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区域教研的融合
2020-03-22鲁秀丽
鲁秀丽
摘 要:小学数学区域教研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时代,小学数学区域教研也需要跟进时代步伐,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渗透至区域教研活动中。文章以信息技术环境为背景,探究小学数学区域教研平台的构建,分析小学数学区域教研平台应用的现实困境,并对小学数学区域教研实践提出建议,旨在为区域教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区域教研
中图分类号:G623.5;G4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4-0047-02
区域教研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各学校教师在不影响本学科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围绕学科进行教育科研。区域教研与个人教研不同,区域教研注重个人教研与个人教研的交流;同时,各学校数学教育教学水平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差距,区域教研成果的普遍性应用也有难度。为此,如何促进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如何将教研经验应用到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数学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是开展小学数学区域教研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区域教研平台的构建
小学数学区域教研的重点在于整合区域内各校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共用,促进各小学数学教师围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沟通,将数学教师的集体智慧进行结合,对学困生的学习问题进行交流,提高数学教师的教研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了方便教师分享教研成果,形成“青年教师—数学学科带头人—名师”的递进式培养模式,应借助信息技术,为教师搭建小学数学区域教研平台。
(一)跨校数学学科资源
跨校数学学科资源包括基础性资源与拓展性资源。基础性资源包括小学数学学科的课程简介、课程标准、校本教材、练习题、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设计、教案、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大纲、试题汇编、微课等;拓展性资源是对网络及其他来源渠道资源的整合,包括数学网络课程、数学拓展知识、区域外试题汇编、公开课集锦等。
基础性资源由参与区域教研的各学校数学教师提供,由各校教研组进行筛选,挑选具有学科特色及创新性的数学学科资源;拓展性教学资源由教师及教研组进行挖掘,通过网络对先进教学资源进行汇总,上传至区域教研平台。
(二)区域集备
区域集备模块主要用于数学教学设计。同样的教学内容因教学情境不同会产生差异性效果。为了解决教研成果普适性低的问题,构建区域集备模块,采用集体教研的模式,利用网络会议或语音方式,交流数学教学重难点、数学教学规律、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拟定解决办法等,形成数学教学基本框架。同时,围绕数学教学重难点,形成解决方案集,并在小学数学区域教研平台上进行展示。
(三)网络实践
传统的区域教研主要针对特定的主题,每月一次或定期一次,通过实地示范观摩、案例研讨等形式开展。数学教研并没有深入教研实践,也没有实现教研成果的广泛传播。为此,构建网络实践模块,以个人教研为基础,提高数學教师的知识储备量,促进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同时,注重个人教研经验的交流,将个人知识进行广泛传播,转化为公共知识。此外,要注重网络实践与传统教研的有机结合,形成知识生成—转化—传播—提供—实践的机制,营造人人可交流、时时可交流的教研氛围。
(四)学习研究
数学区域教研的重点一方面是探索“如何教”,一方面是思考“如何学”。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深入钻研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在于家庭、教师及学生本身。在素质教育时代,学困生不仅仅是成绩较差的学生,还包括缺乏道德意识、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意志不强等的学生。为了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元认知及自身的教学方法展开研究。为此,在学习研究模块添加了错题分析、学困生学习指导、学生典型错误数据库等子模块,教师针对各个模块,积极发表自己在学困生个性化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提高教师整体教研水平。
(五)教学反思
教师基于数学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是教研的重点。教师可以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小学数学区域教研平台上的“名师”进行咨询,其他教师也可以进行评价,提出见解。学校可以联合区域内的多所学校,共同开展“优秀教学案例征集”活动,活动的主题为“真学、真用、真实践”。真学是指教师在参与教学研究及观看网络教学实录过程中总结出的教学方式,可考查教师教学研究及学习的效果;真用是指教师将教学方式应用于学科教学,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真实践是指教师在采用新型教学方式开展学科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该活动主要考查教师对教研成果的应用能力,案例内容需要包括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学活动的准备、教学活动过程实录(只包括具有典型意义的,能突出教师指导作用及师生间交流的教学环节)、教学反思。征集的教学案例由各学校教研组成员组成的评估小组进行评价,并在案例后写下指导建议。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本班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优化教学方案,继而使教研—教研成果应用—反思—改进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二、小学数学区域教研平台应用的现实困境
