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期患者失眠的临床观察

2020-03-22曾欢谭秦湘谭教旺刘旭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腹针艾司证型

曾欢, 谭秦湘, 谭教旺, 刘旭生

[1.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广东深圳 518172;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在我国发病率已达到10.8%[1],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焦虑抑郁的状态愈发明显[2-3],失眠成为了困扰CKD 患者的主要问题。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是指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如意的睡眠障碍,若每周超过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者可明确诊断为失眠症,其中病程超过6个月者即为慢性失眠。薄氏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依据传统中医理论,经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得出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在治疗失眠患者方面己有较多报道,且均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4-6]。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薄氏腹针疗法治疗CKD 非透析期失眠患者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5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住院部及内科门诊的明确诊断为CKD 非透析期失眠的患者,共105 例。按5∶2 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腹针治疗组(治疗组)75 例和艾司唑仑治疗组(对照组)30 例。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并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CKD的诊断标准参照上海慢性肾脏病早发现及规范化诊治专家组制定的《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7]。(2)失眠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睡眠研究会制定的《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8]。

1.2.2 中医诊断和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中有关不寐的诊断标准。辨证分型标准:①肝郁化火型: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②痰热内扰型: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③阴虚火旺型:心烦不寐,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健忘,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④心脾两虚型: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⑤心虚胆怯型:夜寐多梦易惊,心悸胆怯,舌淡,苔薄,脉弦细。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CKD诊断标准;②符合失眠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③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0]评分≥12 分;④病程超过6 个月;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排除标准①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失眠患者;②服用其他药物引起的失眠患者;③患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或有出血倾向的疾病患者;④患有精神性疾病的患者;⑤病程不及6 个月的患者;⑥年龄小于25 岁或大于70岁的患者;⑦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5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给予薄氏腹针疗法治疗。取穴:基本处方为中脘、上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外陵。随证加减:①心脾两虚型加用双侧天枢;②阴虚火旺型加用双侧阴都(深刺)、气旁、气穴;③心虚胆怯型加用右侧上风湿点(深刺);④肝郁化火型加用右侧上风湿点(深刺)、双侧气旁、气穴;⑤痰热内扰型加用双侧天枢、大横、双侧上风湿点(深刺)。针具及针刺方法:选用薄氏腹针,尽量避开毛孔进针,进针时少提插及捻转,不求得气感。留针30 min。前3 日每日1 次,之后隔2 d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约30 d)。

1. 5. 2 对照组 给予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用法:艾司唑仑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1522)口服,每次1~2 mg,每晚睡前服用,30 d为1个疗程。

1.6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1.6.1 PSQI评分 观察治疗组不同证型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 评分的变化情况。SPQI 量表由23 个条目构成,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等方面测评。每个方面按0~3 分计分,累计得分即为PSQI 总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11]。

1.6.2 疗效评定 比较治疗组不同证型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睡眠疗效:疗效评价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6.3 安全性评价 观察2 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7统计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2 例,最终73 例患者完成试验;对照组无1 例脱落,全部患者完成试验。治疗组73 例患者中,男34 例,女39 例;平均年龄为(36.44 ±9.12)岁;平均病程为(9.47 ± 3.34)个月。对照组30 例,男13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为(34.25 ±7.35)岁;平均病程为(10.22 ± 3.98)个月。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治疗组不同证型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表1 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组不同证型患者与对照组患者PSQ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同证型患者及对照组患者PSQ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各证型患者与对照组患者PSQ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 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PSQI 评分,且薄氏腹针疗法的改善作用与艾司唑仑相当。

表1 治疗组不同证型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PSQI scor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various syndrome types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表1 治疗组不同证型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PSQI scor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various syndrome types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

组别腹针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型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虚胆怯无N/例15 14 16 15 13 30治疗前14.02±2.11 13.82±1.75 14.26±1.13 13.97±2.16 14.22±2.64 13.91±2.08治疗后8.96±1.28①9.35±1.86①9.86±1.91①9.06±2.12①9.36±1.98①9.77±1.72①

2.3治疗组不同证型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睡眠疗效比较表2 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心虚胆怯证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5.7%、81.3%、86.7%、84.6%和83.3%,治疗组各证型与对照组比较,除阴虚火旺证外,其余各证型的总有效率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组不同证型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睡眠疗效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for sleep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various syndrome types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n/例(p/%)]

2.4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除少数出现腹部皮下少许瘀斑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而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疲倦、乏力、头晕、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但均不影响正常治疗。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薄氏腹针疗法治疗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期失眠患者的疗效比艾司唑仑好;同时,除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腹部皮下少许瘀斑外,无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与艾司唑仑治疗时患者容易出现的疲倦、乏力、头晕、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薄氏腹针疗法是为薄智云教授经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得出的,以神阙布气假说为核心的,具有脏腑—经络分层论治及处方标准化等特点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是对传统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因其对于许多疑难杂病、痛症等具有良好疗效,因而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CKD 患者因对疾病及疾病不适引发的焦虑,使得该群体的失眠情况变得非常普遍,而此时患者的失眠多是心肝脾肾等多脏器的虚损导致的复杂病症。依据薄氏腹针理论[11],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及双侧滑肉门和外陵作为基本处方。其中中脘为胃之募穴,合下脘可理中焦、调升降,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四穴合用,有补后天养先天及“引气归元”之意;而双侧滑肉门和外陵则为“腹四关”穴位组合,具有调理气血、运畅气血的作用。这两个穴位组合的联合运用,切合了慢性失眠的基本病机,既能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又能舒达气血,使气血敷布于脏腑肢窍。因此,在上述基本处方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其他表现临证选穴,往往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代研究[12]表明,腹部具有大量而广泛的神经元分布,为人体“第二大脑”,即肠神经系统,这与薄氏腹针神阙布气假说不谋而合,同时肠神经系统中的五羟色胺(5-HT)对调节情绪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运用薄氏腹针理论治疗CKD 失眠患者,疗效略优于艾司唑仑对照组患者,同时避免了药物依赖性及宿醉等副作用,再次证明了薄氏腹针疗法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在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患者在针刺3个月后,肾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甚至有个别轻度萎缩的肾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提示薄氏腹针疗法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治本”作用,值得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1)客观因素方面:本研究中,虽然艾司唑仑对照组的有效率较高,但不少患者因服用艾司唑仑后睡眠质量不理想,大多表现为醒后疲倦、头晕、反应低下等,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从而导致有的患者可能由于不良反应明显而提前退出试验或改用其他安眠药物,因此,如果单纯依靠症状改善、睡眠时间延长来判断治疗有效,而忽视其副作用,就可能造成研究结论的偏差;其次,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相对较少,对试验结果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偏倚。(2)主观因素方面:CKD 患者的病因病机复杂,临床上虚实夹杂,单纯以上述的5个证型尚不能涵盖临床常见证型,比如CKD 患者常见脾肾气虚伴湿浊瘀阻证,分类时如果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可与多个证型重叠;其次,证型分类还受医者主观意识、学识深浅等因素影响,从而造成分型欠合理、疗效分析出现偏倚等问题,故需进一步改进证型分类方法以保证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腹针艾司证型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老年失眠症患者艾司唑仑治疗前后睡眠脑电Quisi及失匹性负波观察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艾司洛尔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腹针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