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
——二战时期沈阳盟军战俘营
2020-03-21刘长江
刘长江
“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1942年在沈阳为专门关押美英等同盟国军队被俘人员而设立的。对于日本在二战时期设立的诸多战俘营而言,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虽然七十多年已经过去,但有关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的研究工作尚处于初始阶段。本文拟对二战时期沈阳盟军战俘营做一下介绍,以期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于此。
一
1942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军驻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参战初期,美英当局采取了先欧后亚的策略,加之珍珠港海军基地被毁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战争初期同盟国军队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偷袭珍珠港的同时,日本兵分四路向马来亚、菲律宾、香港和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的盟军发动了大规模的突袭,赢得了战争初期的主动。1942年4月9日,巴丹半岛失守,美菲联军8.5万人被俘。5月6日,上任不足两个月的菲律宾战场指挥官、美军温莱特中将率1.5万名美菲联军投降。在此之前,1942年2月15日,英国驻远东马来区司令帕西瓦尔中将率领10多万名英、澳以及印度的军人向日军投降……据不完全统计,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初始阶段就有26万多名美、英、荷、澳、菲和印度等盟国军人成为战俘。
根据日本政府“以战养战”的战争策略,日军将所有被俘的盟国军人遣往日本本土以及中国、菲律宾、朝鲜半岛等地从事各种劳役。
1942年11月11日,经过长途跋涉,首批1281名美英等盟国战俘被押运至奉天(今沈阳)。 俘虏刚到奉天时关押在九一八事变时被毁的原东北军第七旅驻地北大营。居住条件非常艰苦,寒冬腊月更显恶劣。
在第一批战俘到达沈阳1个月后的12月18日,又有120名战俘被送押到奉天俘虏收容所。此后又陆续有盟军战俘被押送到奉天俘虏收容所,其中包括1944年10月到达的美菲联军司令温莱特中将。1944年12月到达的英军驻远东马来区司令帕西瓦尔中将。1945年1月末到达的100名高级别军官战俘等等。据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档案文件记载,1945年关押在奉天俘虏收容所本所及其两个分所和三个派遣所的人数总计为2017人。这是文献记载中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关押人数最多的记录。其实由于记载时间和统计方法的差异,交战各方关于盟军战俘营关押人数的记载多有不同,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关押的战俘人数基本徘徊在1500名至2000名。
二
战俘们进行劳役的“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厂房内景
首批到达沈阳的盟军俘虏居住的北大营旧址,被称为“奉天俘虏临时收容所”。1943年7月29日,战俘们被转押到奉天市大东区珠林街(今沈阳市大东区青光街)新建的“奉天俘虏收容所”,即今天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它与“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毗邻。总占地面积约45355平方米,南北长310米,东西宽146米。战俘营四周为砖筑的围墙,四角设有木制岗楼,开正南、西北和东北三处大门,以西北门为正门。围墙内建有战俘居住的三栋二层楼房、食堂、盥洗室、日军居住用房和办公室、医院以及禁闭室、锅炉房、仓库、车库等二十余座建筑。战俘居住的三栋二层楼房位于院内的东南部,每座楼房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每座营房的上下两层中均有南北两排木板大铺,中间为过道,每排有床铺20个,也分上下两层。两排上下两层楼共计有80个床铺,每个床铺住8名战俘,这样每座营房可关押战俘640人。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建立之初,日军看守人员的编制为25人。包括所长1人,翻译官1人,尉官级主计、军医官等所员8人,曹长、军曹等下士官或判任文官级主计、卫生、翻译员等15人。后来,随着战俘人数的增加,战俘营分所及派遣所的设立,看守人员有所增加。
出于战略和安置战俘的需要,日军在奉天俘虏收容所本所之外还建立了两个分所和三个派遣所。
第一分所成立于1944年10月14日,地点位于伪满洲国四平省郑家屯——日本关东军驻郑家屯独立守备大队司令部院内,即今天的吉林省双辽市第一人民医院所在地。这里关押了太平洋战争期间被俘的绝大部分盟军高级将领,包括72名准将级以上军官,476名校级军官。1945年5月21日,日军将第一分所的战俘全部转押到奉天俘虏收容所本所,郑家屯战俘营分所从此关闭。
同年12月1日,日军将第一分所的14位级别最高的将领及其随从人员转押到伪四平省西安县(今辽源市),即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二分所。具体地点为今天的辽源军分区院内东边的台地上。1944年12月1日至1945年8月24日,这里关押着温莱特将军等34名级别最高的战俘。
