娥的屈死归罪到张驴儿、赛卢医、梼杌等流氓无赖、庸医和昏官身上,甚至对领养她的蔡婆婆也颇有微词,却或多或少地淡忘了追究另一个人的罪责,忽略了窦娥悲剧的制造者之一——窦娥的亲生父亲窦天章。

窦天章这一人物形象在整个剧本当中起着关乎全局的作用,这个人物的设计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

纵观全剧,窦天章虽然只出现了两次,但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窦天章将年仅七岁的女儿端云抵债送到了蔡婆婆家里面做童养媳,这才有了后来的窦娥含冤而死的悲剧。还是窦天章,他的出现使得冤案得以重新审理,使冤屈得以伸张,冤情得以平反昭雪,最终窦娥的冤魂也得以安息。

但是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窦娥的悲剧,始于窦天章,也终于窦天章。从近因看,窦娥之死似乎与其父窦天章无关,是那个流氓横行、官吏昏愦的黑暗社会造成的。但从远因看,窦天章为一己之私博取功名而狠心卖女、高中皇榜踏入官场之后16年中仅寻找过女儿一次就早早放弃。所以,造成窦娥的悲苦命运、酿成窦娥的千古冤案,窦天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热衷功名、自私自利的落魄书生窦天章

在楔子部分,窦天章一出场就直截了当地说道:“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煞马相如……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夺时运不通,功名未遂。”元代是我国历史演进过程中非常特殊的一段时期,汉人和南人的地位低下,不能做官,在元代“八娼九儒十丐”的社会大背景下,儒生的社会地位比娼妓还低。这就合理地解释了窦天章“幼习儒业,饱有文章”而功名未遂的原因。

在这里,窦天章流露了自己对功名的渴求。可以说,对功名的热爱已经融入灵魂深处,压倒一切。

“……孩儿,你也不比在我跟前,我是你亲爷,将就的你。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你只讨那打骂吃。”这几句是窦天章进京赶考临行前对女儿的再三叮嘱,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父亲的窦天章对于女儿的那份牵挂和不舍。

既然十分疼爱女儿,那为什么又要离开女儿呢?原因有二。

其一:“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特上朝取应”。科考在即,儒生窦天章,在考取功名与抚养女儿之间,没有反复激烈的斗争,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其二:《窦娥冤》第一折蔡婆婆一上场就说:“窦秀才有一个女儿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于是,七岁的端云就被父亲窦天章抵债成为蔡婆婆的童养媳。

童养媳,又称“待年媳”“养媳”,就是由婆家养育女婴、幼女,待到成年后与自家男孩正式结婚。

我国古代很多地方都有养童养媳的陋习。童养媳在清代几乎成为普遍的现象。童养的女孩年龄都很小,有的达到了清代法定婚龄,也待在婆家,则是等候幼小的女婿成年。

其实,童养媳起源于周代所实行的媵制,其中夫人之妹与侄女往往年尚幼即随同出嫁;秦汉以后,帝王每選贵戚之幼女进宫,成年后为帝王妃嫔,或赐予子弟为妻妾,皆为童养媳的一种表现。

“童养媳”的名称,起于宋代。最早从三国时期就有童养媳的记载。《三国志》提出:“至十岁,婿家即迎之长养为媳。”元、明、清时,童养媳从帝王家普及于社会。由于受古代一夫多妻习俗和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家境贫困的人家生下女儿无力养活,就把女儿卖与富家子弟或家境较好的家庭作童养媳。那些小地主或平民,往往花少许钱财买来女婴、幼女做童养媳,以节省聘礼。待长到十四五岁时,就让她同儿子“圆房”。

童养媳的来源很多。贫民家里收养的童养媳大部分都是从外地或灾区抱养来的,或者是从道旁路边捡回来的女弃婴,还有的是从街上插草标卖儿卖女的灾民手中用贱价买回的幼女。这些女孩被抱养回来后,不送去上学读书,整天待在家里做家务。如遇上恶婆,就要经常遭到百般打骂,受尽虐待,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等到长大要“圆房”时,如小女孩不肯,就采取强迫手段“圆房”。这些童养媳从小就被迫扮演一个小媳妇的角色。

在这里,童养媳是当作商品可以买卖的。所以,童养媳婚姻大多是买卖婚姻,它使幼女身心遭到无情的摧残。由于女家贫寒,童养媳年幼,童养媳们多受夫家,尤其是婆母的虐待,常常要从事大量的家务劳动,形同奴婢,地位一般较低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颁布了婚姻法,抱养童养女的问题在有的地区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但还有一些偏远地区仍未重视,童养媳现象依旧存在。

在《窦娥冤》中,七岁的端云(窦娥),即因其父负债,抵入蔡婆婆家成为童养媳。其成长的经历、遭受的苦难可想而知。

女儿端云三岁丧母,此时应该更需要父亲的陪伴,窦天章却狠心抛下年仅七岁的女儿进京赶考,甚至还用女儿抵做他人童养媳以此换得进京赶考的盘缠,这样的举动不能不令人心寒、令人心痛。窦天章热衷于功名、自私自利的一面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自私虚伪、冷酷无情的两淮提刑肃正廉访使窦天章

十六年之后,窦天章早已不是以前的那个落魄书生,他是朝廷命官——两淮提刑肃正廉访使,可谓官高位显;他的女儿早已不是以前的端云,端云变成了窦娥——一个陌生的名字——一个含冤屈死的鬼魂。

猜你喜欢

童养媳幼女窦娥
窦娥冤
幼女词
红色童养媳
康菊英:从童养媳到全国劳动模范
幼女词 等
红色童养媳
谁杀死了窦娥
你赞成废除对嫖客洗白保护,对幼女雪上加霜的“嫖宿幼女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