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无偿献血行为的动机与激励政策研究

2020-03-23李鑫城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礼品献血者独生子女

李鑫城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一、引言

无偿献血是指为救助他人而自愿无私奉献自身血液的行为,英国社会学家蒂特马斯认为自愿无偿献血制度无论在血液安全还是采集效率方面都是最优的制度选择。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无偿献血制度并废止公民义务献血制度以来,虽然我国的采供血服务体系建设以及血液质量安全管理成效显著,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医疗保险普及等问题使得用血需求持续扩大,而人体是血液唯一的供给来源,所以无偿献血事业仍然需要社会公众更加广泛参与。

考虑到捐赠是被定义为自愿无偿地向他人或公益性组织进行救助的行为,从而无偿献血可视为是一种特殊的捐赠。行为经济学一直以来普遍关注捐赠问题,主流观点认为利他捐赠行为的动机分为纯粹利他和非纯粹利他。其中Becker(1974)认为人的捐赠行为是出于改善其他人福祉的目的。在纯粹利他假设下,个人效用包括个人消费与社会福利两个部分,此时个体的理性决策应当是自身不参与贡献的搭便车行为。然而现实中的献血行为却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工群体是无偿献血的主力群体之一。为更好地解释现实情况,Andreoni(1989)提出了非纯粹利他动机,认为人们不仅通过利他行为增进社会福祉而获得效用,同时利他行为本身还会因受到关注而所带来额外的满足感。

相比于行为动机的研究一般是在理论视角上加以分析,激励机制更侧重于对不同的激励制度进行比较,从而具有更高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20世纪初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如何激励人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激励理论。其中同步激励理论认为只有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同步实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而由浙江省最早实施的“三免”政策就是既通过减免公共项目或服务费用的物质激励,也是以表彰献血荣誉实现的精神激励。

二、问卷设计与实施

本次调查对象是来自于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以及浙江工商大学的共计143名无偿献血志愿者。调查时间分别在2018年5月各校的献血车进校园时间。问卷填写方式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在线填写,且是自愿匿名填写,从而保证本次调查的真实性。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献血经历、可多选的献血动机以及对各献血相关政策的感兴趣排序等。其中,献血动机部分通过调查献血者是否是出于“可以帮助到他人”或“可以获得满足感”的目的以考察是否存在纯粹利他动机以及非纯粹利他动机。而在献血激励政策部分,本文主要考查以下六项献血政策,分别是血液健康检查、优先用血政策、评优评奖、纪念品、积分落户以及“三免”政策,并通过自主排序来实现激励机制或政策间受欢迎程度的比较。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体而言,调查对象包括32名男生与111名女生,其中非独生子女数量是独生子女的两倍。在献血经历方面,初次献血者约占总人数的六成,其余为多次献血者。“三免”政策的普及情况较低,44%的献血志愿者完全不知道这一政策。

(一)献血行为的动机分析

从下表第四列可以看出,有86.7%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献血的目的包括“帮助他人”。而“血液(健康)检查”、“查明血型”以及获得“自我满足(感)”的需求均占四成左右。此外,31.5%的人认为享受“优先用血”是参与献血的目的之一。而只有18.9%以及7.7% 的献血者认为“纪念礼品”或“评优评奖”可作为自身献血的动机。最后一列显示,有29.8%的多次献血者认为“纪念礼品”促使自己参与献血,但只有11.6%的初次献血者的想法是一致的。利用卡方检验我们发现,是否具有献血经历对于“纪念礼品”动机存在1%显著性水平的差异(p=0.006),但献血经历对其他动机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二)献血行为的激励政策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总体上“血液检查”、“纪念礼品”和“评优评奖”三项政策分别处于第三、第五和第六位,这与在献血行为动机分析中的相互顺序基本一致;“优先用血”政策的平均排名最高,但在行为动机部分中,仅有约三成的人认为自己献血的目的包括“优先用血”动机。作为政府部门出台的献血支持政策,有76.2%的人较偏好于“三免”政策,而“积分落户”政策则相对没那么受欢迎。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6.8%的被调查对象了解“三免”政策。

表2 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各激励政策偏好排序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约半数的非独生子女重视“血液检查”,而四分之三的独生子女对此政策感兴趣(p=0.008);有67.4%的非独生子女对“纪念礼品”有较低的兴趣,但在独生子女中,这一比例显著上升至93.3%(p=0.001)。相比于非独生子女而言,独生子女更倾向于认可“血液检查”政策,而将“纪念礼品”政策排在更低的顺序。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献血者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主要动机是帮助他人、增进福祉的纯粹利他动机,但同样有一定比例的人存在旨在追求自我满足或个人需要的非纯粹利他动机。具有献血经历的无偿献血者相比而言更愿意为了纪念品而参与献血活动,这表明适当的补偿可能有利于提高献血者的积极性。

在各项献血激励政策中,优先用血、“三免”政策以及血液检查受到被调查对象的普遍支持,应得到进一步的宣传普及。可能由于存在不同的家庭背景或成长环境,独生子女相比于非独生子女更偏爱于血液检查且更不喜欢纪念品。

发展无偿献血事业需要机制设计和制度完善并举,但无论是采取合理补偿还是政策激励,都不应违背无偿献血制度的自愿无偿的原则宗旨。本文建议通过形成并加强献血者和血站或输血者之间的“礼物关系”,提倡道德与人道主义,加强组织管理与制度体系建设,让无偿献血事业成为紧密联系社会的红色纽带。

猜你喜欢

礼品献血者独生子女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情人节的礼品玫瑰花不要吃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订阅专享
订阅专享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包装礼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