三个派遣所均设在奉天市辖区之内。第一派遣所位于奉天市铁西区笃工街4段18号(今沈阳市铁西区北二西路18号),为“满洲皮革株式会社”所在地。1944年5月2日至1945年8月20日有150名战俘在这里从事军用皮革加工等劳动。 第二派遣所位于奉天市沈河区惠工街4段2号(今沈阳市沈河区惠工街120号),为当时的“满洲帆布株式会社”所在地。1944年6月24日至1945年8月20日,也有150名战俘在这里从事帆布生产加工等劳动。第三派遣所位于奉天市铁西区兴工街(今沈阳市铁西区兴工街),这里是当时的“满洲制铁株式会社中山钢业所 ”和“东洋木材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所在地。1944年8月15日至1945年8月20日,有125名战俘在这从事铸铁和铁钜等工具制作工作。
三
战俘被押期间受到了残酷的摧残和虐待。虽然日本政府于1929年在《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上签了字,但最终未获国会批准。 这直接导致日本军人根本不给盟军俘虏以战俘的待遇。战俘所受虐待最为恐怖的事例当属“巴丹死亡行军”和“地狱之船”。巴丹半岛失守后,1942年4月10日,1000名日军押送着七万五千多名战俘前往奥德纳尔战俘营。在短短106公里的路途中,就有约两万一千人死于行军途中和奥德纳尔战俘营。另一路在菲律宾被俘的九万多名战俘中,在到达奥德纳尔战俘营之前就有两万多人死亡,相当一部分战俘是被日军直接砍杀的。“巴丹死亡行军”之后,战俘又被押上“地狱之船”前往亚洲各地。仅以1942年10月6日从马尼拉港出发的“鸟取丸”号为例,出发时船上有战俘1993人,到1942年11月11日,仅有一千两百多人抵达奉天。据不完全统计,在所谓的“地狱之船”运送盟军战俘的过程中,导致两万八千多名战俘死亡。
经过“巴丹死亡行军”和“地狱之船”的遭遇,来到相对稳定的战俘营之后,战俘们本以为日本人对他们的摧残已经结束,殊不知从某种程度来讲战俘们的噩梦重新开始。气候的寒冷、居住环境的恶劣、营养不良、疾病的流行、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日军的残酷虐待,使战俘们仍然过着地狱般的生活。仅从1942年11月11日到同年底,住在北大营的盟军战俘就有68人不幸身亡。
为了从精神上摧垮战俘,日军制定了各种苛刻的规章制度。战俘受罚挨打属平常小事,稍有反抗就会遭来杀身之祸。英军少校罗伯特·皮蒂是第一批被押往沈阳战俘营的战俘,他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日军残害战俘的罪行,解放后整理出一本87页的日记,这里摘录其中的几条:
1942年12月3日:两名美国人在医院死亡……医院里的药品很少,至少有100人患上痢疾,而医院里只有一个便盆。许多人是患肺炎死亡的,这是因为他们要爬出毯子到距离医院有一段路程的户外去上厕所。
1942年12月6日:两名美国人在医院死亡。
1942年12月9日:两名美国人在医院死亡。为30名战俘举行葬礼。
1942年12月18日:四名美国人在医院死亡,一名美国军官和109名美国士兵从釜山来到战俘营,他们在釜山下船后住进医院。当初的150人中有42人已经死亡。
1943年7月8日:今天早晨,我又目睹了一场可恶的表演。这种场面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英陆军忠诚团第二营列兵瑞莫尔的下巴被“公牛”重重地打了三拳,倒在地上,又被猛踢一通。挨打的原因是给日本人鞠躬时没有把手中的煤筐和铁锹放下……
1943年6月23日:三名美国战俘因无法忍受日军的虐待而逃出战俘营。12天后在临近中国和苏联边境的伪兴安省(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被日军抓了回来。经历了毒打、示众等数天的折磨后,1943年7月31日,日军将这三名战俘处决。
关于二战时期日军俘虏盟军的死亡率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可信度较高的当属《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的观点。该判决书第八章记载:欧洲战场德军及意大利军所俘虏的战俘在囚禁期间的死亡率为4%,而太平洋战场日军俘虏的盟军战俘中仅美国和联合王国俘虏的死亡率就高达16%。可见日军对战俘虐待的残酷程度。
四
面对日军残酷的虐待和死亡的威胁,被俘盟军的思想意志并没有被摧垮。英国战俘曾在日记中写道:“虽然远离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过着艰难的生活,我们每个人仍然在同日本人进行着战斗。”
在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战俘们主要从事机械加工工作。一次日军让战俘们安装一批美国制造的机床,战俘们背着日本人将机床上的绝大多数螺丝卸下来扔进地基坑的水泥里。日本人根本不知机床无法操作的原因。
还有一次,战俘设法弄到了一些酒精,放火烧毁了一个车间,造成很大破坏。日军一直认为是中国人放的火,为此还杀了许多中国人。
据美国战俘格罗凯特回忆:一次他和其他战俘在工厂劳动,日军交给他们一些战斗机起落架上用的齿轮的图纸,要他们按照图纸加工左右各64套齿轮。战俘们将左侧齿轮的图纸烧掉。结果生产出来的齿轮全部为右侧的,只好作废。
盟军战俘被关押期间也得到了友好的中国人的热情帮助,双方在与其共同的敌人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中国工友高德纯因为给逃跑的3名美军战俘提供帮助而遭到毒打,并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有一次中国工友李立水从日军运送蔬菜的车上偷了两根黄瓜送给了美军战俘尼尔。这看似平常的两根黄瓜对饥饿的美军战俘来说成了永久的记忆。60年后已届九十高龄的尼尔仍对这件事记忆犹新。2003年9月,尼尔托人向李立水捎来了一封感谢信。
战俘詹姆士·布朗向《奉天涅槃》的作者杨竞表示,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找到一位叫赵学文的工友,因为当年他给詹姆士很多帮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6日,美国战略情报局由6人组成奉天俘虏收容所营救小组,从陕西西安乘坐B-24飞机前往奉天。第二天,营救小组进入战俘营宣布战争结束,战俘从此获得自由。根据1945年2月11日签订的《雅尔塔协定》,8月20日,又由一名苏联红军宣布解除日军武装。
从1945年8月24日开始,战俘陆续返回各自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