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应用进展

2020-03-23官绍年陈迎珠卓明磊贾淑芹王国洪徐国宾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检验科胸部肿瘤内一科分子诊断中心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重庆400010

临床检验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基因突变靶向血浆

官绍年,陈迎珠,卓明磊,贾淑芹,王国洪,徐国宾,c(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a.检验科,b.胸部肿瘤内一科,c.分子诊断中心&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2;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重庆 400010 )

2018年全球新增肺癌210万例(11.6%),死亡180万例(18.4%),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癌症[1]。中国是肺癌高发国家,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情况分析》数据显示,中国人群中肺癌是男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在女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二[2]。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女性肺癌发病率(22.8/100 000)高于全球其他国家女性肺癌发病率[1]。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约80%~85%。由于缺乏早期典型症状和可筛查手段,大多数肺癌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经化疗等标准治疗方案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5%。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是通过在细胞内与ATP竞争性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简称为EGFR、ErbB-1或HER1)基因上酪氨酸激酶域的ATP结合位点,阻断EGFR分子内酪氨酸自身磷酸化及活化,从而抑制EGF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多项大型临床试验[3-4]表明基于EGFR基因的靶向治疗在EGFR敏感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中可改善其生存及预后。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2019年V2版《非小细胞肺癌诊治指南》提出:所有NSCLC患者均应检测EGFR基因。EGFR是NSCLC中的主要突变基因,突变率为46%。NSCLC患者中2种常见EGFR突变类型是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在EGFR突变阳性人群中占比90%。这2种突变均可导致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活化,与TKI的敏感性相关,因此被称为EGFR敏感突变。亚裔NSCLC患者人群EGFR基因敏感突变阳性率为50%,远高于白种人群[5]。大多数EGFR敏感突变来自非吸烟或既往轻度吸烟的腺癌患者,但是这些临床特征不能用于选择适合EGFR检测的人群。目前国内临床中已常规开展EGFR基因的检测,并将其作为靶向药物治疗的必要条件。本文将对EGFR基因突变类型、临床应用进展及其检测时需注意的问题作一总结。

1 EGFR基因结构及NSCLC患者突变类型

EGFR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p12-q22区上,包括28个外显子区域。表达的蛋白质分布于人类角质细胞、上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膜外表,包括胞外功能区、跨膜区和胞内区。主要调控的信号通路途径包括:RAS-RAF-MEK-ERK-MAPK通路、PLC-γ通路、PI3K-PDK通路和JAK-STAT通路。EGFR基因过表达时在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肿瘤浸润转移及细胞凋亡抑制发挥作用。

与NSCLC相关的EGFR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TK)区域的18~21号外显子上,包括30余种突变(图1)。18号外显子突变占EGFR突变的3%~5%,常见的点突变为G719X、E709X,常见缺失突变是del E709_T710insX。19号外显子突变类型包括缺失突变、框内插入突变、L747位点突变和D761Y点突变和其他少见突变等。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l)在NSCLC中占比最多,约占EGFR基因突变的45%。19del已知的缺失突变类型有30余种,最常见的有p.E746_A750 del,目前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MRS)的检测试剂盒最多能检测到29种缺失突变类型。其次,21号外显子上L858R突变也是NSCLC患者EGFR基因的主要突变类型,约占EGFR突变的40%左右。L858R突变点在mRNA上的2 553位密码子(T>C),基因编码的第858个氨基酸由亮氨酸(L)变成精氨酸(R)。除此以外,21号外显子上还有L861位点突变、T854A点突变及其他少见突变。20外显子突变类型有框内重复/插入突变、T790M点突变、S768I点突变、C797S/G点突变及其他突变。其中框内重复/插入突变是除19del、L858R外突变率最高的类型,90%以上的插入点位于Ser768和Val774之间。T790M突变是第790位密码子的苏氨酸(T)被蛋氨酸(M)替代,导致EGFRTK区域与靶向TKI药物的亲和力降低从而产生耐药。T790M突变可用于监测NSCLC患者EGFR-TKI治疗耐药情况,50%的获得性耐药患者可出现T790M突变,在评估NSCLC患者靶向治疗疗效和预后中存在重要价值[6]。

