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ZP-35B旋转式压片机压片工艺操作的教学设计

2020-03-22汪曲王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4期
关键词:片剂实操信息化

汪曲 王莎

[摘           要]  在 “ZP-35B旋转式压片机片剂的制备”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移动端APP与实操学习相结合,使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 全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在做中学、练中学、考中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关    键   词]  信息化;教学设计;片剂生产;ZP-35B旋转式压片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4-0100-02

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信息化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习近平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提到“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指明了教育信息化今后工作的目标、方向和途径。“十三五”期间,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等重要任务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为广大师生、管理者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进一步深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信息素养显著提升,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创新模式,形成与“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相适应的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充分彰显[1]。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定位

药品GMP车间实训教程是药物制剂专业及相关药学专业的一门实训课。本课程是以药物制剂技术,制药设备等相关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在GMP指导下,以各制药工序的基本技能要求、岗位标准操作法、制药设备标准操作规程为目标进行岗位前培训的一门综合实训课程。本课程强调技能性、实用性、综合性,弥补以往纯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的不足,使学生通过实训课程的学习,达到零距离上岗,在整个培养模式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二)分析教材

本课程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由马爱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品GMP车间实训教程》教材下册。模块五“片剂的制备”,片剂是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固体制剂剂型之一,“片剂的制备”项目的选择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对该内容的学習,能使学生掌握“压片操作”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满足岗位工作需求。本次授课内容主要进行片剂的制备”教学设计,计划6个学时完成。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2017级制药技术二年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药品GMP车间实训教程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药物制剂技术的基础知识,也学习了药物制剂设备,已具备片剂制备以及压片机基本构造的理论知识,对药物压片岗位感兴趣;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喜爱动手的学习,不喜欢纯理论的教学模式,希望课堂能够多一些趣味性的内容与形式,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悉生产前检查内容。

2.掌握ZP-35B旋转式压片机的安装与拆卸、安全操作要点及标准操作规程。

3.掌握ZP-35B旋转式压片机硬度和片重调节。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规范独立安装与拆卸压片机。

2.能够准确调节片剂的硬度和片重。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安全规范操作意识。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树立工匠精神。

四、重点及难点

(一)重点

1.ZP-35B旋转式压片机冲模(中模、上冲、下冲)的安装与拆卸。

2.按照标准操作规范操作ZP-35B旋转式压片机。

(二)难点

正确调节片剂的硬度和片重。

五、教法及学法

教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相结合。

学法:角色模拟、小组讨论。

教法、学法具体运用如下:

1.主要教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1)现场教学法和直观演示。学生已经学了理论知识,对机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没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对着机器实施现场讲解和操作演示,学生通过眼观、手摸,直观形象,易于理解。(2)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老师给学生分配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这样比较有目的性,避免盲目。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生产人员、办公室人员、检测人员等),增加学生的职业带入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2.主要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1)角色模拟。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分为“生产前”“运行中”及“清场”三个阶段;生产人员、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等角色,采用“教师指导下的组长负责制”,管理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和真实,学生的体验感及获得感更强。学生通过制订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能够将枯燥的理论及抽象的技术进行自我的计划和组织,并通过角色扮演在具体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了观察、判断及决策力。(2)小组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流程性工作任务,通过小组内的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并纳入考核。通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学生的自我与团队管理能力得到锻炼[3]。

六、教学资源

PPT课件、微课、录播直播互动系统、药物压片技术仿真软件、学习通APP、GMP模拟车间、ZP-35B旋转式压片机压片机。

七、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拓展三个阶段。

(一)课前预习

1.教师活动。教师把旋转式压片机课件APP、安装以及拆卸过程的微课、仿真操作视频,生产前准备等相关学习资源上传至学习通APP平台,并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绘制压片机安装思维导图。

