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患儿应用肺部啰音区加强叩背法的效果观察
2020-03-23梁文婷王学梅杜淑梅
张 艳,梁文婷,王学梅,杜淑梅,李 静
(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 033000)
肺炎是婴儿时期的常见病,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严重威胁小儿健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中、细湿啰音[1]。肺部局限性湿啰音提示该处的局部病变。发现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干预,以免延误病情对患儿造成伤害[2,3]。临床研究显示,经常帮助患儿进行翻身叩背,能够帮助患儿将气管内的分泌物排出,保持呼吸畅通,减少患儿死亡[4]。但传统叩背手法对于肺部小支气管乃至肺泡所产生的分泌物排出无效,无针对性[5]。国内外文献有关于婴幼儿人工叩背方法的具体操作要求的研究,也有陆青等[6]关于沿着支气管解剖走向叩击排痰法(定位叩背)的研究,但是仍未体现出叩背方式的针对性。因此,研究采用肺部啰音区加强叩背法,根据肺部胸片和听诊肺部啰音情况来确定叩背位置,旨在针对肺部啰音区体表投影位进行加强叩背,以提升单次叩背排痰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6月在吕梁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共完成了120例次叩背,对照组男4例,女6例;年龄<1岁23例次,>1-3岁37例次。观察组男5例,女5例;年龄<1岁19例次,>1-3岁41例次。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儿年龄为6个月~3岁 ;治疗方案均为静脉输注抗生素、化痰药物,同时进行雾化治疗者。排除标准:特一级护理的患儿;有合并症的患儿。操作者均熟练掌握婴幼儿人工叩背法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婴幼儿人工叩背方法,沿支气管走形叩背,从下到上,从两侧到中间,用腕关节的力量叩击,力度以患儿能承受为宜,频率60~80次/min[7],背部肺区叩击至少3~5 min/次/侧。
1.2.2 观察组 采用肺部啰音区加强叩背法,根据胸部X线片和肺部听诊确定啰音位置,针对大、中、小水泡音(捻发音)对应的肺部背侧体表区域进行分层次叩击,在对照组常规叩背时间、频次基础上,逐层递增3~5 min、20次左右,力度以患儿能承受为宜。
1.2.3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和查检表记录方法,对调查期间住院前三天的患儿进行叩背排痰护理,每日2~3次,根据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痰液的排出情况来判断叩背效果,并将每次的排痰效果记录在查检表上,共120例次。
1.3 观察指标
排痰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排出痰液;有效:啰音在咳嗽后减轻或消失[8];进步:较护理前咳嗽减轻;无效:患儿症状无改变或加重。有效率=(显效+有效+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叩背排痰总有效率分别为58.33%、8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叩背排痰有效性提高了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叩背排痰有效性比较 例
3 讨论
小儿肺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进展快、时间短的特征[1-3]。婴幼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相对狭窄,黏膜血管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气道干燥,纤毛运动差,清除能力弱,分泌物易阻塞呼吸道[1-5]。当婴幼儿感染肺炎时,分泌物增加,导致通气不畅,呼吸道阻塞,炎症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导致缺氧。如果没有第一时间接受行之有效的治疗,将会引起严重并发症,而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3-5]。婴幼儿肺炎护理干预的主要方向是通畅患儿呼吸道,缓解咳嗽、咳痰、喘憋等临床症状[4-7]。叩背排痰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排痰方法,它可将阻塞在气道内的痰液清除于体外,从而减轻咳嗽、咳痰、喘憋和因排痰障碍而引发的呼吸困难和缺氧等症状,改善呼吸功能。
婴幼儿人工叩背法使无病变的肺叶与有病变的肺叶接受同等时间叩击,而感染部位未能重点叩击[9],排痰效果不明显,适合炎症病变部位广泛的患者。有研究[10]表明,对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定位叩背法排痰效果显著。小儿支气管的解剖分级特点为级数越高越细,与胸壁距离越来越远,需通过更强的力度才能使小水泡音区的痰液脱落。
本方法是在肺部炎症突出位置即啰音区进行分层次叩击,通过加快叩击频率来增强叩击力度,延长叩击时间形成持续传导力,促使痰液脱落。其利用物理学中动量定理,在患者和操作者不变的情况下,叩击频率越快,碰撞时间越短,形成的撞击力越大的原理,完成分层叩击频率设置。经临床实践,大、中、小水泡音区痰液排出所需耗时分别为至少3~5 min/次、6~10 min/次、11~15 min/次;频率分别为60~80 次/min、81~100 次/min、101~120 次/min。
婴幼儿肺炎的呼吸道中存在的痰液量及排痰效果是肺炎最主要预后影响指标[11]。当前证据表明,肺部啰音区加强叩背法应用于患儿单次叩背排痰中效果明显,有效率达到85%,较对照组的叩背排痰有效性提高了26.67%,效果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出现9例次排痰无效,其中4例因操作者连续给多名患儿叩背,产生疲劳,叩背频率减少,影响叩背效果;2例因患儿咳痰无力未能排出痰液;2例因患儿哭闹家长心疼,导致叩背操作中断;1例为新入院患儿,精神食欲差,痰液粘稠,叩背效果不佳。将此方法推广至护生及部分陪侍人,扩充叩背团队,减轻操作者的工作量,缓解疲劳,提高叩背排痰有效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采用肺部啰音区加强叩背法进行护理,能防止盲目排痰的弊端,提高肺炎患儿的单次叩背排痰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偏少且只对住院患者前3天进行了调查,若能扩大样本量并对住院患儿进行全程跟踪护理,进一步观察对缩短住院日的影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