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掘审美因素 提升审美素养
——谈小学散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0-03-23王晓莺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意境散文美的

王晓莺

(福州实验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1)

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很高的比重,散文中蕴含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思想等较为丰富的审美因素,有得天独厚的美育条件。在散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陶冶他们的情操,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是,在当前小学散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教师认为审美能力的培养与考试关系不大,教师对学生审美鉴赏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散文的审美阅读意识不强,散文审美教学的策略也比较单一,因此造成学生审美意识的缺失和审美能力的低下。中国文艺理论泰斗童庆炳曾经说过:“一部作品审美功能是最紧要的、首先的,人们必须首先感受到美,并被美深深吸引,在愉快地享受美之后,才能认识社会和接受教导。”[1]可见,审美对于语文教育,特别是散文教学,显得多么重要!

一、细读文本,发掘美的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诸多散文选自名家名篇,文质兼美,文章中展现了自然美、人情美和艺术美等诸多审美因素,蕴含丰富的唯美资源,能唤醒学生美的情感和心灵,让学生在唯美阅读中终身受益。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深入解读文本,努力挖掘文本蕴含的审美因素,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的语言,想象美的意境,感悟美的形象,体会美的情思,让他们充分感受散文的美,并获得审美阅读的愉悦,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

例如《麦哨》一课中:“那是一种和茅草差不多的野草……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一段描写,作者调动自己的视觉、味觉、感觉等多种器官,用准确优美的语言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把麦哨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让我们“既能悦目,又可赏心,兼耳底、心底音乐而有之”。先写用眼睛看见“绿色的叶片”“鼓鼓的茅穗儿”,再写“嚼嚼”“吮吮”,用嘴巴尝到甘甜清凉的滋味,而且这滋味是从舌尖直沁肺腑,让人产生一种直抵心灵的畅快。不论眼的观察,还是心的感受,都给我们以美感,这样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感情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此外,散文还蕴含美的哲理、美的思想。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陀螺》一课,作者通过小时候做陀螺、得陀螺和赛陀螺的事儿,悟出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总之,散文是美的化身,不论写景、叙事、抒情还是哲理散文,都蕴含着诸多审美因素,有待我们去细细研读、用心发掘。

二、展开想象,感受美的意境

黑格尔曾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散文充满诗情画意,有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能够把语言转化为鲜活的画面,让学生真正走进散文描写的意境。可是,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是肤浅的,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是不完善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移情,在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散文的意境中感同身受,让美在生命里体验和发现。如此,学生的审美体验才能达到高峰,散文的审美价值才得以开掘。

如部编版四上《走月亮》一文,“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作者以诗意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静谧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美景图,画面如诗如梦、流光溢彩,描绘出“水光山色与人亲”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对家乡的情感。文章意韵悠长,读来令人畅快,让人向往。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伴随着柔美的音乐,边读边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月光下的意境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仿佛看到的月夜美景。又如《山中访友》一课中“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教学这一段落,教师可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山中景色作为画面,以轻盈柔美的音乐为背景,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意境,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作者,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与山中落花、落叶、石头等景物“对话”……通过移情想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山中的景物美,感受文章的意境美,体会作者对山林的深深爱恋,从而提升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力,发展想象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反复诵读,体会美的情感

叶圣陶曾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还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2]

散文是作者个性化的表达,是用情感和趣味打动人、感染人的,散文的语言往往饱含着作者的情感、精神和思想。反复诵读,可以对文章表达的感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散文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美的语言,想象美的意境,体会美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在听读中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学生反复自读,多次感知文本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对于散文中重要的句段,文章的神来之笔、点睛之笔,更要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深入体会散文蕴含的情感美,从而自觉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麦哨》开头和结尾对麦哨的描写,语言简洁明快,意蕴悠长,写出麦哨“欢快,柔美”的特点,读“欢快,柔美”这两个词语,足以让我们感受到麦哨的悠扬,感受到作者对麦哨由衷的喜爱。读“欢快的哨声传得很远、很远……”又让我们体会到乡村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仿佛像麦哨一样,永远那么欢快柔美、悠远绵长,作者是在借麦哨声抒发自己对农村自由、快乐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从而感受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美。教学中,可让学生先画出描写麦哨的语句,通过默读、想象及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让学生在对语言的反复诵读中,感受麦哨的悠扬、欢快、柔美,感受语言的优美,深入体会作者对麦哨的喜爱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四、仔细品味,领悟美的语言

语言美是散文的一大特色,也是散文吸引很多人的重要因素。优秀的散文语言极具个性化色彩,能够精确传神地抒写作者个性化的情思,以特定的言语形式传达特定的言说内容。散文的情感思想之于语言文字,恰如蜜之于花,盐之于水,融为一体。因此,散文阅读教学,不能脱离语言让学生凭空感受,必须为学生真实地感受作者的情思提供支架,使学生阅读感受更加清晰化。[3]散文的语言常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富有意境美和情感美,富有节奏韵律,极具感染力,是语言学习的典范。引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美,是培养审美感知力和鉴赏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可以抓住散文中关键语段,感悟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美,体会其表达效果,体验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动词的灵动美,体会形容词的形象美以及叠词的音韵美。如《彩虹》一课:“……我坐着秋千荡来荡去的时候,我的花裙子不就成了一朵彩云飘来飘去吗?”这句中的“荡来荡去”“飘来飘去”等词语,可以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语言的韵律美,感受小女孩内心的快乐。此外,还可以抓住散文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的语段,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魅力。例如,《祖父的园子》一课中,作者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以“愿意……就……”简短而又欢快的句式,生动地写出了祖父园子动植物生长的自由,以及“我”和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表达了“我”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麦哨》中“金黄的油菜花谢了……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作者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凭借丰富的想象,以诗意的语言写出了油菜、蚕豆、萝卜等不同颜色的花相继凋谢,形状果实的果实缀满枝头,作者用“长出”“结出”“换上”“擎起”等不同词语,极其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田园丰收图,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以视觉上的美感。这样优美的语言,教师应该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品味玩赏,让学生领悟散文的语言美,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五、读写迁移,尝试美的表达

入选教材的散文,多是艺术美的化身,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发现美、鉴赏美的基础上,进行读写迁移,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用语言表达美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感受散文中美的语言、形象、意境、情感的基础上,用美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生活中对美的体验,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不同体验带来不同的美。学生通过课堂不同层次的审美阅读活动,对散文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构思等都有不同层次的体悟,再通过凝聚并提炼,在写作中加以模仿运用。可以鼓励学生积累美的语言,可以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可以用意象营造美的意境……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受的美表达出来。如部编版三上《大自然的声音》中“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形式以及富有节奏的拟声词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在公园、在树下、在水塘边,随处可以听到动物各种美妙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可以让学生仿照这一排比句式,写一写在大自然中听到的各种动物的声音。课堂上,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情趣盎然,写出了充满生活情趣的、富有诗意的的语言,有的写:“走在池塘边,听听青蛙呱呱呱呱的叫声;坐在草地上,听听小鸟啁啁啾啾的歌唱。站在屋后,听小鹅希哩希哩的欢叫。”有的写:“在山坡上,听听牛羊哞哞咩咩的叫声;站在树下,听听虫儿叽哩叽哩地鸣叫;坐在海边,听听海鸥嗷嗷呕呕地欢唱”……在孩子描绘的欢快的语言中,感受到大自然声音的丰富和美妙,感受到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质量,也培养了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素养。

猜你喜欢

意境散文美的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