图1EGFR基因结构及主要突变类型示意图

2 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价值

2.1指导晚期NSCLC患者TKI药物的使用EGFR基因是NSCLC患者的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驱动基因,在Ⅰ期肿瘤中突变率为57.6%,Ⅱ期肿瘤中突变率为47.9%,在Ⅲ期肿瘤中突变率为47.5%,在Ⅳ期肿瘤中突变率为43.4%[7]。目前NSCLC患者EGFR突变检测以组织病理学活检作为金标准。经组织EGFR突变检测为阳性的NSCLC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后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时间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较EGFR野生型患者延长,而EGFR野生型患者使用EGFR-TKI治疗的效果则差于化疗,提示组织EGFR检测对指导NSCLC患者的TKI治疗的必要性[8]。Wang等[9]的Benefit研究结果发现组织和血浆检测的一致性为78.0%,血浆EGFR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和93.9%,且血浆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经一代TKI治疗后PFS时间延长,提出血浆EGFR的检测也可用于指导TKI药物的治疗。Weber等[10]的研究同样说明了外周血在筛选TKI治疗获益人群中的应用价值:Ⅱ~Ⅳ期NSCLC患者血浆EGFR突变阳性患者经厄洛替尼治疗后PFS期较野生型患者延长(5.7个月vs 2.8个月)。综上,组织或血浆中EGFR突变状态均对指导NSCLC患者TKI治疗至关重要。

(1)EGFR突变检测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TKI靶向治疗效果优于化疗

化疗是EGFR突变检测阳性的NSCLC患者的传统治疗方案,但是临床中化疗的毒副作用多,如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等。迄今为止,国内外已发表了多项比较这2种治疗方法在组织EGFR突变检测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中疗效的大型Ⅲ期临床试验(表1)。结果显示,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患者经EGFR-TKI靶向治疗后较化疗的PFS期延长,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提高,但OS期与化疗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晚期NSCLC患者应检测EGFR,并对检测阳性的患者行TKI靶向治疗。若治疗后未出现疾病进展则行维持治疗;若治疗后出现进展则再行后续全身治疗。

表1 EGFR-TKI药物和化疗用于组织EGFR阳性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注:1*,18~21号外显子上29种突变任意1种;2*,非常见突变,包括T790M、20号外显子缺失、 G719X、S768I和L861Q等。

(2)指导组织EGFR检测为敏感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从不同代一线TKI治疗中获益

2019年第2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诊治指南》推荐经EGFR基因敏感突变检测阳性的初治NSCLC患者,应给予一线EGFR-TKI药物治疗并定期评估疗效。一线TKI治疗药物主要包括3代。第1代药物有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lotinib)、埃克替尼(icotinib)、达克替尼(dacomitinib)及阿法替尼(afatinib)等,其中前3种已在中国批准上市。埃克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EGFR-TKI药物,2014年获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hina food and grug administration,CFDA)批准用于一线治疗EGFR敏感基因突变NSCLC患者。其在1项Ⅳ期临床研究[4]中治疗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的ORR和疾病控制率 (disease control rate,DCR) 分别为56.3%和95.1%。吉非替尼与埃克替尼用于EGFR敏感的NSCLC患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相当[22],与厄洛替尼的PFS时间也无差异(8.3个月vs 10个月,P=0.424)[23],因此这3种一代TKI药物对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的疗效差异不大。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是第2代不可逆性EGFR-TKI药物。阿法替尼在LUX-Lung7临床试验中[24]用于EGFR敏感突变阳性患者的中位PFS时间为11.0个月,OS时间为27.9个月,可较吉非替尼降低肺癌进展风险和治疗失败风险。达克替尼是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的替代治疗方案。ARCHER 1050 研究[25]首次对比了达克替尼和吉非替尼疗效的差异,结果显示达克替尼治疗组和吉非替尼治疗组在PFS时间和OS时间均有差异,PFS时间在2组分别为14.7个月和9.2个月,OS时间在2组分别为34.1个月和26.8个月,表明达克替尼疗效优于吉非替尼,是EGFR敏感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治疗新选择。奥西替尼(osimertinib,AZD9291)是第3代EGFR-TKI药物,被推荐为EGFR突变患者全身治疗前和全身治疗中的首选药物和疾病进展治疗药物,其PFS时间较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延长,PFS时间可达18.9个月。但是大多数亚洲国家还未批准奥西替尼用于一线治疗,仅作为TKI耐药后的治疗策略。

