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校园节日文化活动,提升小学德育实效
2020-03-22杜娟云
杜娟云
摘 要:教书育人,德育为重。在立德树人时代教育大背景下,德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小学德育不仅需要学校课程思政的支持,而且需要学校校园文化的支撑。文章基于立德树人的德育理念,以校园节日文化活动的开展为载体,探讨校园节日文化与德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期提升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打造特色化的学校德育体系。
关键词:校园节日文化;小学德育;立德树人;传统文化;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4-0005-02
一、引言
当前小学德育面临着德育载体缺乏、内容单一、形式枯燥,学生缺乏代入感、参与不积极,工作存在口号化、形式主义等问题,德育工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德育体系的缺乏、特色化德育文化的缺失是多数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短板。节日文化伴随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丰富的节日活动,深受学生期待,以校园节日文化活动为载體,挖掘节日文化中的德育因子,并将德育融入节日文化中,丰富与创新了小学德育体系,打造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与校园文化,具有时代感强、操作性强、德育效果好等优势。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兰西铁苑小学以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校园节日文化为载体构建小学德育体系的研究”为契机,开展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以校园节日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体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民族的精神内核,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尊重、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新时期的德育,要注重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文件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当前西方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为青少年所青睐,过洋节的氛围大有盖过中国传统节日的趋势,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学校要充分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挖掘节日文化的内涵,以此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一直以来,由于部分重要的传统节假日都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学生在节日当天都是在家中度过,加之很多学校没有对节日予以充分重视,因此校园中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并不浓厚。为了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传统文化上的优势,学校应围绕传统节假日组织实施丰富的节日活动。
比如,在端午假期前一天,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别开生面的全校性的迎端午主题活动,过程如下:
首先,了解端午的由来与节日内涵。要继承与发扬传统节日文化,先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让学生知道节日的由来,知道为什么要过这个节。比如,在端午节文化活动中,我们以“话端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教师给学生介绍屈原的生平,让学生认识屈原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以及忠君爱国的道德品质。学生从端午节的由来中获得思想熏陶,会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过端午。教师通过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让过端午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
其次,开展端午节民俗活动,营造节日氛围。传统节日要具有吸引力,就要开展具有节日特色的主题活动,尤其是节日民俗活动,让青少年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通过亲身参与、动手体验来寓教于乐。在端午节校园节日活动中,学校统一采购了包粽子所需的粽叶、鲜肉、蛋黄、海鲜、五谷杂粮、绳子等原材料,并发放到各个班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与指导下兴高采烈地开展了包粽子的活动。教师给学生讲述端午节包粽子习俗的由来,让包粽子不仅仅是一种手工食品制作活动,更充满了浓浓的纪念情意。学生品尝自己动手包的香甜粽子,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活动效果。
再次,在《楚辞》吟唱中升华节日主题。端午节以纪念屈原、学习屈原的崇高品质和爱国情怀为内涵,而屈原的高洁情操与忧国忧民的情感集中体现在他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中。教师带领学生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其追求真理的执着;读“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读“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学习其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教师给学生讲解这些诗句的意义,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操。教师将端午节的活动与经典阅读融合起来,升华了节日的主题与内涵。
不同的中华传统节日具有不同的节日文化内涵:清明节前后可以开展缅怀先人、崇尚孝道的传统文化教育;中秋节前后可以开展家国团圆、寄寓美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等。通过营造浓郁的校园节日文化氛围,开展别开生面的节日文化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传承与发扬传统节日文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定的文化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三、以现代节日为载体实施新时代德育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随着节日文化的不断发展,现代节日体现出更强的包容性,德育元素也体现了多元化特征。新时代的德育应该更具开放性、多元化,坚持活动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学校在以校园节日开展德育的过程中,要避免部分无积极内涵的西方节日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要以文化包容的心态,挖掘并利用其中有积极德育价值的现代世界节日,以主题班会等方式开展德育活动。
比如,世界环境日(6月5日),体现了全世界人民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与追求。学校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主题黑板报等方式开展环保主题德育活动。学校和班级可以组织环保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前往社区、街道、公园等地进行环保主题宣传,开展垃圾分类、打扫公共场所的卫生等活动。别开生面的环保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品德教育。
又如,父亲节、母亲节,可以以感恩父母养育恩情为主题开展活动,具有很好的德育价值。学校可以采用班级德育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父母亲情的体会与感受,弘扬感恩父母、尊敬和理解父母的道德情感。学校要在弘扬与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基础上,以包容的文化价值理念,从丰富的现代节日中选取那些既体现时代精神面貌又蕴藏丰富德育因素的节日来进行德育渗透。
四、以重要纪念日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国,很多节日都具有历史纪念性意义,这些节日是为了纪念对中国历史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任务等。这些节日本身具有深厚的德育价值,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尊重历史、牢记历史,以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活动,能更好地凸显出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重要节日的价值与意义。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系列庆祝或纪念活动和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建军节、建党节、国庆节、5·12全国哀悼日、七七抗战纪念日等,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学校应重视并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比如,十一国庆节前夕,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德育主题周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一是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爱国主义电影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载体,以国庆节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全体师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更加应情应景,德育效果也更好。经典的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如《狼牙山五壮士》《虎门销烟》《洪湖赤卫队》《血战台儿庄》等深受学生欢迎。电影给学生带来了道德与情感的震撼,学生感受到了英雄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升华了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是组织全校性的国庆文艺活动。学校通过“红歌大家唱”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全校性的“歌唱祖國”主题红歌比赛。一首首红歌,寄托了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情感,也寄托了时代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思。共和国故事汇,深情地讲述了共和国历史上为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名人故事。通过朗诵爱国主义诗词,抒发对祖国母亲的眷恋。通过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爱国主义主题快闪、灯光秀、游园等活动,展示了新时代少年对祖国的别样告白。
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为学校开展特色化的德育主题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收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节日文化为小学德育注入了源头活水,不仅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容与内涵,也创新了学校德育的形式与方法,更提升了德育效益与影响力。校园节日文化活动打造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机制,促进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要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尤其要挖掘节日文化中的德育因子,组织开展受学生欢迎的节日活动,让学生通过节日受到熏陶,在节日活动中涵养品德,不断提高德育实效性。我们将继续深入地探讨校园节日文化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以校园节日文化打造学校特色化德育体系。
参考文献:
[1]王 玫.弘扬传统节俗增强文化自信——南京图书馆“我们的节日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综述[J].新世纪图书馆,2018(12):95-97.
[2]赵云生.运用传统节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J].辅导员,2012(Z2):25.
[3]陈梦琪.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德育价值开发与主题课程设计[J].教师,2018(25):15-16.
[4]杨芳芳.中国传统节日教学与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J].教育文化论坛,2018,10(6):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