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2020-03-23马冬梅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外渗输液针对性

马冬梅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75000)

临床治疗中,静脉留置输液可以快速发挥药物治疗效果,加快患儿康复。同时可以减轻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保护静脉血管,提高护理效率。但患儿在接受静脉留置输液治疗时容易出现紧张、恐惧情绪,对静脉留置输液存在抵触,治疗顺从性差。另外,临床应用中部分患儿发生留置针脱落、静脉炎、液体外渗、堵管等并发症,影响静脉留置时间和治疗效果[1,2]。为了更好的开展儿科外周静脉留置输液治疗,本研究在护理工作中开展针对性护理,探究针对性护理对小儿静脉留置输液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12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静脉留置输液治疗的880例患儿,根据针对性护理活动实施前后将其分为两组,均获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其中针对性护理实施前523例,针对性护理实施后357例。患儿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儿一般资料

1.2 方法

患儿采用统一BD公司生产的24G“Y”型静脉留置针,3M透明敷贴,封管采用生理盐水和肝素稀释液。针刺部位重复消毒2次,见回血后继续进针2~3 mm,护理人员观察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有无脱落情况,同时注意皮下血肿发生,对患者实施输液健康指导。

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a)由6名护理人员组成小组,其中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实施和督导;b)从护理方法、人员配合、操作管理及患儿病情等方面分析问题原因,主要原因包括:穿刺部位选择、护理人员穿刺操作欠佳、固定及封管技术不规范、患儿输液体位不正确、患儿及家长不配合、药物理化性质、巡护方面等;c)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在原有静脉输液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特别是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一对一指导穿刺操作过程中的缺陷,如穿刺失败后需要更换留置针,预防浅静脉炎的发生;增强消毒意识,规范消毒操作,穿刺失败必须再次严格消毒,消毒酒精自然挥发后实施穿刺,避免消毒液通过血管窦道进入血管造成化学刺激;延长管U形固定,肝素帽高于留置针尖端,降低血液回流风险。穿刺部位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应该选择头部正中静脉、手背及大隐静脉等粗直静脉作为穿刺部位,0.5 h~7 d患儿选择大隐静脉穿刺,7 d~3岁患儿选择头部静脉穿刺,3岁以上选择手背静脉穿刺,头部及四肢静脉留置应该环绕固定。封管时应用肝素钠盐水相对安全可靠,单一生理盐水封管容易堵管。改进封管流程,在患儿输液结束后12.5 U/mL肝素稀释液封管,将含有封管液的注射器连接头皮针进行正压封管,缓慢推注2 mL后边推注边退针头,接近结束时闭套管针上小开关,关闭位置尽可能靠近套管针延长管起始部,再推注0.5~1 mL,然后拔出肝素帽中的头皮针。自身免疫功能不全或抵抗力差的患儿可降低高刺激性及高渗透压药物输液浓度,调低输液速度,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针对患儿不配合情况,通过营造良好环境,在输液室内装饰一些符合患儿心理的小饰品,如墙面及天花板上贴挂卡通图案,用浅淡颜色装饰,可以缓和患儿心情;输液室配备玩具共患儿玩耍,可以分散其注意力;但需要注意对玩具进行消毒管理;输液室内播放动画片、儿童音乐,营造舒适温馨的输液环境;输液治疗过程中患儿表现好可以由护理人员给予奖励;静脉穿刺前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与患儿交流,如触摸患儿头部,温柔凝视患儿眼睛;年纪较大的患儿可以通过言语鼓励消除其恐惧心理;针对家属不配合我们可以做好家属沟通工作,由护理人员认真、细致的向家属讲解静脉输液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取得家属理解和支持;患儿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工作,护理人员需全程观察输液情况,包括穿刺部位皮肤、针头、输液管以患儿心理状态;留置针拔出过程护理人员应该动作轻柔、迅速,减少对患儿的疼痛刺激。

1.3 观察指标

比较针对性护理实施前后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穿刺一次成功率标准:护理人员一次穿刺即可成功,未发生意外且无需重复穿刺;观察记录实施前后患儿静脉留置时间,符合治疗要求且达到预期目标时间则判定为合格;比较患儿治疗顺从情况,分为积极配合:静脉穿刺中患儿全程配合护理人员工作,无大声哭闹情况,不影响静脉穿刺操作;配合:静脉穿刺中患儿哭闹但不影响操作进行;不配合:除外上述情况。顺从率=积极配合率+配合率。记录针对性护理实施前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成功率

针对性护理实施前患儿穿刺一次成功366例(69.98%),针对性护理实施后患儿穿刺成功348例(9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P<0.05)。

2.2 静脉留置时间及合格率

针对性护理实施前患儿静脉留置时间(1.9±0.8)d,目标留置时间合格率219例(41.87%),针对性护理实施后患儿静脉留置时间(3.0±1.1)d,目标留置时间合格率275例(7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P<0.05;χ2=6.26,P<0.05)。

2.3 顺从率

针对性护理实施前患儿积极配合117例、配合248例、不配合158例,顺从率69.77%,针对性护理实施后患儿积极配合223例、配合98例、不配合36例,顺从率89.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

2.4 输液不良反应

针对性护理实施前患儿穿刺点红肿83例、疼痛252例、药液外渗83例,总发生率79.92%,针对性护理实施后患儿穿刺点红肿28例、疼痛67例、药液外渗26例,总发生率3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P<0.05)。

3 讨论

小儿临床治疗常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由于患儿年龄情况、血管特点,较容易在治疗中出现药液外渗风险[3]。

针对性护理最早由国外学者提出,其概念被多个国家采纳。针对性护理通过成立小组实施一定的训练与引导,同时定期分析、发掘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最大限度制定解决措施,同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实施护理措施,最终达到工作质量提升的目的[4]。本研究借助这一理念在科室率先开展针对性护理工作小组,并针对患儿常见输液不良反应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小儿静脉留置输液理论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改进了护理人员处理小儿静脉留置输液护理问题的能力。这对于规范留置针操作,降低留置装置脱落、敷贴脱落、穿刺点异常等风险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针对性护理实施前后发现,针对性护理实施后患儿穿刺成功率和目标留置时间合格率高于实施前,而针对性护理实施后患儿穿刺点红肿、疼痛、药液外渗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研究认为,针对性护理活动的实施对全科医护人员小儿输液基本功进行了一次强化训练,通过分析科室目前存在的输液操作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规范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进封管方式,减少了固定不规范或穿刺不成功而导致输液外渗、穿刺部位异常等情况的发生[5]。

针对性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工作过程中更有责任心和爱心。良好的护理服务态度也有利于缓解家长和医护人员的矛盾,构建和谐关系[6]。同时,在患儿输液期间加强巡检工作,确保穿刺部位无针头滑出,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严格保障患儿安全,取得了家属的信任和理解,充分保证静脉输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可以改善小儿静脉留置输液护理质量,提高目标留置时间合格率,降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外渗输液针对性
CT增强扫描检查中高压注射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护理干预在小儿临床药物外渗中的效果研究
加州鲈烂身病因复杂,准确诊断,针对性用药十分重要
规范化护理对降低CT增强造影检查过程中对比剂外渗的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提升吸引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