(3)指导组织EGFR稀有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的TKI靶向治疗

除EGFR敏感突变外,EGFR稀有突变患者使用EGFR-TKI治疗的研究尚在探索中。有研究[26]表明存在EGFR稀有突变的NSCLC患者(G719X,L861Q和S768I)较敏感突变患者对EGFR-TKI应答率更低(32.4% vs 63.8%,P<0.001),而经一线含铂类药物(紫杉醇/卡铂或顺铂)治疗的效果更好,认为对于EGFR稀有突变NSCLC患者应接受以铂类为基础药物的化疗方案,EGFR-TKI仅作为二线或三线治疗药物保留。随后,Shi等[27]的研究却发现中国人群EGFR稀有突变患者(G719X,L861Q,S768I)使用一代EGFR-TKI药物与含铂类药物化疗的PFS时间无差异(7.1个月vs 6.1个月,P=0.893),提出稀有突变NSCLC患者采用第1代EGFR-TKI药物或含铂类药物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可获得几乎相同的存活率。因此EGFR稀有突变NSCLC患者使用EGFR-TKI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目前还存在争议,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和研究数据支持。目前,主要推荐使用第2代EGFR-TKI治疗EGFR稀有突变的NSCLC患者,首选阿法替尼,用于G719X、E719X、L861Q、S768I等多种稀有突变NSCLC患者。但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中除A763_A764insFQEA 突变外(如D770_N771insNPG)均对EGFR-TKI不敏感,韩国研制的Poziotinib或可成为这类患者治疗有效的靶向药物[28]。

(4)指导EGFR耐药突变NSCLC患者的TKI靶向治疗

第1代和第2代EGFR-TKI药物在治疗1~2年内约有50%的NSCLC患者出现获得性T790M耐药[29]。第3代EGFR-TKI药物则是针对获得性T790M耐药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奥西替尼、olmutinib(HM61713)等。奥西替尼是目前FDA唯一批准的用于EGFR耐药的治疗药物。AURAⅡ期研究[30]使用奥西替尼治疗EGFRT790M突变阳性的经治NSCLC患者的ORR为66%,中位PFS时间为11个月,治疗效果较理想。第3代EGFR-TKI的临床应用尚在研究中,研究发现第3代EGFR-TKI治疗后可出现获得性C797S耐药突变。第4代TKI药物罗西替尼(rociletinib,EAI045)则针对C797S耐药突变研发的药物,它在小鼠模型试验中证实与西妥昔单抗联合用药对C797S和T790M耐药突变有效,临床试验中的有效性还有待验证[31]。

2.2评估NSCLC患者EGFR-TKI治疗效果EGFR基因突变作为NSCLC治疗的分子靶标,可作为EGFR-TKI治疗效果监测的重要指标。经EGFR-TKI治疗后血浆EGFR突变检测转为阴性的NSCLC患者,PFS时间较EGFR突变状态无变化患者和靶向治疗后T790M突变的患者延长(P<0.5)[32],且治疗有效患者的血浆EGFR基因突变水平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相关性较好[33]。因此TKI药物治疗中动态监测血浆EGFR突变状态,与影像学检查同样适用于评估接受TKI药物靶向治疗患者治疗效果。Ni等[34]的研究发现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转移性肺癌患者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时,血浆EGFR敏感突变浓度升高,T790M突变浓度也协同升高,而肿瘤负荷(测量靶肿瘤病灶的直径之和)不可测量或保持不变;对T790M突变阳性的患者进行二线治疗(局部放疗+吉非替尼;吉非替尼+化疗;化疗)后,EGFR敏感突变浓度和T790M突变浓度降低,而二次进展时又再次升高。这说明EGFR突变检测对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疗效和疾病进展有较好的评估价值,较肿瘤负荷能更好地监测靶向治疗患者疾病状态。另一项研究[35]也有类似发现。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经厄洛替尼治疗后血浆EGFR敏感突变浓度降低,而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血浆EGFR敏感突变浓度和T790M耐药突变浓度均升高,且T790M突变最早可在临床评估疾病进展前344天被检测到,说明血浆EGFR突变检测对早期评估NSCLC患者EGFR-TKI治疗效果和耐药情况至关重要。综上,EGFR突变状态可反映NSCLC患者EGFR-TKI治疗效果,检测靶向治疗前后EGFR突变变化水平是临床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的有效措施。