在小学数学区域教研平台中,关于数学教学的资源十分丰富,既包含学科资源,又包含各校教师的教学体会与反思,还包含教研成果等。从教师层面来看,部分教师虽然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能力较弱,难以有效使用区域教研平台中的数学教学资源,导致区域教研平台建设流于形式。部分教师没有正确认识“竞争”的内涵,教师之间沟通与交流较少,不愿与其他教师分享教研成果,导致教研平台资源存在“有量无质”或“有质无量”的问题。从教学层面来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一体化的程度有待加深。小学数学区域教研平台建设的目标在于“用”,即将教研成果融入教学,使教师能够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灵活应用,将创新的思想及严谨的教研理念与教学理念相结合。但从教学实际来看,虽然小学数学区域教研平台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但部分教师应用能力不足,没有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结合为有机的整体,导致难以把握贯穿数学教学过程的主线,缺乏各个环节的切入设计。
此外,教师参与区域教研的积极性不高,没有主动自觉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终身学习意识淡薄,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可能超过教师,以现有知识教育学生即可。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学生从课堂外获取信息及知识的渠道更加丰富,其创新思维也在飞速发展,教师此种思想容易削弱学生的求知欲望,不仅不利于教师教研水平的提升,还会影响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区域教研的实践路径
(一)进一步优化数学学科资源建设
以数学学科教学论、认知科学和教育技术为理论指导,以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为基础,教研员需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积极探究数学教研主题。如数学教学信息化实践、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等,带动各校数学教师积极变革教学方式,以此来拓宽数学学科资源的广度与深度。同时,教研员需要深入数学课堂,分析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有关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问题,开展数学学科小课题研究。此外,分清主次,统筹安排。从全局工作出发,把教学、教研工作放在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方面来引领,狠抓当务之急。
(二)课程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进行统一,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构建数学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教研员需要秉持服务与指导理念,对数学教师进行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教师需要反馈指导内容、方式、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与教研员进行沟通。教研员则根据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制订有针对性的指导计划,使数学教研更加细致。
(三)竞争与区域共进相统一
通过开展数学教师教学竞赛,促进教师自觉提高教研能力,培养专业型数学教师。在竞赛形式及内容上,要突破传统的以课程为主的竞赛模式,竞赛內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质量、教研水平、课堂教学及专业素养。竞赛形式包括现场评价、课后说课以及面对面答疑。参赛的数学教师首先要经过学校的推选,与各校教师进行初级竞争,通过复赛后,经历面试、笔试等一系列环节,最终决出优胜者。这一竞赛机制不仅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教师,还能够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四)组建“一帮一”互助小组
“一帮一”互助小组由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年长教师与一名年轻教师组成。两名教师在小组中的关系为互帮互助,没有阶层之分。年轻教师向年长教师请教教学经验,学习年长教师应对课堂突发情况的措施;年长教师向年轻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技术。学校可以采用“先学习再录用”的方式,引导新进教师在互助小组内学习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及如何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习两个月后进行试讲,由小组内另一名教师及小学数学教研小组成员共同考核,合格后可上岗,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区域教研平台能够促进教研细致化、长期化以及底层化,从课堂教学出发,到教学设计优化,最后到教学理念转变,形成一体化教研。同时,在教研平台的实际应用中,教研人员需要深入课堂,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的教研活动。此外,各学校可组织竞赛活动,以赛促研,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最后,可以组建“一帮一”互助小组,将教研渗透到教师日常工作中,教师间互相帮助,实现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智,桂贤军.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区域教研的融合[J].西部素质教育,2020,6(3):141.
[2]宋永福.线上线下结合的区域学科教研探索——以小学数学区级主题教研活动为例[J].现代教学,2016(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