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印迹法检测HIV 抗体条带常见模式分析及在随访中的价值

2020-03-22王万海杨若男王庆芳王梅芬

检验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印迹条带内科

王万海 ,孟 真,杨若男,高 楠,王庆芳,张 磊,王梅芬,明 亮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河南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52;2.郑州大学医学检验系,河南 郑州 450052)

2009年,我国医疗机构实施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检测与咨询指南》。该指南要求医疗机构主动向就诊者提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检测及咨询服务。近几年,医疗机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u m a 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人次数明显增多[1],AIDS病例数也明显增加[2-4]。大型综合性医院开展HIV确证试验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最常用的HIV血清学确证试验是免疫印迹法。这种确证试验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在检测HIV感染时会出现不同的条带情况[5]。本研究拟通过分析就诊患者的HIV血清学确证试验数据,了解HIV感染者的免疫印迹法反应条带特征,为有效开展HIV检测、监测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患者中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为阳性的460例患者和结果为不确定的16例患者的资料。460例HIV抗体阳性者中男314例(68.26%)、女146例(31.74%),年龄1~86岁;婚姻状况为已婚356例(77.39%)、未婚81例(17.61%)、丧偶15例(3.26%)、离婚8例(1.74%)。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HIV(1+2)抗体筛查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购自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HIV(1+2)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硒法)购自美国雅培公司。HIV抗体和抗原(p24)检测试剂盒(电化学发光法)购自瑞士罗氏公司。HIV确证试剂为HIV-1/2抗体免疫印迹试剂盒,购自新加坡MP生物医学亚太私人有限公司。上述试剂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批批检均合格,均在有效期内使用。Multiskan MK3型酶标仪和Wellwash洗板机购自赛默飞世尔(上海)仪器有限公司。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购自瑞士罗氏公司。

1.2.2 检测流程 首先采用HIV(1+2)抗体筛查试剂盒对所有待测样本进行初筛检测,各板均带内、外质控血清,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严格遵守HIV筛查实验室的规范化程序。初筛阳性者再做双孔复试(ELISA),同时采用胶体硒法进行复检,结果仍为阳性者或一阴一阳者进行确证试验。采用HIV-1/2抗体免疫印迹试剂盒进行HIV的确证检测,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并结合试剂盒说明书判定结果。对免疫印迹法首次检测时有条带出现,但不满足HIV抗体阳性的诊断标准[6]的患者进行随访。

2 结果

2.1 HIV抗体阳性免疫印迹法条带分布

在3个基因编码的3组HIV特异性抗体中,env基因编码的包膜蛋白抗体gp160、gp120和gp41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460/460)、99.35%(457/460)和96.30%(443/460);pol基因编码的核酸内切酶及聚合酶抗体p66、p51和p31的检出率分别为92.61%(426/460)、86.96%(400/460)和91.96%(423/460);gag基因编码的核心蛋白抗体p55、p39、p24和p17的检出率分别为56.30%(259/460)、13.26%(61/460)、100.00%(460/460)、87.17%(401/460)。HIV抗体免疫印迹法条带图谱见图1。

2.2 HIV抗体阳性常见免疫印迹法条带模式

图1 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的条带图谱

免疫印迹法检测的HIV-1抗体条带共有10条,分别为gp160、gp120、p66、p55、p51、gp41、p39、p31、p24和p17。共检测到34种条带模式,其中常见的条带模式为:gp160/gp120/p66/p55/p51/gp41/p39/p31/p24/p17[全条带,占11.30%(52例)]、gp160/gp120/p66/ p55/p51/gp41/p31/p24/p17[p39缺失,占41.74%(192例)]、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 p17[p55和p39缺失,占23.70%(109例)]、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p55、p39和p17缺失,占5.65%(26例)]、gp160/gp120/p66/gp41/p31/p24/p17[p55、p51和p39缺失,占2.39%(11例)]。这5种模式合计占84.78%。其他条带模式较少见,除5例为3条带模式[gp160/gp120/p24(4例)、gp160/p24/p17(1例)]外,其他条带模式均不少于4条条带。见表2。

