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故事“支架”指导学生分步讲好故事

2020-03-22林小琴

教师·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小蝌蚪讲故事导图

林小琴

摘 要:讲故事是低年级学生一项重要的口语练习。为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后思考题中的“关键词、图表、思维导图”等故事“支架”指导学生理解内容,讲述故事;优化思维,创意讲述;积累语言,生动讲述;添加细节,具体讲述。学生在“支架”的引导下,逐步掌握讲述的方法,学会讲好故事。

关键词:故事“支架”;分步讲述;优化思维;内化语言;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10-1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4-0023-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同时,在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中指出:“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不难看出,“讲述”是第一学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因此,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课文时,教师可巧妙地借助课后的故事“支架”指导学生分步讲述故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一、领会编者意图,读懂“支架”设计

所谓“支架”,就是将一个故事中的人物、环境、情节,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进行构思设定,架起的“故事脊椎”。统编教材根据课文特点,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支架”,主要有插图、关键词句、思维导图、图表等,这些“支架”从形象到抽象,从简易到繁难,不同的“支架”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1)插图“支架”。插图具有直观形象,刺激视觉感官,形成表象思维能力的作用。對初学讲故事的学生而言,以插图作辅助,讲述故事会更容易些。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有五幅插图,展示小蝌蚪找妈妈时身体蜕变的过程,十分形象生动,教学时可以借助五幅插图,激发学生“讲”的兴趣。

(2)关键词句“支架”。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小马过河》《玲玲的画》《难忘的泼水节》等课文的课后均安排讲故事练习,并提供“关键词”作“支架”。比如,《玲玲的画》提供了“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让学生讲述故事;《难忘的泼水节》提供了“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等关键词,让学生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意在让学生抓住主要事物说好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而《曹冲称象》和《风娃娃》则用概括性的语句作“支架”,提示故事发展的线索,为学生有序地讲述故事做了很好的铺垫。

(3)思维导图“支架”。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蜘蛛开店》的故事“支架”是一张思维导图,它以蜘蛛开店为中心点,散射出三条故事的情节:卖口罩——河马、卖围巾——长颈鹿、买袜子——蜈蚣。此外,思维导图还把蜘蛛卖的商品、购买的对象之间的层级关系清晰地呈现了出来,使思维可视化。

(4)表格式“支架”。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羿射九日》的故事“支架”用表格来呈现,后羿射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表格中一一对应起来,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记忆。

以上“支架”各有特点,各有用途。同一种“支架”策略在二年级多次出现,策略越复杂出现的次数就越多,使“支架”这个辅助手段与学生自身语言发展相互作用。随着自身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讲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发挥“支架”作用,指导分步讲述

“支架”为学生讲好故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即使有“支架”作扶手,也不能离开教师的有效指导。要通过“支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指导学生分步讲述,掌握讲述方法,学会讲好故事。

(一)利用“支架”理解课文,完整讲述

讲故事要以理解为基础。图文对照是理解课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统编语文教材《小蝌蚪找妈妈》《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等课文用插图作“支架”,教师教学时,可利用插图“支架”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讲述故事。比如,《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科普童话,课后习题中的故事“支架”一共提供了五张小插图。教师教学时可以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让学生根据小插图找出课文中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把五张小插图连接起来。这是利用插图“支架”梳理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第二步,品读。用图文对照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插图,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化的。在师生交流后,用板书概括出小蝌蚪的成长经历:先有尾巴—再长出两条后腿—接着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这是借助插图“支架”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理解课文,了解小蝌蚪成长的每个阶段的变化。第三步,研读。教师选择第二张小插图,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清楚地说出小蝌蚪是怎样变化的,包括把小蝌蚪的体态特征以及身体变化说清楚,可以用上课文的语句。教师通过“初读—品读—研读”三个步骤,让学生整体感知了小蝌蚪的变化,为完整的讲述做了铺垫。同时,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小蝌蚪身上的每一次“变化”,并对学生讲述“变化”做了精细化的指导,突出了讲述的重点。这样的分步练习,有助于学生讲好故事。