2.学生活动。学生登录学习通APP,预习老师上传的资料。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完成情况。学生可以与老师交流互动,学生也可以互相解答和学习。学习通APP的使用使学生的学习趋向于灵活化,随时随地学习,打破了空间限制,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课堂实施

1.新课导入。教师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的想法和心得,然后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2.进行仿真软件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前,教师带着学生进行仿真软件学习,练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仿真考核。教师让学生对GMP要求下的生产工序有一个整体了解,为后续实操做好准备。仿真软件让每个学生都有亲自操作机会,避免了仪器少的缺憾。考核合格后学生再进行实操演练,能够大大提高实操效率。仿真软件操作避免“伤人损机”的弊端,优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考核的情况,查找学生的不足,为后续的教学实施做好准备。

3.原理讲解,直观演示。通过PPT讲述旋转式压片机的工作原理和部件组成,借助实物机器进行直观教学,演示片剂生产操作流程。

4.学生练习。接下来学生3人为一小组以任务卡为导向,按照GMP要求进入生产车间进行实操练习。以小组合作实施任务,互督互学。完成生产前环境检查后,开始安装、生产、拆卸、场地清洁等操作。一人为操作人员,一人为复核人员,一人为拍摄人员,用学习通APP进行直播,记录组员的操作画面,然后组内成员轮换操作;在实操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观看微课、仿真软件,同学协商讨论、求助其他小组或者问教师等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学生被动变主动,突破教学难点。教师随堂指导并拍摄特例操作视频,为后续的总结提供素材。

5.投屏找茬。教师将录制的特例操作视频上传到一体机上进行投屏找茬,采用学习通APP抢答功能进行互动抢答,其他同学可以反驳和补充,回答正确的学生获得加分奖励,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强化了压片机实操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思维碰撞中解决教学重难点[4]。

6.实操考核。教师把生产环节分成若干环节,每一个环节制作一个卡片,学生随机抽取,教师按照药物制剂工的要求对学生一对一实操的考核,进一步掌握生产处合格片剂的操作规范,为实现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奠定基础。

7.课堂小结。小组代表总结本次学习效果和感受,并通过学习通进行线上自评以及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进行评价;邀请企业专家加入学习通APP班级课程,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教学评价多元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企业专家的评价,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为后续努力指明方向。

八、课后拓展

(1)教师将课堂实录上传至学习通平台,学生可以回看课堂实录,温故知新。(2)学生观看自己操作的直播回看,总结自身问题。(3)教师回看学生直播操作,结合大数据分析,给予每个学生评价,解决无法同时评价多个学生学习情況的难题。

九、教学反思

(一)创新点

1.设计的思路为”一个中心,两个完全“,即以培养学生岗位知识技能、与企业无缝对接为中心;教学场地完全按GMP要求建设管理,完全实现模拟仿真生产,让学生在情景做中学、练中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在做中学、练中学、考中学。我们教学过程中所用的体系文件和相关表格是由企业相关工程师与相关教师一起编制的。工学结合,使学生在片剂的生产操作技能有了很大提高,通过仿真软件的模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让学生在后续顶岗实习成为熟练的药物制剂工。

3.经过使用信息化手段,如录播、移动端学习通APP、仿真软件等,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得到很大提高,学习的效果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让每一个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机器的操作练习。

2.本岗位的实训教学未能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现场教学。为了提升以后的教学,弥补不足,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聘请能工巧匠进校园指导,进一步践行产教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宋明,侯迪.角色扮演法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19(20):173.

[2]恽菲,黄晓燕,李勇.软胶囊剂的制备”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35.

[3]毛美欣.高职药物分析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胶囊剂装量差异检查的规范操作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31):211.

[4]车庆珍,周中新.片剂制备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科技视界,2015(33):188.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片剂实操信息化
“项目+实操”导向下的道桥高职本科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实践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辅料混合过程对片剂含量均匀度影响的差距控制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操教学过程的探究
煤矿电气作业实操老师是如何上好实操课
维生素C片剂发黄不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