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熵值法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动态评价研究

2020-03-20王奇艳翟鑫炎姜雪彬

北方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熵值法数字经济区域经济

王奇艳 翟鑫炎 姜雪彬

摘要:以数字经济的内涵和本质为基础,建立我国30个省市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13~2017年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效率短板;各地区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呈上升式发展,但仍存在较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相对差距略微缩小、绝对差距依然扩大。根据研究结果,我国应从推动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区域经济;熵值法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1-0035-05

A study on the dynamic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s digital economy under the entropy method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Wang Qiyan, Zhai Xinyan, Jiang Xuebin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Zhengzhou 450046)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essence of digital econom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digital economy in 30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China, and calculat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digital economy in China's provinces from 2013 to 2017 by using the method of entropy.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insufficient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the short board of efficiency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in China; the overall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regions is rising, but there are still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level of digit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stern region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while the speed of digital economic growth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eastern and Eastern regions. The gap has narrowed slightly and the absolute gap is still widen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digital economy from the aspects of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digital economy, strengthening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adap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 ;regional economy ;entropymethod

一、引言

近年来,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持续进步的发展态势下,以信息科技为根本的平台也随其态势演化,慢慢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随其出现。相对来说,由新旧业态下的数字经济的数学模型可以看出,其改变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行业渗透分化。2016年G20峰会中提出的《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首次把“数字经济”作为G20创新的一项指标。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達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4.8%,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19年,随着两会的结束,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名词多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话题。数字经济的改变使全球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亟需,是实现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有效举措,更是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数字经济的内涵。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与再生的经济形态,包括内涵和外延部分。从内涵来说,电信、计算机、通信设备等信息技术相关的行业本身就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从外延来说,由信息技术改革创新所带来的新商业契机、新生活方式,以及人们所获得的资源优化配置效率的提高等,都属于数字经济。由此可以把数字经济看作是一个把信息和商务活动都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系统,是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之间通过互联网等进行的交易和数字化融合,依靠数字技术进行生产、购销和配送数字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2.数字经济的特征。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型经济形态。在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在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本和技术;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改变了基础设施的基本形态。一方面,政府在无线网络、云计算、宽带、云储存等信息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带来了一系列焕然一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

(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在明确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研究,从五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ICT初级应用指标。从互联网宽带用户数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反映ICT应用的普及情况。

2.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指标。主要从光缆、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等方面反映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3.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发展指标。主要从电信业务总量、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等相对指标来衡量其发展情况。

4.企业电子商务指标。从电子商务销售额、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数比重、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数等方面选取,反映企业数字化程度。

5.创新能力发展指标。从R&D经费占地区GDP比重、R&D项目数、R&D人员全时当量以及专利申请数等相关数据来反映研发创新投入水平。

考虑到指标选取应具有科学性、数据可得性和可比性,本文选取 2013~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除西藏自治区外的30个省份各指标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三)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信息量越小,不确定性就越大,熵也就越大;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根据熵的特性,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变异程度。变异程度越大,即该指标提供的信息越多,从而说明这项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越大,因此该项指标的权重也就越大。 实现熵值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指标选取。设有t个年份,i个省市,j个指标,则xijt为第t年省份i的第j个指标值。

2.指标标准化处理。由于不同的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和单位,因此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x'ijt=xijt/xmax。

3.确定指标权重。yijt=x'ijt/x'ijt。

4.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kyijtln(yijt),其中k>0,k=ln(ti)。

5.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gj=1-ej。

6.计算各指标的权重。wj=gj/gj(见表2)。

(四)权重得分

为了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研究对象,本文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算出的数字经济各级指标权重如表 2:

(五)评价模型的选择

通过熵值法计算以上19个数字经济指标的权重的得分,我们以xi1t、xi2t、xi3t…分别对指标1、指标2、指标3…表示,最后得到了以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Hit=■(WjX'ijt) 。

三、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实证分析

(一)评价指标数据及处理

鉴于数据的可比性原则,从2014~2018年《中國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年鉴中得到2013~2017年数字经济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数据,并对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x'ijt=xijt/xmax,消除了量纲影响。