2.3指导NSCLC患者外科术后的辅助治疗 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是Ⅱ~Ⅲ期NSCLC患者手术后的标准辅助治疗方案。但是化疗的有效性低,不良反应多。为此,2018版《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中积极推荐Ⅲa期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完全切除术后使用EGFR-TKI作为辅助治疗(ⅠB)。ADJUVANT研究[14]佐证了上述结论。组织EGFR敏感突变阳性的早期可手术NSCLC患者术后经吉非替尼治疗后的中位PFS时间较化疗组(顺铂+长春瑞滨)延长(28.7个月vs 18.0个月,P=0.005 4),安全性也优于化疗组。提示EGFR-TKI治疗对经检测为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效果较传统化疗好。而对未经EGFR基因突变筛选的NSCLC患者,RADIANT研究[36]随机将纳入的973例可手术早期NSCLC患者分为厄洛替尼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结果却发现厄洛替尼组和安慰剂组中位PFS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5个月 vs 48.2个月,P=0.324)。单独分析其中EGFR突变阳性的161例患者则发现2组中位PFS时间有差异(46.4个月 vs 28.5个月,P<0.01)。因此,外科手术的NSCLC患者也需进行EGFR基因检测,突变阳性患者可从术后EGFR-TKI靶向辅助治疗中获益。

3 EGFR基因检测应注意的问题

3.1检测样本类型的选择 组织作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主要检测材料,在临床应用时存在诸多不足,如肿瘤异质性、取材困难、患者依从性差、检测周期长等,临床实践中EGFR的受检率仅为20%~30%。而外周血因其无创伤性和实时检测的绝对优势,且与组织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可达80%以上[37],是未来临床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2015年 CFDA就提出在肿瘤组织不可评估的情况下,可获取血液(血浆)标本中DNA评估EGFR基因突变状态,用于筛选可能从吉非替尼治疗中获益的NSCLC患者。2019年的NCCN指南也推荐在特定情况下,如患者身体条件不适合有创组织采样,或初诊患者病理确诊后没有充足的检测材料用于分子检测,或所有组织未发现肿瘤驱动基因的患者随访时,可考虑检测血浆cfDNA/ctDNA。当出现因T790M耐药导致疾病进展时,须优先考虑检测血浆T790M突变。若血浆检测阴性,强烈推荐再次活检取材检测T790M突变。