(二)利用“支架”拓展思维,创意讲述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指挥官。讲故事的目的不仅是发展语言,更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利用思维导图“支架”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创编故事有着重要的作用。以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为例,课文讲述了一只蜘蛛开店卖口罩、围巾和袜子的故事。读完故事后,学生知道课文每一个小故事都是按照“想卖什么—挂招牌—卖给谁—怎么样”的顺序来叙述的。教师抓住课文“反复叙事”的特点,借助思维导图“支架”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启发学生想象并创编故事。教学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先指导学生用上动词“想、挂、织、想”讲一讲“蜘蛛卖口罩”的过程。第二,让学生学着“卖口罩”的讲述方法,与同桌试着互相说一说“卖围巾、卖袜子”的故事。第三,启发学生想象:如果蜘蛛还想卖东西,它可能会卖什么,卖给谁呢?学生对课后的思维导图进行添加,模仿课文创编一个小故事。借助思维导图“支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仿照课文例子,先模仿后创编,这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利用“支架”积累语言,生动讲述

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十分重视“词语积累运用”的训练。要想让学生讲得好,讲得生动有趣,就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那么,借助“支架”,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把故事讲生动。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小马过河》一文中,课后的故事“支架”提供了四组词语,让学生一下子用这么多的词语讲述故事,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根据四组词语的排列顺序,分三步落实:第一步,读词语,想画面。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且善于联想和想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熟读词语,想象画面。在交流中用一句话概括第一幅图——小马接受任务。第二组词语所呈现的画面是“遇河水,请教老牛”。第三组词语的画面是“遇松鼠,不让过河”。第四组词语的画面是“听妈妈教导,尝试过河”。每一组词语所呈现的画面都代表一个故事的情节。第二步,分角色合作讲述。对话是本文的主要特点。因此,本文特别适合分角色合作讲述。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人物说话表情的词语,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有礼貌地问”等,老马“高興地说”“亲切地说”等。让学生讲述时,用上表情、动作的词语把故事讲生动。第三步,学生分组上台展示。

借助故事“支架”,可以带出课文的关键词句和生活中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语,为讲好故事、把故事讲生动提供了必要的语言素材。

(四)利用“支架”添加细节,具体讲述

学生初学讲故事时普遍存在内容空洞、情节模糊、语言干巴等问题。因此,要借助“支架”,添加细节,让故事丰满生动起来。比如,《羿射九日》课后的故事“支架”是一张表格,要求学生先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中的“起因、经过、结果”,再讲述故事。图表“支架”内容单调、理性,而课文把后羿射九日的过程叙述得很生动、很精彩,如果仅凭一张“支架”讲述,那么学生很容易三言两语,将精彩处一带而过。因此,教师在利用图表“支架”时也可以分三步指导学生讲述。第一,确定讲述的重点。后羿射太阳的过程是经过,要作为重点讲具体。第二,添加故事细节。可以让学生添加射日的动词,如翻过、蹚过、登上、搭上、拉开、对准、射下、伸、拔等,让细节丰满起来。第三,添加动作表情。同桌之间互相讲述,可以添加表情动作,以增强讲述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五)利用“支架”学会评价,讲好故事

讲故事,是听说双方双向互动的交际活动。讲述的过程包含了“读、讲、听、评”四个环节。其中“评价”是关键的一环。评价有标准,学生才有样可学。故事的“支架”本身就是重要的评价依据。以指导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例,在学生讲完故事之后,教师在课件上出示“支架”,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评价讲述是否完整。从起因、经过、结果评价讲述者是否以故事的起因“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为开头,以“鲧治水”和“大禹治水”为经过,以“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为结尾把故事讲完整。第二,评价讲述是否有序。对照“支架”,评价讲述者是否按照“治水失败—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成功”的顺序,有条理地讲述大禹治水的过程。第三,评价讲述是否具体。从语言和内容两个方面评价讲述者讲述时是否通过“鲧治水”和“大禹治水”的对比,突出大禹治水的艰难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以“支架”为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自我检查,不断完善,讲好故事。

故事“支架”就像一个个台阶,帮助学生登上“峰顶”。学生可以把故事的“大台阶”分解成若干个“小台阶”,让言语的形象思维在讲述过程中有层次地展开,每登一个“台阶”既是语言的发展,又是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顺着思维和语言的台阶拾级而上,摸着规律,习得方法,便可逐步提高讲故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舒倪.从“讲故事”走向“复述”[J].福建教育,2018(36):34-36.

[2]曹爱卫.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讲故事”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J].小学语文教师,2018(3):39-43.

猜你喜欢

小蝌蚪讲故事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听冬神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小蝌蚪
小蝌蚪
小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