(二)实证评价分析过程

根据选取的指标评价模型:Hit=(WjX'ijt) 计算得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表3。

Hijt=0.05407xij1+0.053533xij2+…+0.04893xij19

四、评价结果分析

第一,根据前面由熵值法计算得到三级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平均算出对应的二级指标权重如图 1

根据二级指标平均权重对比发现,我国当前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效率短板为创新能力。近年来,虽然我国在互联网企业涌现出华为、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带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更多的是模仿和追随;电商平台同质化程度很高,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还很匮乏。

2.2013-2017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比如图 2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呈上升式发展,但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平均发展指数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研究发现,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沿海先于内地,国家政策首先向东部倾斜,表现为东部地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且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发面投资较大。而中西部属于内陆地区,自然环境不佳,政府引导支持不足,导致区域间资源和技术无法有效流通,区域间商品等生产要素无法自由流动,地区和行业间的优势无法平衡,资源无法优化配置,因此东西部经济差距逐渐增大。

3.2013年与2017年我国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对比及2013-2017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如图 3

从各省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折现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出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省区经济增长速度大多高于相对发达的东部省区的基本态势,东西部各省区间继续保持相对差距略微缩小、绝对差距依然扩大的基本格局。

从2013年与2017年我国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比来看,虽然江苏、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仍处于领先地位,但相对于一直欠发达的安徽、陕西、辽宁、河北和新疆等省市的经济指数也带来了较快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贵州位于数字经济平均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但是本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却位居全国第三,超过了北京、上海等数字经济发展一线地区以及山东、福建、四川、湖北和陕西等12个数字经济发展二线地区。参考相关文献发现,近年来,贵州以大数据发展战略打造了中国数字经济样本,进一步发展重心就是以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重点,构建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基本格局。贵州在发展数字经济中实施创新驱动、加速转型升级、培植后发优势,实现了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弯道超车。

五、促进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

(一)推动数字经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为数字经济发展及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我国目前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应该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提升并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鼓励企业和高校重视人才培养,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打下基础。确保落实数字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有利于要素投入结构的优化,提升效率,才能实现数字经济社会的整体质变。

(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为力保缩小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差距,我国应采取消除区域壁垒、强化区域数字经济互利合作等举措,要认识到区域分割和地方封锁只会限制经济进一步的发展而不能保护经济。当地企业也应该配合政策协调发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夯实中西部地区数字产业化基础,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共同繁荣。

(三)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地方政府应该考察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劣势,从经济发展的高效性出发,为当地产业结构的发展确立大方向,从法律与政策两个方面对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进行规划,做出有利于当地市场经济发展的决策,整合区域资源,跨区域资源分配,创造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联动经济。例如,我国中西部地区资源匮乏,劳动生产率低,依赖于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初级加工,生产力脆弱,自然环境差。为了改变中西部经济带长期落后的情况,我们应该从总体看问题,尽可能地调动区域内部的积极因素,发挥本地优势,如加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战略建设;发展生态保护经济,沙漠经济等项目,积极加快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文金,张海峰,叶少莉.基于“有中心,无边界”的数字经济评价模型的构建[J].中国工程咨询,2018(11):31-36.

[2] 张雪玲,陈 芳.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8(6):67-71.

[3] 张雪玲,焦月霞.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其应用初探[J].浙江社会科学,2017(4):32-40+157.

[4] 翟战平.数字经济浪潮下的区域发展新模式[J].城市开发,2019(14):36-37.

[5] 高翔宇.数字经济下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3):80.

[6] 王如意.浙江省数字经济综合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8.

[7] 鲁佳昊.我国区域经济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9(20):87-88.

[8] 刘一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探究[J].现代商业,2019(17):66-68.

[9] 王 青,陈志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土地违法:基于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的视角[J].中国土地科学,2019(1):32-39.

[10] 胡 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15):160-163.

[11] 邵源春,陆峻波,罗晓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J].金融经济,2018(22):45-46.

[责任编辑:金永紅]

猜你喜欢

熵值法数字经济区域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