此外,其他体液如尿液、胸腔积液、脑脊液中的游离DNA成分也可用于EGFR突变的检测。

尿液cfDNA是循环中游离的片段DNA通过肾脏的滤过屏障浓缩到尿液中形成。尿液cfDNA和组织EGFR检测的总一致率为88%[38]。Li等[39]报道在早期(Ⅰ/Ⅱ期)NSCLC患者尿液cfDNA中,19del和L858R的检出率分别为30%和56%,与组织总一致率为42%;而在晚期(Ⅲ/Ⅳ期)NSCLC患者尿液中,19del和L858R的检出率分别为89%和97%,与组织总一致率为93%。因此尿液cfDNA检测用于晚期肿瘤EGFR突变状态检测优于早期肿瘤患者。统计数据表明[40],当尿液辅助组织用于EGFR检测时,T790M检出率可增加7%,采取相应的TKI靶向治疗后可使PFS时间和OS时间分别增加0.44和0.35个月,减轻56%的患者约1 243~1 680美元的经济负担,是一项经济无创的治疗实时监测手段,在未来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15%初治和10%~50%治疗中的NSCLCL患者出现胸腔积液,也可作为EGFR基因检测的检测材料,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疗效和预后评估。胸腔积液中存在EGFR19del或L858R突变的NSCLC患者,靶向治疗应答率达94.1%,PFS时间较未检测到EGFR突变或存在T790M突变的患者更长(10.8个月vs 4.2个月vs 1.7个月)[41]。胸腔积液分为上清液和沉渣,二者均可检测到EGFR基因,但哪一种更适合EGFR的检测尚不明确。Lin等[42]报道称以组织检测结果作为标准,配对胸腔积液上清液和沉渣联合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率分别为92.3%、100%和95.5%。而上清液和沉渣中EGFR检测结果不一致率为18.2%,上清液的敏感性高于沉渣(92.3% vs 69.2%)。但是Liu等[43]通过采用ARMS方法检测80例ⅢB/Ⅳ期的肺腺癌患者组织、胸腔积液上清液及沉渣中EGFR突变,发现沉渣较上清液用于EGFR的检测敏感性更高(81.8% vs 63.6%)。因此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争议,难以明确哪种成分用于EGFR检测更为准确。

第1代或第2代EGFR-TKI治疗的EGFR突变的NSCLC患者,约30%的患者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转移。Zhao等[44]对比了7例脑转移性NSCLC患者脑脊液和血浆EGFR突变状态,采用AMRS和ddPCR方法检测的7例患者脑脊液EGFR突变均为阳性,包括4例19del突变,3例L858R突变,其中1例存在19del和T790M两种突变。但是配对血浆中2种方法5例检测为阴性(71.4%),ddPCR方法检测另2例为19del和T790M突变阳性,而AMRS方法检测1例为19del和T790M突变阳性,1例仅有19del突变阳性。因此脑转移NSCLC患者进行EGFR突变检测时,选择脑脊液作为检测样本优于血浆,值得未来深入研究并推向临床。

3.2血液样本采集及处理 2017年欧美学者发布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DNAEGFR基因突变检测指南》 和吴一龙教授等牵头修订的2018版《非小细胞肺癌血液EGFR突变检测中国专家共识》等均对外周血EGFR基因检测的标本采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双方指南均指出EGFR基因突变时血浆优于血清。外周血采集需使用cfDNA专用的常温采血管或常规EDTA抗凝管,采集10 mL静脉血。为防止全血中白细胞破裂释放大量的野生型DNA造成背景干扰,常规EDTA-K2抗凝管采血后需立即分离血浆,最多可延长至2 h内;专用cfDNA采集管内含有游离DNA保护剂和细胞膜固定剂,因此可常温放置1周左右。全血在进行血浆分离时,建议低速离心后再进行高速离心以使细胞及其碎片被充分清除。分离后的血浆可放置于-20 ℃短期储存;长期储存需放置于-80 ℃内,并避免反复冻融。目前市面上血浆cfDNA提取试剂盒较多,但是不同试剂盒的提取方法和提取效率上存在差异。Solassol等[45]比较了5种用于cfDNA提取的商业试剂盒的提取效率。结果发现,所有的方法均可用于cfDNA的提取,其中Norgen试剂盒提取到的cfDNA浓度最高,Zymo Research试剂盒可提取到180 bp和400 bp的DNA片段。在考虑到Zymo Research试剂盒可减少PCR抑制剂的影响的情况下,该研究认为其是最佳的选择。

3.3非组织样本检测方法 血液等非组织样本对NSCLC患者的治疗指导和疗效监测均有重要价值。但是与肿瘤组织相比,大多检测技术检测血浆EGFR基因检测的敏感性仅为50%~70%,且在不同分期肿瘤患者中的敏感性还存在差异。不仅如此,用于EGFR基因检测的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ur DNA,ctDNA)占游离DNA的比例不到1%,因此对检测技术的灵敏度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外指南或共识均无关于非组织样本EGFR检测平台的推荐。

