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00例临床分析
2020-03-21凌源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凌源122500
凌源市中心医院儿科 (辽宁 凌源 1225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凌源市中心医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应用蓝光照射+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治疗前TBIL、DBIL、IBIL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TBIL、DBIL、I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特别是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病理性黄疸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胆红素水平。
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病,被临床分为病理性、生理性的黄疸,其中生理性黄疸发病率较高而且临床症状可自行消退,但是针对病理性黄疸,由于该疾病发病原因十分复杂特殊,需要及时给予干预措施进行治疗。新生儿黄疸发病机理为体内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清胆红素水平增加[1]。患儿主要表现为黏膜、皮肤、巩膜黄染症状。目前临床上治疗黄疸的治疗方式主要为蓝光照射、白蛋白、肝酶诱导剂,上述治疗方式均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了了解治疗新生儿黄疸最佳方式,在本次研究中对本院收治的100例的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分析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蓝光照射应用效果,以下是详细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凌源市中心医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100例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黄疸诊断标准,患儿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书。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日龄4~33d,平均(23.5±3.2)岁,体质量2.6~4.3kg,平均(3.1±0.3)kg;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日龄5~34d,平均(23.6±3.1)d,体质量2.6~4.4kg,平均(3.3±0.4)kg。将上述两组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基本资料带入统计学处理,并无明显差异性,可以比较,P>0.05。
表1.比较两组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s)
表1.比较两组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s)
组别 TBIL(μmol/L) DBIL(μmol/L) I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前对照组 223.54±12.32 88.65±5.63 8.89±1.24 8.42±1.24 214.64±10.35 140.49±5.37观察组 224.03±11.65 73.40±5.52 8.91±1.23 7.13±1.10 215.12±10.48 106.77±5.34 t 0.204 13.676 0.081 5.503 0.230 31.484 P 0.839 0.000 0.936 0.000 0.818 0.000
(1)纳入标准:无白蛋白过敏;依从性良好;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标准;(2)排出标准:肝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性疾病患儿;对白蛋白过敏患儿;耐受性较差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具体方法为:将患儿放在光疗箱中,使用黑色眼罩将患儿眼部遮盖,灯管长度60cm,波长425~475nm,照射时新生儿与灯管距离保持在35~45cm。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白蛋白进行静脉滴注,使用1g/kg白蛋白+20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3d[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病理性黄疸患儿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临床疗效主要对比两组患者胆红素水平变化,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新生儿黄疸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腹泻、皮疹、呕吐等。
1.4 统计学分析
以[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性采用t检验。将所得结果均带入SPPS23.0版中,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指标
治疗前,观察组病理性黄疸患儿TBIL、DBIL、IBIL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值>0.05;治疗后,观察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TBIL、DBIL、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n(%)]
3.讨论
病理性黄疸作为新生儿常见病,无法自行缓解,随着病情发展会对新生儿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因此需要及时接受治疗。蓝光照射治疗由于不具有创伤性,而且治疗效果较高,是治疗黄疸的首选方式[3]。蓝光照射通过降低机体内脂溶性Z型胆红素,促使脂溶性Z型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E型胆红素,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是有关研究表明,E型胆红素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再次转化为Z型胆红素。而白蛋白能够与E型胆红素相结合,使其无法转录,阻止胆红素水平继续上升。另外白蛋白作为胆红素载体,能够与未结合的胆红素结合后形成亲水性胆红素,避免游离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并借助尿液、胆汁向体外排出。因此在实施蓝光照射治疗的同时,给予白蛋白静脉滴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清除胆红素[4,5]。
本文中,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尽管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均降低,但是观察组胆红素相关指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比较,P值<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P<0.05。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后能够有效改善病理性黄疸患儿的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胆红素水平,促进患儿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