表2 HIV抗体阳性条带模式

2.3 免疫印迹法不确定结果的随访

有16例患者的免疫印迹法结果为不确定,需进行随访。共涉及8个首诊科室,主要为感染内科、血液内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和生殖医学科等。随访间隔时间为1~6月,中位时间为2个月。采用免疫印迹法首次检测时共出现6种条带模式,分别为p24[10例(62.5%)]、gp120[2例(12.5%)]、gp160/p24[1例(6.2%)]、p66/p24[1例(6.2%)]、gp160[1例(6.2%)]、p66[1例(6.2%)]。随访发现有5例患者的检测结果发生变化,其中4例符合HIV抗体阳性诊断标准,其特征主要为出现env基因编码的包膜蛋白抗体条带;另1例为p66/p24模式,随访时p66条带消失,仅出现p24条带。其他11例患者的条带模式在随访期内未见变化。见表3。

表3 免疫印迹法结果为不确定的16例患者随访期间HIV抗体条带模式的变化

2.4 HIV抗体阳性者首诊临床科室分布

HIV抗体阳性者的首诊科室主要为内科的相关科室,占66.31%,其中感染内科占29.35%(135/460)、呼吸内科占17.61%(81/460)、神经内科占8.48%(39/460)、血液内科占6.96%(32/460)、其他内科(肾脏内科、心血管内科和内分泌科)占3.91%(18/460)。另外,外科(骨科、甲状腺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和肝胆胰外科等)占10.43%(48/460),五官科及口腔科占7.61%(35/460),妇产科占6.52%(30/460),肿瘤科占3.70%(17/460),皮肤科占2.83%(13/460),儿科占2.61%(12/460)。

3 讨论

AIDS是由HI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以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综合征[7],其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临床上需与其他病因引起的有类似症状的疾病相鉴别,而且已知自身感染HIV的患者就医时不主动告知的比例又较高[8],易造成误诊、漏诊,甚至造成医院内感染或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HIV抗体检测是目前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主要的诊断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HIV 3组基因编码的特异性抗体检出率中,抗env基因编码的包膜蛋白抗体整体检出率普遍较高(>96%),其中最高为gp160,其次为gp120和gp41,与文献报道一致[9]。抗gag基因编码的核心蛋白抗体检出率差异较大,最高为p24,与gp160成对出现,其次为p17,p55和p39的检出率较低,与文献报道一致[10]。抗pol基因编码的核酸内切酶和聚合酶抗体条带检出率大致相同,均超过86%。在免疫印迹法条带模式中,最常见的条带模式为gp160/gp120/p66/p55/p51/gp41/p31/p24/p17(p39缺失),占41.74%;其次为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p17(p55和p39缺失),占23.70%;全条带模式占11.30%。这3种常见模式占76.74%。有研究结果显示,p39和p55条带缺失与AIDS疾病进展密切相关[11-12]。随着HIV感染的进展,AIDS的临床症状及其并发症的出现促使患者到医院就诊,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条带缺失与AIDS疾病进展相关。

在16例HIV抗体免疫印迹法结果为不确定的随访者中,4例首次检测含有HIV包膜蛋白抗体条带的随访者在随访期间HIV抗体均转为阳性,而首次检测仅有p24条带或p66条带以及p66/p24条带模式的12例随访者排除了HIV感染。这可能与p24抗原为非特异性抗原有关[13]。

AIDS是以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传染病,其无症状期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加上患者“症状就医”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本研究的HIV感染者首诊科室涉及28个,涵盖了医院的绝大多数临床科室,其中有66.31%的就诊者首诊科室为内科相关科室,这与HIV感染者常见的并发症为内科系统疾病相一致[14]。

鉴于目前综合性医院已经成为AIDS防治工作的主力,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应重视HIV检测,避免AIDS被误诊、漏诊以及发生医院内感染或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确保HIV感染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猜你喜欢

印迹条带内科
马 浩
受灾区域卫星遥感监测的条带分解方法研究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巧用废旧条幅辅助“蹲踞式起跑”教学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成长印迹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基于 Savitzky-Golay 加权拟合的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条带校正方法
印迹
展向离散抽吸法控制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