基于AMRS技术开发的CobasEGFRMutation Test v2(美国罗氏公司)是FDA首个批准应用于临床的外周血EGFR基因检测试剂盒,用于NSCLC患者厄洛替尼治疗的伴随诊断,分析灵敏度为1%。该试剂盒检测NSCLC患者19del、L858R和T790M的敏感性分别为86%、90%和40%,特异性均为100%[46]。经改进的super-AMRS的分析灵敏度可达0.2%,2018年已获CFDA认证用于血浆EGFR的检测。

数字PCR(digital PCR,dPCR)技术分析的灵敏度可达0.1%,可实现微量EGFR基因突变的绝对定量。dPCR方法检测NSCLC患者血浆ctDNA中19del、L858R突变和T790M的敏感性分别为82%、74%和77%,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79%,证实了dPCR技术检测血浆中EGFR突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47]。但是dPCR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dPCR技术检测EGFR突变时大多数一次仅能检测1种已知突变,当检测多个突变位点时需进行多次dPCR检测。Yu等[48]采用新开发的多重dPCR方法可使19del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0.9%和88.9%,L858R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100%,T790M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3.8%,说明这种新开发的多重dPCR方法可实现EGFR基因突变多点同时检测。另一个问题是dPCR临床应用的性能验证还缺乏标准化指南,不同实验室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存在争议。有学者建议借鉴临床化学性能验证标准指南的经验,或可解决实验室性能评估和质量控制的问题[49]。

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采用边合成边测序的原理,在芯片中进行大规模的平行深度测序,实现一次性对大量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其分析灵敏度为0.02%~5%。添加分子唯一识别码(UMI)的Oncomine Lung cfDNA (OLcfDNA)二代测序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浆T790M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6.9%,最低检测限为1%[50],具有较好的检测效能。但是NGS用于检测ⅠA~ⅢA期NSCLC患者血浆EGFR突变的总敏感性远低于ⅢB~Ⅳ期患者(22.2% vs 72.7%)。因此更推荐采用NGS方法检测晚期NSCLC患者EGFR突变状态。

3.4检测结果报告EGFR基因突变检测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所需要的报告时间不同,中国专家建议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前提下,所有EGFR基因突变分子检测实验室经平台建设和流程优化后的报告周期不超过3~5个工作日。EGFR基因突变检测报告单应包括6部分的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2)检测标本信息;(3)检测项目名称、方法及检测结果;(4)检测结果的解释及参考文献;(5)检测说明及备注;(6)报告发出单位及时间。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科别、住院号、床号、临床诊断等。检测标本信息包括标本类型、标本状态、采样时间、送检时间、接收时间、送检医生及联系方式。检测项目名称应具体到EGFR基因突变位点全称及缩写。报告中应注明核酸提取的方法及DNA质量,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方法、仪器及试剂名称。检测结果中的异常结果应显著标识。对检测结果的解释包括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当次检测结果中存在的异常结果解释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和局限性,阴阳性对照和质控品检测结果,解释中涉及的参考文献等。检测说明中需提到当次检测涉及的范围,不同检测结果报告方式的说明,标本的状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最后,报告单中还应明确当次检测人员姓名、审核者姓名、报告时间、报告单位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等。检测报告单的内容应全面具体、通俗易懂,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4 总结及展望

基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已成为NSCLC临床治疗与疗效评估的关键措施,展现出极具潜力的发展前景。对于临床初治的NSCLC患者和可手术的早期NSCLC患者,检测组织和血液中的EGFR基因突变为阳性的患者均可使用EGFR-TKI药物,可有效延长患者PFS时间和OS时间。但TKI药物使用后患者可能出现耐药或者进展,而影像学评估大多需要3个月,因此治疗过程中实时监测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对早期评估TKI疗效和预测疾病进展至关重要。血液在临床应用时简单易得,是实时监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理想材料。但是血液样本EGFR基因突变检测与组织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仍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而且血液中仅含有极少量的肿瘤DNA,目前的技术分析灵敏度最高到0.1%,还需开发更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不仅如此,临床对血液EGFR突变标准检测流程的制定和质量控制标准尚未统一。因此,未来围绕EGFR基因在治疗指导和疗效监测中的应用、血液新检测技术开发和检测规范等方面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以期扩大TKI靶向治疗受益人群,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基因突变靶向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靶向治疗 精准施治 为“危改”开“良方”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