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2020-03-22李凤波

教师·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责任感策略分析班级管理

李凤波

摘 要:文章先阐述了责任感的概念,总结了小学生责任心不强的主要原因,然后从建立健全班级管理体系、优化班级活动制度这两个角度探讨如何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希望借此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提升小学生的责任感,使之未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团队意识、有奉献精神的人,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学生;责任感;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17 文章編号:1674-120X(2020)34-0019-02

一、引言

所谓责任教育,便是基于“责任”核心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最终目标就是助力学生形成责任意识,顺势强化他们对国家和社会以及家庭、自身的责任感,从而成为乐于奉献,凡事都为他人着想,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教师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要从实际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以体系构建、制度建设等方案去规制学生言行,使之具备强大的责任心,拥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品质。

二、责任感

责任和责任感到底是什么?这里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去说明,完成作业就是学生的责任,将作业写好就是有责任感的一种表现。基于上述所言,责任感是一种主动做好分内工作的精神状态,是思想道德素养里面的关键内容。责任驱动着人做出正确行为,责任是道德焦点,同时也是精神的核心。学生在拥有责任感之后,便可形成一种主动承担的意识与动力,在落实责任的整个过程中,会明确自我价值,养成独立做事的好习惯。

小学生是在小学就读,7~12周岁的学生。国内外一系列的心理研究证实,小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平衡协调、开放性和可塑性强的特点,但矛盾和危机也相应存在。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和分析相对单纯、略显稚嫩。小学生的思维会从最开始的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责任意识开始萌芽,慢慢地形成责任观念;但是小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情感价值观急需完善。

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阶段是适合学生品德、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绝佳时期。小学生心理开放性和可塑性强特点的存在,使得小学生愿意和教师沟通交流,也乐意接受教师的引导,所以此时对他们进行责任感的培养最合适不过了。

三、小学生责任心不强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家长溺爱孩子

父母渴望孩子成才,在孩子身上寄予厚望,他们普遍重视孩子智力、身体等方面的发展,且不惜重金培养。他们对待孩子大都是放任溺爱、百般呵护的态度,衣食住行全部一手包办。有的父母甚至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用钱去奖励他们,结果学生不是为了自己去学习,而是为了父母去学习,做家务也是为了“赚钱”。这样下去,孩子自然无法懂得自身责任。还有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累到,不让孩子做家务,久而久之,父母就成了孩子的“靠山”。这让他们慢慢丧失了主体意识,使之难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对学习、对整个家庭、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二)学业压力过大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因为应试观念犹存,校方和家长都非常关注学生成绩的好坏。所以当前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题。此类狭隘、封闭式的教育,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没有时间关心外界事物,也无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就难以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价值与作用,更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这样下去,每个学生都在乎能否考出好成绩、取得荣誉,从表面上看是好事,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他们以后会更加关注自我,并都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慢慢地也会对他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需求无法被满足就会恼火,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就置之不理。

(三)不良风气侵蚀

社会风气和人们所处的精神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小学生的父母素养不高,在单位中对待工作就极其不认真,也不孝敬长辈、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不称职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必然会影响到孩子,使其光想着如何索取,不懂如何付出。

四、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首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执行班长负责制,培养学生对他人负责的意识。在班级常务管理过程中,教师要设置总班长和常务班长以及值日班长职务,让班干部各司其职。总班长主要负责班级事务,协调同学关系,每周末要组织召开一次班委会,向常务班长了解班级一周的具体学习情况和纪律情况等;然后总班长要向班主任报告,还要在班会课上进行总结。常务班长则要负责班级的学习、劳动、体育、纪律等事务。值日班长的职责就是擦黑板和有突发事件时及时将其报告给班主任。明确各个班干部的职责,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班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也会获得责任意识给其带来的良好体验。当班干部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引,让他们从不会到会,从做得不够好到做得越来越好。在此期间,学生会体会到个人对班集体的责任,潜移默化地培养其责任意识。

其次,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执行学习班长、课代表制度以及自我负责机制,培养学生对同学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在班级常规管理期间,班主任应选出学习委员和科代表,前者要负责班级学习管理工作,是各科科代表的“领导”;而各科科代表则要负责督促组长,组长督促组员,从而实现层层递进、层层落实的班级管理目标。学习委员应严格要求班级同学,让他们做好课前准备、制订学习计划、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仔细复习、不能抄袭他人作业、不能作弊等。如此一来,那些没有承担班级管理事务的人同样也会对自己负责,而有管理任务在身的学生,不仅会对同学负责,还会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

再次,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执行班级事务承包责任制,让学生形成集体负责意识。在班级常规管理期间,清洁任务和物品安全以及饮水机维护、开门关灯和锁门等工作也要分配到个人身上,每一个人在每一天或者每一周的相同时间只做好一件事情,以一年为期,过了时间再进行一次大循环。此类制度的建立,让班级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每个学生尽职尽责地完成分内之事,不仅会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认可,也会给班级带来荣誉。正因如此,班级日常事务也无须班主任过多费心,让学生为班级多做贡献,使之体会到自己对整个班集体的责任。每个学生都以在这样的班级内生活和学习感到骄傲万分。

(二)优化班级活动的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实践活动。学校实践活动以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及运动会为主,培养学生对祖国、对社会、对班集体的责任意识。发扬民族精神,让学生形成崇高的爱国理想与情怀,这始终都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關键点所在。国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尊重国旗、升好国旗。在升旗仪式中,要求学生做到“快、静、齐”,并且升国旗时要行注目礼,在唱国歌的时候歌声要洪亮有力。教师要和班干部商榷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党的生日期间的主题班会事宜,通过演讲、诵读、歌唱等形式,让小学生去了解国家的历史,从而展望未来。通过上述操作,让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及存亡意识等深入学生内心,让他们懂得“落后必挨打”的道理,唯有努力奋斗、砥砺前行,才能在国际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继而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及责任心,让他们努力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运动会是发挥学生集体精神和责任心的活动,教师要鼓励大家踊跃参加,积极合作,各显其能,为班级争得荣誉,树立起责任感。

其次,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应让学生回家之后帮助父母做家务,为使此方案得到落实,从一年级开始,班主任就要制定出一张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家表现的调查表,具体事项由家长定夺,最后由家长负责签字和验收。因为调查表内容并非指定,所以学生在家的表现也较为真实。在收齐整理好调查表后,教师应开展评选活动,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公开表扬。由此,班主任便可掌握学生在家的动态。要让学生懂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知道父母赚钱养家的艰辛,慢慢地,学生就会学会关心父母,做父母贴心的“小棉袄”,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那一份责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个体,其心智尚未成熟,自我约束和管制能力差,由此便极易滋生诸多偏差行为。班主任责任重大,在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中,教师要通过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等手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让外驱动规范真正演化成为内驱动力,从而助力他们未来不断成长和进步,成为祖国的栋梁材。

参考文献:

[1]朱彩虹.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浅谈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J].内蒙古教育,2015(27):11.

[2]许建松.饱蘸人文之墨呼唤真情回归——小学中高段班级管理中学生责任感培育策略的实践[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5,4(8):15-16.

[3]刘彩琴.激发学生班级主人意识——谈班级管理中的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教育·周刊,2018(14):40-41.

[4]赵笑花,彭月朗,吴彩萍.班级评价管理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探索——基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1):7-10.

[5]王 杰.“放手”,给学生一片蓝天——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与自制[J].神州,2011(7):64-64.

[6]刘  景,董丽娜.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J].科教导刊,2013(17):248,251.

[7]王怀玉.班级管理中的评价激励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11(5):48-51.

猜你喜欢

责任感策略分析班级管理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